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东周列国志 > 下卷 > 第一百回 鲁仲连不肯帝秦 信陵君窃符救赵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下卷第一百回 鲁仲连不肯帝秦 信陵君窃符救赵

《东周列国志》为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

《东周列国志》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第一百回 鲁仲连不肯帝秦 信陵君窃符救赵

书籍:东周列国志章节:下卷更新时间:2018-07-24
话说吕不韦同著王孙异人,辞了秦王,竟至咸阳。先有人报知太子安国君,安国君谓华阳夫人曰:“吾儿至矣。”夫人并坐中堂以待之。
不韦谓异人曰:“华阳夫人乃楚女,殿下既为之子,须用楚服入见,以表依恋之意。”异人从之,当下改换衣装,来至东宫,先拜安国君,次拜夫人,泣涕而言曰:“不肖男久隔亲颜,不能侍养,望二亲恕儿不孝之罪。”
夫人见异人头顶南冠,足穿豹舄,短袍革带,骇而问曰:“儿在邯郸,安得效楚人装束?”异人拜禀曰:“不孝男日夜思想慈母,故特制楚服,以表忆念。”
夫人大喜曰:“妾,楚人也,当自子之!”
安国君曰:“吾儿可改名曰子楚。”
异人拜谢,安国君问子楚:“何以得归?”
子楚将赵王先欲加害,及赖得吕不韦破家行贿之事,细述一遍,安国君即召不韦劳之曰:“非先生,险失我贤孝之儿矣!今将东宫俸田二百顷,及第宅一所,黄金五十镒,权作安歇之资,待父王回国,加官赠秩。”不韦谢恩而出,子楚就在华阳夫人宫中居住,不在话下。
再说公孙乾直至天明酒醒,左右来报:“秦王孙一家不知去向。”
使人去问吕不韦,回报:“不韦亦不在矣!”
公孙乾大惊曰:“不韦言三日内起身,安得夜半即行乎?”
随往南门诘问,守将答曰:“不韦家属出城已久,此乃奉大夫之命也。”
公孙乾曰:“可有王孙异人否?”守将曰:“但见吕氏父子及仆从数人,并无王孙在内。”
公孙乾跌足叹曰:“仆从之内,必有王孙,吾乃堕贾人之计矣。”乃上表赵王,言:“臣乾监押不谨,致质子异人逃去,臣罪无所辞。”遂伏剑自刎而亡。髯翁有诗叹曰:
监守晨昏要万全,只贪酒食与金钱。
醉乡回后王孙去,一剑须知悔九泉。
秦王自王孙逃回秦国,攻赵益急,赵君再遣使求魏进兵,客将军新垣衍献策曰:“秦所以急围赵者有故。前此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不称,今湣王已死,齐益弱,惟秦独雄,而未正帝号,其心不慊,今日用兵侵伐不休,其意欲求为帝耳,诚令赵发使尊秦为帝,秦必喜而罢兵,是以虚名而免实祸也。”
魏王本心惮于救赵,深以其谋为然,即遣新垣衍随使者至邯郸,以此言奏知赵王。赵王与群臣议其可否,众议纷纷未决,平原君方寸已乱,亦漫无主裁。
时有齐人鲁仲连者,年十二岁时曾屈辩士田巴,时人号为“千里驹”,田巴曰:“此飞兔也,岂止千里驹而已!”及年长,不屑仕宦,专好远游,为人排难解纷。
其时适在赵国围城之中,闻魏使请尊秦为帝,勃然不悦,乃求见平原君曰:“路人言君将谋帝秦,有之乎?”平原君曰:“胜乃伤弓之鸟,魄已夺矣,何敢言事,此魏王使将军新垣衍来赵言之耳!”
鲁仲连曰:“君乃天下贤公子,乃委命于梁客耶?今新垣衍将军何在?吾当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因言于新垣衍,衍虽素闻鲁仲连先生之名,然知其舌辩,恐乱其议,辞不愿见,平原君强之,遂邀鲁仲连俱至公馆,与衍相见。
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肃然起敬,谓曰:“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奈何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耶?”
鲁仲连曰:“连无求于平原君,窃有请于将军也!”
衍曰:“先生何请乎?”
