首页 > 古籍 > 全唐诗 > 200章 > 包融、丁仙芝、蔡希寂的古诗全集

全唐诗

《全唐诗》200章包融、丁仙芝、蔡希寂的古诗全集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

《全唐诗》章节目录: 《100章》 《200章》 《300章》 《400章》 《500章》 《600章》 《700章》 《800章》 《900章

包融、丁仙芝、蔡希寂的古诗全集

书籍:全唐诗章节:200章更新时间:2017-02-24
卷一百一十四
卷114_1「登翅头山题俨公石壁」包融
晨登翅头山,山曛黄雾起。却瞻迷向背,直下失城市。
暾日衔东郊,朝光生邑里。扫除诸烟氛,照出众楼雉。
青为洞庭山,白是太湖水。苍茫远郊树,倏忽不相似。
万象以区别,森然共盈几。坐令开心胸,渐觉落尘滓。
北岩千馀仞,结庐谁家子。愿陪中峰游,朝暮白云里。
卷114_2「阮公啸台」包融
荒台森荆杞,蒙笼无上路。传是古人迹,阮公长啸处。
至今清风来,时时动林树。逝者共已远,升攀想遗趣。
静然荒榛门,久之若有悟。灵光未歇灭,千载知仰慕。
卷114_3「酬忠公林亭」包融
江外有真隐,寂居岁已侵。结庐近西术,种树久成阴。
人迹乍及户,车声遥隔林。自言解尘事,咫尺能辎尘。
为道岂庐霍,会静由吾心。方秋院木落,仰望日萧森。
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尘念到门尽,远情对君深。
一谈入理窟,再索破幽襟。安得山中信,致书移尚禽。
卷114_4「送国子张主簿」包融
湖岸缆初解,莺啼别离处。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
坐悲芳岁晚,花落青轩树。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
卷114_5「和陈校书省中玩雪」包融
芸阁朝来雪,飘飖正满空。褰开明月下,校理落花中。
色向怀铅白,光因翰简融。能令草玄者,回思入流风。
卷114_6「和崔会稽咏王兵曹厅前涌泉势城中字」包融
茂德来征应,流泉入咏歌。含灵符上善,作字表中和。
有草恒垂露,无风欲偃波。为看人共水,清白定谁多。
卷114_7「赋得岸花临水发」包融
笑笑傍溪花,丛丛逐岸斜。朝开川上日,夜发浦中霞。
照灼如临镜,zv茸胜浣纱。春来武陵道,几树落仙家。
卷114_13「武陵桃源送人」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卷114_14「和荐福寺英公新构禅堂」丁仙芝
上人久弃世,中道自忘筌。寂照出群有,了心清众缘。
所以于此地,筑馆开青莲。果药罗砌下,烟虹垂户前。
咒中洒甘露,指处流香泉。禅远目无事,体清宵不眠。
枳闻庐山法,松入汉阳禅。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卷114_15「赠朱中书」丁仙芝
十年种田滨五湖,十年遭涝尽为芜。频年井税常不足,
今年缗钱谁为输。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
而我守道不迁业,谁能肯敢效此事。紫微侍郎白虎殿,
出入通籍回天眷。晨趋彩笔柏梁篇,昼出雕盘大官膳。
会应怜尔居素约,可即长年守贫贱。
卷114_16「戏赠姚侍御」丁仙芝
繁霜晓幕鸣柏乌,待子兽炭然金炉。重门启锁紫髯胡。
新披骢马陇西驹,头戴獬豸急晨趋。明光殿前见天子,
今日应弹佞幸夫。
卷114_17「馀杭醉歌赠吴山人」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
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
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
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君回。
卷114_18「京中守岁」丁仙芝
守岁多然烛,通宵莫掩扉。客愁当暗满,春色向明归。
玉斗巡初匝,银河落渐微。开正献岁酒,千里间庭闱。
