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战国策 > 9至16卷 >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战国策

《战国策》9至16卷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书籍:战国策章节:9至16卷更新时间:2017-03-08
《战国策》卷十五楚策二(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提要】作为领导,决策时一定要集思广益,幕僚和下属提出的正面的、反面的、高明的、平常的建议和策略,都应该认真听取,等知道方法的全貌后,自己心中就有数了。楚襄王面临齐国的胁迫和强横,由于集思广益,竟不用一兵一卒,就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原文】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子良入见。王曰:“寡人之得求反,王坟墓、复群臣、归社稷也,以东地五百里许齐。齐令使来求地,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万强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
子良出,昭常入见。王曰:“齐使来求东地五百里,为之奈何?”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
昭常出,景鲤入见。王曰:“齐使来求东地五百里,为之奈何?”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子良见寡人曰:‘不可不与也,与而复攻之。’常见寡人曰:‘不可与也,常请守之。’鲤见寡人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也,臣请索救于秦。’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译文】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他父亲怀王死了,太子便向齐王提出要回楚国去,齐王不许,说:“你要给我割让东地500里,我才放你回去;否则,不放你回去。”太子说:“我有个师傅,让我找他问一问。”太子的师傅慎子说:“您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500里吧。土地是为了安身的,因为爱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我说献地对你有利。”太子便答复齐王,说:“我敬献出东地500里。”齐王这才放太子回国。
太子回到楚国,即位为王。齐国派了使车50辆,来楚国索取东地500里。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派使臣来索取东地,该怎么办呢?”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大家来想办法吧。”
于是,上柱国子良来拜见楚王,楚王说:“我能够回到楚国来办父亲的丧事,又能和群臣再次见面,使国家恢复正常,是因为我答应了给齐国割让东地500里。现在齐国派使臣办理交接手续,这可怎么办呢?”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您说话一字千金,既然亲口答应了万乘的强齐,却又不肯割地,这就失去了信用,将来您很难和诸侯各国谈判结盟。应该先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然后再出兵攻打齐国。割地,是守信用;攻齐,是不示弱。所以我觉得应该割地。”
子良出朝后,昭常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派了使臣来,要求割让东地500里,该如何办呢?”昭常说:“不能给。所谓万乘大国,是因为土地的广博才成为万乘大国的。。如果要割让东地500里,这是割让了东国的一半啊!这样楚国虽有万乘之名,却无万乘之实了。所以我说不能给,我愿坚守东地。”
昭常出朝后,景鲤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派了使臣来,要求割让东地500里,该怎么办呢?”景鲤说:“不能给。不过,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大王说话一字千金,既然亲口答应了强齐,而又不给割地,这就在诸侯而前违背了大义。楚国既然不能单独守住东地,我愿去求救于秦国。”
景鲤出朝后,太子的师傅慎子进去。楚王把三个大夫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子良说‘不能不给,给了以后再出兵去进攻齐国’。昭常说‘不能给,我愿去守卫东地。’景鲤说:‘不能给,既然楚国不能单独守住东地,我愿意去求救于秦国。’我不知道他们三个人出的主意,到底采用谁的好?”慎子回答说:“大王都采用。”楚王怒容满面地说:“这是什么意思?”
慎子说:“请让我说出我的道理,大王将会知道确实如此;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子良带上兵车50辆,到齐国去进献东地500里;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又任命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又派景鲤带领战车50辆,往西去秦国求救。”楚王说:“好”。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在派子良的第二天,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秦国求救。
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武装来接受东地。昭常回答齐国使臣说:“我是主管东地的大司马,要与东地共存亡,我已动员了从小孩到60岁的老人全部入伍,共30多万人,虽然我们的铠甲破旧,武器鲁钝,但愿意奉陪到底。”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我是受了敝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传王命,大王可以去进攻他。”齐王于是大举进攻东地,讨伐昭常。当大军还未到达东地边界时,秦国已经派了50万大军进逼齐国的西境,说:“你们扣押了楚太子,不让回国,这是不讲仁道;又想抢夺楚国东地500里,这是不讲正义。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然,我们等着决战一场。”
齐王听了害怕,就请求子良去告诉楚国,两国讲和。又派人出使秦国,声明不进攻楚国,从而解除了齐国的战祸。楚国不用一兵一卒,竟确保了东地的安全。
【评析】楚襄王在齐国做人质,脱离虎口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事情等自身安全、有所凭依时再考虑不迟。所以慎子让楚襄王答应割地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碰到这样的难题,这时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先解决第一位的事,其他的事只能徐缓图之。
楚王师傅慎子集思广益、归纳总结、博采众长的决策功夫值得当今各类各级领导学习,这次慎子的特点在于他几乎采纳了所有人的观点,只不过整体上将各观点进行了排列组合。在处理一些大事、难事时,决策者一定要集合众人的思路和点子,采用“头脑风暴法”,让每个人献计献策、畅说欲言。中国有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说明众人的智慧产生的合力还是巨大的。每个人有不同的立场、角度和思路,将众人的观点集合起来,进行选择和整和,就可以有解决问题的良策出来。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相关文章

  • 姚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姚姓氏祖宗:舜帝姓氏起源:姚氏的来源有三:1、出自妫姓。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
  •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 - 四位老弟足下: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已,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
  • 农家烈妇》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或夏夜并宿瓜圃中。皆薄其冶荡,然对他人,则面如寒铁。或私挑之,必峻拒。后遇劫盗,身受七刃,犹诟詈,卒不污而死。又皆惊...