仲连曰:“请助赵而勿帝秦!”
衍曰:“先生何以助赵?”
仲连曰:“吾将使魏与燕助之,若齐、楚固已助之矣!”
衍笑曰:“燕则吾不知;若魏,则吾乃大梁人也,先生又乌能使吾助赵乎?”
仲连曰:“魏未睹秦称帝之害也,若睹其害,则助赵必矣!”
衍曰:“秦称帝,其害如何?”
仲连曰:“秦乃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恃强挟诈,屠戮生灵。彼并为诸侯,而犹若此;倘肆然称帝,益济其虐,连宁蹈东海而死,不忍为之民也。而魏乃甘为之下乎?”
衍曰:“魏岂甘为之下哉?譬如仆者,十人而从一人,宁智力不若主人哉?诚畏之耳!”
仲连曰:“魏自视若仆耶?吾将使秦王烹醢魏王矣!”
衍怫然曰:“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魏王乎?”
仲连曰:“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九侯有女而美,献之于纣,女不好淫,触怒纣,纣杀女而醢九侯;鄂侯谏之,并烹鄂侯;文王闻之窃叹,纣复拘之于羑里,几不免于死。岂三公之智不如纣耶?天子之行于诸侯,固如是也。秦肆然称帝,必责魏入朝,一旦行九侯、鄂侯之诛,谁能禁之!”
新垣衍沉思未答,仲连又曰:“不特如此。秦肆然称帝,又必将变易诸侯之大臣,夺其所憎,而树其所爱,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之室,魏王安能晏然而已乎?即将军又何以保其爵禄乎?”新垣衍乃蹶然而起,再拜谢曰:“先生真天下士也,衍请出复吾君,不敢再言帝秦矣!”
秦王闻魏使者来议帝秦事甚喜,缓其攻以待之。及闻帝议不成,魏使已去,叹曰:“此围城中有人,不可轻视。”乃退屯于汾水,戒王龁用心准备,
再说新垣衍去后,平原君又使人至邺下求救于晋鄙。鄙以王命为辞,平原君乃为书让信陵君无忌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高义,能急人之困耳。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前,岂胜平生所以相托之意乎?令姊忧城破,日夜悲泣,公子纵不念胜,独不念姊耶?”
信陵君得书,数请魏王求敕晋鄙进兵,魏王曰:“赵自不肯帝秦,乃仗他人力却秦耶?”终不许。信陵君又使宾客辩士百般巧说,魏王只是不从。信陵君曰:“吾义不可以负平原君,吾宁独赴赵,与之俱死。”乃具车骑百余乘,遍约宾客,欲直犯秦军,以徇平原君之难。
宾客愿从者千余人,行过夷门,与侯生辞别。侯生曰:“公子勉之。臣年老不能从行,勿怪,勿怪。”信陵君屡目侯生,侯生并无他语,信陵君怏怏而去,约行十余里,心中自念:“吾所以待侯生者,自谓尽礼;今吾往奔秦军,行就死地,而侯生无一言半辞为我谋,又不阻我之行,甚可怪也。”
乃约住宾客,独引车还见侯生,宾客皆曰:“此半死之人,明知无用,公子何必往见。”信陵君不听。
却说侯生立在门外,望见信陵君车骑,笑曰:“嬴固策公子之必返矣!”
信陵君曰:“何故?”
侯生曰:“公子遇嬴厚,公子入不测之地,而臣不送,必恨臣,是以知公子必返。”
信陵君乃再拜曰:“始无忌自疑有所失于先生,致蒙见弃,是以还请其故耳。”
侯生曰:“公子养客数十年,不闻客出一奇计,而徒与公子犯强秦之锋,如以肉投饿虎,何益之有?”
信陵君曰:“无忌亦知无益,但与平原君交厚,义不独生,先生何以策之?”
侯生曰:“公子且入坐,容老臣徐计。”乃屏去从人,私叩曰:“闻如姬得幸于王,信乎?”
信陵君曰:“然。”
侯生曰:“嬴又闻如姬之父,昔年为人所杀,如姬言于王,欲报父仇,求其人,三年不得;公子使客斩其仇头,以献如姬,此事果否?”