卷114_19「渡扬子江」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风叶下,淅沥度秋声。
卷114_20「长宁公主旧山池」丁仙芝
平阳旧池馆,寂寞使人愁。座卷流黄簟,帘垂白玉钩。
庭闲花自落,门闭水空流。追想吹箫处,应随仙鹤游。
卷114_21「剡谿馆闻笛」丁仙芝
夜久闻羌笛,寥寥虚客堂。山空响不散,谿静曲宜长。
草木生边气,城池泛夕凉。虚然异风出,仿佛宿平阳。
卷114_22「越裳贡白雉(一作孙昌胤诗)」丁仙芝
圣哲承休运,伊夔列上台。覃恩丹徼远,入贡素翚来。
北阙欣初见,南枝顾未回。敛容残雪净,矫翼片云开。
驯扰将无惧,翻飞幸不猜。甘从上林里,饮啄自徘徊。
卷114_23「江南曲五首」丁仙芝
长干斜路北,近浦是儿家。有意来相访,明朝出浣纱。
发向横塘口,船开值急流。知郎旧时意,且请拢船头。
昨暝逗南陵,风声波浪阻。入浦不逢人,归家谁信汝。
未晓已成妆,乘潮去茫茫。因从京口渡,使报邵陵王。
始下芙蓉楼,言发琅琊岸。急为打船开,恶许傍人见。
卷114_24「句」丁仙芝
穷花常闭户,秋城闻捣衣。
树回早秋色,川长迟落晖。(见《吟窗杂录》)
卷114_25「石桥琪树」蔡隐丘
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卷114_26「句」蔡隐丘
整巾千嶂耸,曳履百泉鸣。
卷114_27「奉和扈从温泉宫承恩赐浴」蔡希周
天行云从指骊宫,浴日馀波锡诏同。彩殿氤氲拥香溜,
纱窗宛转闭和风。来将兰气冲皇泽,去引星文捧碧空。
自怜遇坎便能止,愿托仙槎路未通。
卷114_28「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蔡希寂
好闲知在家,退迹何必深。不出人境外,萧条江海心。
轩车自来往,空名对清阴。川涘将钓玉,乡亭期散金。
素晖射流濑,翠色绵森林。曾为诗书癖,宁惟耕稼任。
吾兄许微尚,枉道来相寻。朝庆老莱服,夕闲安道琴。
文章遥颂美,寤寐增所钦。既郁苍生望,明时岂陆沉。
卷114_29「登福先寺上方然公禅室」蔡希寂
名都标佛刹,梵构临河干。举目上方峻,森森青翠攒。
步登诸劫尽,忽造浮云端。当暑敞扃闼,却嫌絺绤寒。
禅房最高顶,静者殊闲安。疏雨向空城,数峰帘外盘。
午钟振衣坐,招我同一餐。真味杂饴露,众香唯茝兰。
晚来恣偃俯,茶果仍留欢。
卷114_30「陕中作」蔡希寂
西别秦关近,东行陕服长。川原馀让畔,歌吹忆遗棠。
河水流城下,山云起路傍。更怜栖泊处,池馆绕林篁。
卷114_31「洛阳客舍逢祖咏留宴」蔡希寂
绵绵钟漏洛阳城,客舍贫居绝送迎。
逢君贳酒因成醉,醉后焉知世上情。
卷114_32「赠张敬微」蔡希寂
大河东北望桃林,杂树冥冥结翠阴。
不知君作神仙尉,特讶行来云雾深。
卷114_33「江风行(一作长干行)」张潮
婿贫如珠玉,婿富如埃尘。贫时不忘旧,富日多宠新。
妾本富家女,与君为偶匹。惠好一何深,中门不曾出。
妾有绣衣裳,葳蕤金缕光。念君贫且贱,易此从远方。
远方三千里,思君心未已。日暮情更来,空望去时水。
孟夏麦始秀,江上多南风。商贾归欲尽,君今尚巴东。
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常恐游此方,果然不知还。
卷114_34「襄阳行」张潮
玉盘转明珠,君心无定准。昨见襄阳客,剩说襄阳好无尽。
襄汉水,岘山垂,汉水东流风北吹。只言一世长娇宠,
那悟今朝见别离。君渡清羌渚,知人独不语,
妾见鸟栖林,忆君相思深。莫作云间鸿,离声顾俦侣。
尚如匣中剑,分形会同处。是君妇,识君情,
怨君恨君为此行。下床一宿不可保,况乃万里襄阳城。
襄阳传近大堤北,君到襄阳莫回惑。大堤诸女儿,
怜钱不怜德。
卷114_35「采莲词」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卷114_36「江南行」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卷114_37「长干行(一作李白诗,一作李益诗)」张潮
忆昔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北客真三公,朱衣满江中。薄暮来投宿,数朝不肯东。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卷114_38「句」张潮