  • 北齐守宫老狐》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莫子偬大令(友芝)常为余言,其同年生有王君者,雅俊士也。会试后,就馆晋阳,所居在巍楼之下。楼有狐仙,终年封闭。时闻楼上有嘻笑声,行步声。既久,与之习,初不以为异也。王生故豪于酒,工于...
  • 四子书集注宜熟读》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今世教童子读四子书者,往往摘朱注精要者读之,其圈外注及稍无涉于举业者,皆不读也。乾隆年间,大考翰詹,题为“也作乎赋”。诸名手皆搁笔,不知其出于何书。一老翰林独从容...
  • 第八十回 夫差违谏释越 勾践竭力事吴》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越大夫文种蒙吴王夫差许其行成,回报越王,言:“吴王已班师矣,遣大夫王孙雄随臣到此,催促起程,太宰屯兵江上,专候我王过江!”越王勾践不觉双眼流泪,文种曰:“五月之...
  • 泥书生》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罗村有陈代者少蠢陋,娶妻某氏颇丽。自以婿不如人,郁郁不得志。然贞洁,婆媳亦相安。一夕独宿,忽闻风动扉开,一书生入,脱衣巾,就妇共寝。妇骇惧,苦拒,而肌肤顿软,听其狎亵而去。自是夜无...
  • 大过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前32卦 - - (泽风大过)兑上巽下《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初六,藉用白茅,无咎。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九三,栋桡,凶。九四,栋隆,吉。有它,吝。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上六...
  • 章耐轩、陈舜翁、洪子大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章耐轩 步蟾宫 未开大如木犀蕊。开后是、梅花小底。悠然只欲住山林,肯容易、结根城市。 叶儿又与冬青比。算何止、香闻七里。不因山谷品题来,谁知道、是水仙兄弟。 昭顺老人 ...
  • 叶路钤、曾开国、彭耜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叶路钤 贺新凉(寿吴枧郡) 共审挽七日之书云,西方生妙喜佛;占四明之福地,南极现老人星。人歌海沂之康,天锡河沙之算。太守与我同理,已传趣诏之音;丈夫何以假为,宁看即真之拜。某方忻御...
  • 王克勤、丁黼、俞国宝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王克勤 朝中措(寿熊左史) 银河无际渺澄空。一点寿光中。此夕谪仙初度,清歌吉甫清风。 文章间世,曾亲玉座,屡赐金钟。丹禁若须鳌便,赤城唤取渔翁。 丁黼 满江红(寿江古心母) 某惶恐...
  • 杜安道、史远道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杜安道 西江月 晓镜初妆玉粉,轻风暗递幽香。间随月影到寒塘。忘却人间天上。 雪意空惊春意,孤芳已断年芳。从教驿使为伊忙。乞个寿阳宫样。 史远道 独脚令 墙头梅蕊一枝新。宋...
  • 高登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高登 多丽 人间世,偶然攘臂来游。何须恁、乾坤角抵,又成冷笑俳优。且宽心、待他天命,谩鼓舌、夸吾人谋。李广不侯,刘蕡未第,千年公论合谁羞。往矣瓦飘无意,甑堕懒回头。真堪笑,直钩...
  • 道经·第二十七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道经 - - 善行,无辙跡;善言,无瑕謫;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
  • 隐公·隐公三年》原文翻译 - - 《左传》50章 - - 【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三月庚戌,天王崩。夏四月辛卯,君氏卒。秋,武氏子来求赙。八月庚辰,宋公和卒。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癸未,葬宋穆公。   【传】三年...
  • 志第五十三·刑法四》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诸主谋伪造符宝,及受财铸造者,皆处死。同情转募工匠,及受募刻字者,杖一百七。伪造制敕者,与符宝同。诸妄增减制书者,处死。诸近侍官辄诈传上旨者,杖一百七,除名不叙。诸伪造省府印信...
  • 志第二十礼志三》原文翻译 - - 《辽史》100章 - - ◎礼志三(军仪)   皇帝亲征仪:常以秋冬,应敌制变或无时。将出师,必先告庙。乃立三神主祭之:曰先帝,曰道路,曰军旅。刑青牛白马以祭天地。其祭,常依独树;无独树,即所舍而行之。或...
  • 姜才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姜才,濠州人。相貌矮小强悍。小时候被掠到河朔,逐渐长大逃了回来,隶籍淮南军队中,以善战著名,但因来归人不能够做大官,任通州副都统。当时淮地多健将,但勇猛雄杰没有人超过姜才。姜...
  • 张文蔚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张文蔚,字右华,河间人。父亲张衤易,在唐僖宗朝代,接连任显要官职。张文蔚幼小时即砥砺文章德行,求知交 友,有名士的声誉。唐乾符初年,登进士第,当时丞相裴坦兼管盐铁事务,张文蔚进入...
  •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术(白术) 释名 亦名山蓟、杨 、 蓟、马蓟、山姜、山连、吃力伽。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胸膈烦闷。用白术研细,每取一茶匙,白水送下。 2、五饮(一、留饮,水在胸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