信陵君曰:“果有此事。”
侯生曰:“如姬感公子之德,愿为公子死,非一日矣,今晋鄙之兵符在王卧内,惟如姬力能窃之,公子诚一开口,请于如姬,如姬必从,公子得此符,夺晋鄙军,以救赵而却秦,此五霸之功也!”
信陵君如梦初觉,再拜称谢,乃使宾客先待于郊外,而独身回车至家,使所善内侍颜恩,以窃符之事,私乞于如姬。如姬曰:“公子有命,虽使妾蹈汤火,亦何辞乎?”是夜,魏王饮酒酣卧,如姬即盗虎符授颜恩,转致信陵君之手,信陵君既得符。复往辞侯生,侯生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信,或从便宜,复请于魏王,事不谐矣。臣之客朱亥,此天下力士,公子可与俱行,晋鄙见从甚善;若不听,即令朱亥击杀之。”信陵君不觉泣下。
侯生曰:“公子有畏耶?”
信陵君曰:“晋鄙老将无罪,倘不从,便当击杀,吾是以悲,无他畏也!”
于是与侯生同诣朱亥家,言其故,朱亥笑曰:“臣乃市屠小人,蒙公子数下顾,所以不报者,谓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正亥效命之日也!”
侯生曰:“臣义当从行,以年老不能远涉,请以魂送公子。”
即自刭于车前,信陵君十分悲悼,乃厚给其家,使为殡殓,自己不敢留滞,遂同朱亥登车望北而去。髯仙有诗云:
魏王畏敌诚非勇,公子损生亦可嗤。
食客三千无一用,侯生奇计仗如姬。
却说魏王于卧室中失了兵符,过了三日之后,方才知觉,心中好不惊怪,盘问如姬,只推不知,乃遍搜宫内,全无下落。却教颜恩将宫娥内侍,凡直内寝者,逐一拷打。颜恩心中了了,只得假意推问。又乱了一日,魏王忽然想著公子无忌,屡次苦苦劝我敕晋鄙进兵,他手下宾客鸡鸣狗盗者甚多,必然是他所为,使人召信陵君,回报:“四五日前,已与宾客千余,车百乘出城,传闻救赵去矣。”
魏王大怒,使将军卫庆率军三千,星夜往追信陵去讫。
再说邯郸城中盼望救兵,无一至者,百姓力竭,纷纷有出降之议,赵王患之。有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百姓日乘城为守,而君安享富贵,谁肯为君尽力乎?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行伍之间,分功而作,家中所有财帛,尽散以给将士,将士在危苦之乡,易于感恩,拒秦必甚力。”平原君从其计,募得敢死之士三千人,使李同领之,缒城而出,乘夜斫营,杀秦兵千余人。
王龁大惊,亦退三十里下寨。
城中人心稍定。李同身带重伤,回城而死,平原君哭之恸,命厚葬之,再说信陵君无忌行至邺下,见晋鄙曰:“大王以将军久暴露于外,遣无忌特来代劳。”因使朱亥捧虎符与晋鄙验之,晋鄙接符在手,心下踌躇,想道:“魏王以十万之众托我,我虽固陋,未有败衄之罪,今魏王无尺寸之书,而公子徒手捧符,前来代将,此事岂可轻信!”乃谓信陵君曰:“公子暂请消停几日,待某把军伍造成册籍,明日交付何如!”