寒林苞晚橘,风絮露垂杨。(《纪事》。又见周瑀诗中)
卷114_39「游栖霞寺」张翚
跻险入幽林,翠微含竹殿。泉声无休歇,山色时隐见。
潮来杂风雨,梅落成霜霰。一从方外游,顿觉尘心变。
卷114_40「绝句」张翚
茫茫烟水上,日暮阴云飞。孤坐正愁绪,湖南谁捣衣。
卷114_41「潘司马别业」周瑀
门对青山近,汀牵绿草长。寒深包晚橘,风紧落垂杨。
湖畔闻渔唱,天边数雁行。萧然有高士,清思满书堂。
卷114_42「送潘三入京」周瑀
故人嗟此别,相送出烟坰。柳色分官路,荷香入水亭。
离歌未尽曲,酌酒共忘形。把手河桥上,孤山日暮青。
卷114_43「临川山行」周瑀
朝见青山雪,暮见青山云。云山无断绝,秋思日纷纷。
卷114_44「清谿馆作」谈戭
指途清谿里,左右唯深林。云蔽望乡处,雨愁为客心。
遇人多物役,听鸟时幽音。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
卷114_45「句」谈戭
清清江潭树,日夕增所思。
卷114_46「塞上」殷遥
万里隤城在,三边虏气衰。沙填孤嶂角,烧断故关碑。
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
卷114_47「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殷遥
君此卜行日,高堂应梦归。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岳雨连河细,田禽出麦飞。到家调膳后,吟好送斜晖。
卷114_48「送杜士瞻楚州觐省」殷遥
风流与才思,俱似晋时人。淮月归心促,江花入兴新。
云深沧海暮,柳暗白门春。共道官犹小,怜君孝养亲。
卷114_49「友人山亭」殷遥
故人虽薄宦,往往涉清溪。凿牖对山月,褰裳拂涧霓。
游鱼逆水上,宿鸟向风栖。一见桃花发,能令秦汉迷。
卷114_50「春晚山行」殷遥
寂历青山晚,山行趣不稀。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
暗草薰苔径,晴杨扫石矶。俗人犹语此,余亦转忘归。
卷114_51「寄张徵古」沈如筠
寂历远山意,微冥半空碧。绿萝无冬春,彩云竟朝夕。
张子海内奇,久为岩中客。圣君当梦想,安得老松石。
卷114_52「闺怨二首」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动君。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卷114_53「寄天台司马道士」沈如筠
河洲花艳爚,庭树光彩蒨。白云天台山,可思不可见。
卷114_54「句」沈如筠
思酸寒雁断,淅沥秋树空。
渔阳燕旧都,美女花不如。(见《吟窗杂录》)
卷114_55「咏黄莺(一作郑愔诗,又作郑缙)」孙处玄
欲啭声犹涩,将飞羽未调。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卷114_56「失题」孙处玄
汉家轻壮士,无状杀彭王。一遇风尘起,令谁守四方。
卷114_57「句」孙处玄
残花与露落,坠叶随风翻。
日侧南涧幽,风凝北林暮。
卷114_58「折杨柳」徐延寿
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葳蕤君不见,袅娜垂来久。
缘枝栖暝禽,雄去雌独吟。馀花怨春尽,微月起秋阴。
坐望窗中蝶,起攀枝上叶。好风吹长条,婀娜何如妾。
妾见柳园新,高楼四五春。莫吹胡塞曲,愁杀陇头人。
卷114_59「南州行」徐延寿
摇艇至南国,国门连大江。中洲西边岸,数步一垂杨。
金钏越溪女,罗衣胡粉香。织缣春卷幔,采蕨暝提筐。
弄瑟娇垂幌,迎人笑下堂。河头浣衣处,无数紫鸳鸯。
卷114_60「人日剪彩」徐延寿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帖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
卷114_61「南中感怀」樊晃
南路蹉跎客未回,常嗟物候暗相催。
四时不变江头草,十月先开岭上梅。
卷114_62「句」樊晃
巧裁蝉鬓畏风吹,尽作蛾眉恐人妒。