信陵君曰:“邯郸势在垂危,当星夜赴救,岂得复停时刻!”晋鄙曰:“实不相瞒,此军机大事,某还要再行奏请,方敢交军。”说犹未毕,朱亥厉声喝曰:“元帅不奉王命,便是反叛了。”
晋鄙方问得一句:“汝是何人?”只见朱亥袖中出铁锤,重四十斤,向晋鄙当头一击,脑浆迸裂,登时气绝。
信陵君握符谓诸将曰:“魏王有命,使某代晋鄙将军救赵,晋鄙不奉命,今已诛死,三军安心听令,不得妄动。”营中肃然,比及卫庆追至邺下,信陵君已杀晋鄙,将其军矣,卫庆料信陵君救赵之志已决,便欲辞去,信陵君曰:“君已至此,看我破秦之后,可还报吾王也。”卫庆只得先打密报,回复魏王,遂留军中。
信陵君大犒三军,复下令曰:“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有疾病者,留就医药。”是时告归者约十分之二,得精兵八万人,整齐步伍,申明军法,信陵君率宾客,身为士卒先,进击秦营。
王龁不意魏兵卒至,仓卒拒战,魏兵贾勇而前,平原君亦开城接应,大战一场,王龁折兵一半,奔汾水大营。秦王传令解围而去。郑安平以二万人别营于东门,为魏兵所遏,不能归,叹曰:“吾原是魏人。”乃投降于魏,春申君闻秦师已解,亦班师而归,韩王乘机复取上党。
此秦昭襄王之五十年,周赧王五十八年之事也。
赵王亲携牛酒劳军,向信陵君再拜曰:“赵国亡而复存,皆公子之力,自古贤人,未有如公子者也。”平原君负弩矢,为信陵君前驱,信陵君颇有自功之色。
朱亥进曰:“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公子有德于人,公子不可不忘也。公子矫王命,夺晋鄙军以救赵,于赵虽有功,而于魏未为无罪。公子乃自以为功乎?”
信陵君大惭曰:“无忌谨受教。”
比入邯郸城,赵王亲扫除宫室以迎信陵君,执主人之礼甚恭,揖信陵君就西阶,信陵君谦让不敢当客,踽踽然细步循东阶而上。
赵王献觞为寿,颂公子存赵之功,信陵君跼蹐逊谢曰:“无忌有罪于魏,无功于赵。”
宴毕归馆,赵王谓平原君曰:“寡人欲以五城封魏公子,见公子谨让之至,寡人自愧,遂不能出诸口,请以鄗为公子汤沐之邑,烦为致之。”平原君致赵王之命,信陵君辞之再四,方才敢受。
信陵君自以得罪魏王,不敢归国,将兵符付将军卫庆,督兵回魏,而身留赵国,其宾客之留魏者,亦弃魏奔赵,依信陵君。
赵王又欲封鲁仲连以大邑,仲连固辞,赠以千金,亦不受,曰:“与其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得自由也。”信陵君与平原君共留之,仲连不从,飘然而去,真高士矣。史臣有赞云:
卓哉鲁连,品高千载。
不帝强秦,宁蹈东海!
排难辞荣,逍遥自在。
视彼仪秦,相去十倍。
时赵有处士毛公者,隐于博徒;有薛公者,隐于卖浆之家。信陵君素闻其贤名,使朱亥传命访之,二人匿不肯见。
忽一日,信陵君踪迹二人,知毛公在薛公之家,不用车马,单使朱亥一人跟随,微服徒步,假作买浆之人,直造其所,与二人相见。二人方据垆共饮,信陵君遂直入,自通姓名,叙向来倾慕之意,二人走避不及,只得相见。四人同席而饮,尽欢方散。
自此以后,信陵君时时与毛、薛二公同游。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向者吾闻令弟天下豪杰,公子中无与为比,今乃日逐从博徒卖浆者同游,交非其类,恐损名誉。”夫人见信陵君述平原君之言,信陵君曰:“吾向以为平原君贤者,故宁负魏王,夺兵来救。今平原所与宾客,徒尚豪举,不求贤士也。无忌在国时,常闻赵有毛公、薛公,恨不得与之同游。今日为之执鞭,尚恐其不屑于我,平原君乃以为羞,何云好士乎?平原君非贤者,吾不可留。”即日命宾客束装,欲适他国。
平原君闻信陵君束装大惊,谓夫人曰:“胜未敢失礼于令弟,为何陡然弃我而去?夫人知其故乎?”夫人曰:“吾弟以君非贤,故不愿留耳。”因述信陵君之语,平原君掩面叹曰:“赵有二贤人,信陵君且知之。而吾不知,吾不及信陵君远矣,以彼形此,胜乃不得比于人类。”乃躬造馆舍,免冠顿首,谢其失言之罪。信陵君然后复留于赵。
平原君门下士闻知其事,去而投信陵君者大半,四方宾客来游赵者,咸归信陵,不复闻平原君矣。髯翁有诗云:
卖浆纵博岂嫌贫,公子豪华肯辱身。
可笑平原无远识,却将富贵压贤人!
再说魏王接得卫庆密报,言:“公子无忌果窃兵符,击杀晋鄙,代领其众,前行救赵,并留臣于军中,不遣归国。”魏王怒甚,便欲收信陵君家属,又欲尽诛其宾客之在国者。
如姬乃跪而请曰:“此非公子之罪,乃贱妾之罪,妾当万死。”
魏王咆哮大怒,问曰:“窃符者乃汝乎?”
如姬曰:“妾父为人所杀,大王为一国之主,不能为妾报仇,而公子能报之,妾感公子深恩,恨无地自效。今见公子以念姊之故,日夜哀泣,贱妾不忍,故擅窃虎符,使发晋鄙之军,以成其志,妾闻:‘同室相斗者,被发冠缨而往救之。’赵与魏犹同室也,大王忘昔日之义,而公子赴同室之急,倘幸而却秦全赵,大王威名扬于远近,义声腾于四海,妾虽碎尸万段,亦何所恨乎?若收信陵君家属,诛其宾客,信陵兵败,甘服其罪;倘其得胜,将何以处之?”
魏王沉吟半晌,怒气稍定,问曰:“汝虽窃符,必有传送之人。”如姬曰:“递送者,颜恩也。”
魏王命左右缚颜恩至,问曰:“汝何敢送兵符于信陵?”
恩曰:“奴婢不曾晓得什么兵符。”
如姬目视颜恩曰:“向日我著你送花胜与信陵夫人,这盒内就是兵符了。”
颜恩会意,乃大哭曰:“夫人吩咐,奴婢焉敢有违?那时只说送花胜去,盒子重重封固,奴婢岂知就里?今日屈死奴婢也。”
如姬亦泣曰:“妾有罪自当,勿累他人。”魏王喝教将颜恩放绑,下于狱中。如姬贬入冷宫,一面使人探听信陵君胜负消息,再行定夺。
约过了二月有余,卫庆班师回朝,将兵符缴上,奏道:“信陵君大败秦军,不敢还国,已留身赵都,多多拜上大王:‘改日领罪。’”
魏王问交兵之状,卫庆备细述了一遍,群臣皆罗拜称贺,呼:“万岁!”
魏王大喜,即使左右召如姬于冷宫,出颜恩于狱,俱恕其罪。如姬参见谢恩毕,奏曰:“救赵成功,使秦国畏大王之威,赵王怀大王之德,皆信陵君之功也。信陵君乃国之长城,家之宗器,岂可弃之于外邦?乞大王遣使召回本国,一以全‘亲亲’之情,一以表‘贤贤’之义。”
魏王曰:“彼免罪足矣,何得云功乎?”但吩咐:“信陵君名下应得邑俸,仍旧送去本府家眷支用,不准迎归。”
自是魏、赵俱太平无话。
再说秦昭襄王兵败归国,太子安国君率王孙子楚出迎于郊,齐奏吕不韦之贤,秦王封为客卿,食邑千户,秦王闻郑安平降魏,大怒,族灭其家。
郑安平乃是丞相应侯范睢所荐,秦法凡荐人不效者,与所荐之人同罪,郑安平降敌,既已族诛,范睢亦该连坐了,于是范睢席藁待罪。不知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一百回 鲁仲连不肯帝秦 信陵君窃符救赵相关文章

  • 辛彤甫》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辛彤甫先生官宜阳知县时,有老叟投牒曰:昨宿东城门外,见缢鬼五六,自门隙而入,恐是求代。乞示谕百姓,仆妾勿凌虐,债负勿通索,诸事互让勿争斗,庶鬼无所施其技。先生震怒,笞而逐之。老叟亦...
  • 第七十三回 伍员吹箫乞吴市 专诸进炙刺王僚》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渔丈人已渡伍员,又与饮食,不受其剑,伍员去而复回,求丈人秘密其事,恐引追兵前至,有负盛意。渔翁仰天叹曰:“吾为德于子,子犹见疑,倘若追兵别渡,吾何以自明?请以一死绝君之疑。&...
  • 有恒为成功之本》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路 - -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这一路下来,都是讨论人的问题,以现代来说,包括了人才的分类、人格的类别...
  • 责备贤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八佾 - -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管仲的时代比孔...