包融、丁仙芝、蔡希寂的古诗全集相关文章

  • 惨绿袍》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 - - 戈东长前辈官翰林时,其太翁傅斋先生,市上买一惨绿袍,一日鐍户出,归失其钥,恐误遗于床上,隔窗视之,乃见此袍挺然如人立,闻惊呼声乃仆。众议焚之,刘啸谷前辈时同寓,曰:此必亡人衣,魂附之耳...
  • 神马》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乌鲁木齐关帝祠有马,市贾所施以供神者也。尝自啮草山林中,不归皂枥。每至朔望祭神,必昧爽先立祠门外,屹如泥塑。所立之地不失尺寸。遇月小建,其来亦不失期。祭毕,仍莫知所往。余谓...
  • 司札吏》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游击官某,妻妾甚多。最讳某小字,呼年曰岁,生曰硬,马曰大驴;又讳败曰胜,安为放。虽简札往来,不甚避忌,而家人道之,则怒。一日司札吏白事,误犯;大怒,以研击之立毙。三日后醉卧,见吏持刺入,问...
  • 蝃蝀》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原文翻译 - - 《增广贤文》第二卷 - -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 【解释】知心的话只能说给知心人来听,不是知心人就不要和他谈。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解释】就是点石成金,人的欲望还是无法满足。 ...
  • 徐经孙、冯去非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徐经孙 水调歌头(致仕得请) 客问矩山老,何事得优游。追数平生出处,为客赋歌头。三十五时侥幸,四十三年仕宦,七十□归休。顶踵皆君赐,天地德难酬。 书数册,棋两局,酒三瓯。此是日中受...
  • 宣公·宣公十一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50章 - - 【经】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秋,晋侯会狄于欑函。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征舒。丁亥,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传...
  • 卷二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十二》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严清 宋纁 陆光祖 孙鑨 陈有年 孙丕扬 蔡国珍杨时乔   严清,字公直,云南后卫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富顺知县。公廉恤民,治声大起。忧归,补邯郸。入为工部主事,历郎中。董...
  • 列传第九·塔海》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亦都护,亦都护者,高昌国主号也。先世居畏兀儿之地,有和林山,二水出焉,曰秃忽剌,曰薛灵哥。一夕,有神光降于树,在两河之间,人即其所而候之,树乃生癭,若怀妊状,自是光常见...
  • 本纪第十五·世祖十二》原文翻译 - - 《元史》50章 - - 二十五年春正月,日烜复走入海,镇南王以诸军追之,不及,引兵还交趾城。命乌马儿将水兵迎张文虎等粮船,又发兵攻其诸寨,破之。己丑,诏江淮省管内并听忙兀带节制。庚寅,祭日于司天台。赐...
  • 汉本纪第十》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姓刘氏,初名知远,其先沙陀部人也,其后世居于太原。知远弱不好弄,严重寡言,面紫色,目多白睛,凛如也。与晋高祖俱事明宗,为偏将。明宗及梁人战德胜,晋高祖马甲断...
  • 德宗下》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贞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上御丹凤楼,制曰:"朕以菲薄,托于王公之上,恭承天地之序,虔奉祖宗之训,遐想至理,思臻大和。而诚不感物,化不柔远,声教犹郁,征赋仍繁。顷者务于安人,不惮屈己,与西蕃...
  • 勿吉传》原文翻译 - - 《魏书》200章 - - 勿吉国,在高句丽的北边,就是旧时的肃慎国。勿吉国内的村落各自有它的特点,并不完全相一致。国内的人强劲忄票悍,在东部各族中属于最强悍的。它的语言和其他民族很不一样。勿吉国...
  • 高祖章皇后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高祖宣皇后章氏,名要儿,吴兴乌城人。本来姓钮,父亲景明被章氏收养,所以改姓章。景明在梁朝任职,官至散骑侍郎。章皇后的母亲苏氏,曾经碰见一名道士送给自己一个小乌龟,色泽斑斓晶亮...
  • 班彪列传第三十下》原文翻译 - - 《后汉书》50章 - - (班固) ◆班固传,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连句作文,诵读诗赋,长大后,就广泛通晓典籍,九流百家的言论,没有不深入探讨的。他没有固定的老师,不在章句上下功夫,只是掌握大义罢了。性格宽厚...
  • 胀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胀论第三十五 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黄帝曰:何以知藏府之胀也。岐伯曰:阴为藏,阳为府。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岐伯曰...
  •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防己 释名 解离、石解。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1、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用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
  • 蜀羊泉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蜀羊泉 释名 羊泉、羊饴、漆姑草。 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1、黄疸。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2、漆疮。用蜀羊泉捣烂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
  • 参子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谷部 - - 参子  释名 龙爪粟、鸭爪稗。  气味 甘、涩、无毒  主治 补中益气,厚肠胃。 
  • 蜀黍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谷部 - - 蜀黍 释名 蜀秫、芦、芦粟、木稷、荻粱、高粱。 气味 (米)甘、涩、温、无毒。 主治 (蜀黍米)温中,涩肠胃,止霍乱。(根)利小便,止喘满 玉蜀黍 释名 玉高粱。 气味 (米)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