  • 卷九》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上卷 - - 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隍中散水雾合,视...
  • 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一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 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原文翻译 - - 《孟子》滕文公章句 - -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
  •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却说黛玉自立意自戕之后,渐渐不支,一日竟至绝粒。从前十几天内,贾母等轮流看望,他有时还说几句话,这两日索『性』不大言语。心里虽有时昏晕,却也有时清楚。贾母等见他这病不似无因...
  • 何光大、应法孙、王亿之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何光大 谒金门 天似水。池上藕花风起。隔岸垂杨青到地。乱萤飞又止。 露湿玉阑闲倚。人静自生凉意。泛碧沈朱供晚醉。月斜才去睡。 应法孙 霓裳中序第一 愁云翠万叠。露柳...
  • 王柏、周晋、曾原一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王柏 酹江月(题泽翁梅轴后) 今岁腊前,苦无多寒色、梅花先白。可惜横斜清浅处,谁访孤山仙客。玉勒寻芳,金尊护冷,定与心期隔。夜阑人悄,可无一段春月。 怕它香已飘零,罗浮梦断,不与东...
  • 唐纪十二唐太宗贞观十五年(辛丑,公元641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50章 - - [1]春,正月,甲戌,以吐蕃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上嘉禄东赞善应对,以琅邪公主外孙段氏妻之;辞曰:“臣国中自有妇,父母所聘,不可弃也。且赞普未得谒公主,陪臣何敢先娶!”上益贤...
  • 列传第一百七十二·儒林三》原文翻译 - - 《明史》300章 - - 孔希学 颜希惠 曾质粹 孔闻礼 孟希文 仲于陛 周冕程接道 程克仁 张文运 邵继祖 朱梴 朱墅   孔希学,字士行,先圣五十六代孙也,世居曲阜。祖思晦,字明道,仕元为教谕,有学行。仁...
  • 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原文翻译 - - 《明史》200章 - - 徐溥,字时用,宜兴人。祖鉴,琼州知府,有惠政。溥,景泰五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宪宗初,擢左庶子,再迁太常卿兼学士。成化十五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久之改吏部。孝宗嗣位,兼文渊阁大学士...
  • 志第三十九·百官五》原文翻译 - - 《元史》100章 - - 储政院,秩正二品。至元十九年,立詹事院,备左右辅翼皇太子之任,置左、右詹事各一员,副詹事、詹事丞、院判各二员,吏属六十有二人,别置宫臣宾客二员,左右谕德、左右赞善各一员,校书郎二...
  • 陈宜中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陈宜中,字与权,浙江永嘉人。年少时家里很穷,但他的性格特别倔强。有商贾推算他的生辰八字,认为他应当得到大贵,故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他为妻子。到了太学后,因文章写得好而受到赞誉。...
  • 志第八 礼乐八》原文翻译 - - 《新唐书》50章 - - 皇帝纳皇后。 制命太尉为使,宗正卿为副,吏部署承以戒之。前一日,有司展县、设桉、陈车舆于太极殿廷,如元日。文武九品、朝集、蕃客之位,皆如冠礼。设使者受命位于大横街南道东,...
  • 张熠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50章 - - 张熠,字景世,自称是南陽西鄂人,汉代侍中张衡是他的十世祖。张熠应朝廷所请任扬州车骑府录事参军。入朝廷除授步兵校尉。 永宁寺塔营造之风大兴,经构规模求广,灵太后曾经亲到兴...
  • 沈洙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沈洙字弘道,吴兴武康人。祖父沈休稚,梁余杭县令。父沈山卿,梁国子博士、中散大夫。 沈洙少时文雅大方,不与人滥行交 游。治《三礼》、《春秋左氏传》。精通典籍,博闻强记,于《五...
  • 薛逢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四十八 卷548_1 《镊白曲》薛逢 去年镊白鬓,镜里犹堪认年少。 今年镊白发, 两眼昏昏手战跳。 满酌浓酹假颜色,颜色不扬翻自笑。 少年曾读古人书,本期独善安有余。 虽盖长...
  • 李商隐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全唐诗卷五百四十 卷540_1 《南朝》李商隐 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卷540_2 《题汉祖庙》李商隐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