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战国策 > 1至8卷 > 范睢曰臣居山东

战国策

《战国策》1至8卷范睢曰臣居山东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范睢曰臣居山东

书籍:战国策章节:1至8卷更新时间:2017-03-08
《战国策》卷五秦策三(范睢曰臣居山东)
【提要】权力不可分割,尤其是最高权力不能被多人分割,否则一个集体、国家就会政令不畅、政局混乱。就是实行三权分立的西方国家,一旦最高行政长官确立后,其权力就非常巨大、具有无与伦比的权威性。所以美国总统就被人称为:“帝王般的总统”。秦国有太后、穰侯等人以各种身份操纵朝政,使秦王有名无实,最高权力得不到显示,因此国家无比混乱和困弱。我们看看范睢是如何剖析、解决这一政治难题的。
【原文】范睢曰:“臣居山东,闻齐之内有田单,不闻其王。闻秦之有太后、穰侯、泾阳、华阳,高陵,不闻其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专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泾阳、华阳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下乃所谓无王已!然则权焉得不倾,而令焉得从王出乎?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国弊,御于诸侯;战败,则怨结于百姓,而祸归社稷。《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齿管齐之权,缩闵王之筋县之庙梁,宿昔而死;李兑用赵,减食主父,百日而饿死。今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泾阳佐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已!臣今见王独立于庙朝矣,且臣将恐后世之有秦国者,非王之子孙也!”
秦王惧,于是乃废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泾阳于关外。昭王谓范睢曰:“昔者齐公得管仲,时以为‘仲父’。今吾得子,亦以为‘叔父’。”
【译文】范睢说:“臣在山东时,只知道齐有相国田单,不曾听说过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泾阳君、华阳君,而不晓得有秦王。能手握国政、独断专谋、操生杀大权的,方称得上国君。但如今宣太后专行无忌,穰侯遣使臣不上报,泾阳、华阳只按自己心意判决事务。国家有这四个显贵操纵朝政,不出危险,是不可能的。文武诸臣都屈从于这四人,心中哪里还有大王!如此下去,大权旁落,政令又怎能出自大王之手?臣听说善于治国的君主,一方面在国内加强权威,一方面亲自执掌外交政策。穰侯派出的使者操纵王权,任意和诸侯结盟或断交,擅自对外用兵,征伐敌国,朝野上下,莫敢不从。于是,打了胜仗,战果全归穰侯他们所有,以致国家困弱,受制于诸侯;一旦失利,则令百姓怨声载道,祸害由国家承受。《诗经》上说:‘果子多会压损枝条,树枝折了会伤及根本;扩大封君城邑会危及到国家安全,过分尊宠大臣会削弱君王权威。’淖齿控制齐政,到头来将闵王吊在庙堂大梁上面,使闵王一夜之间横遭惨死。李兑执掌赵国,围困赵武灵王,只一百天功夫,便将他活活饿死。当今秦国,太后、穰侯呼风唤雨,高陵、泾阳推波助澜,没有臣民知道上有大王。这些都是淖齿、李兑一类的人。臣可幸今日尚能看见大王孤立于朝堂,真担心将来秦国主持国政的君王,不再是大王的子孙!”听了这番话,秦昭王不寒而栗,便废太后,逐穰侯,将高陵、泾阳赶出函谷关。他对范睢说:“当年齐桓公得到管仲,把他称为‘仲父’,寡人今日得到先生,先生也是寡人的‘叔父’啊!”
【评析】“内固其威、外重其权”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强国之路,适用于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政治实体。“尊臣卑主”,臣和主的地位颠倒、名实分离,那么就是臣不臣、君不君、纲常崩溃、秩序混乱。一个国家中央集权程度、最高行政权力的集中和权威性对国家强弱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君王、首脑被外戚、权臣、下属架空权力,政局被人操纵,那么这个国家定会内忧外患、面临亡国之险。所以果断地铲除那些干扰、分割最高权力的乱臣贼子,不仅是巩固君王和最高权力权威性的举措,也是维护国家尊严、增强国力的必由之路。此理也适用于我们个人的修养和发展,个人要强大,也必须要自主和独立!

范睢曰臣居山东相关文章

  • 应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姓氏:应姓氏祖宗:应侯姓氏起源: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之后。武王克商后,封其第四子于应(今 河南鲁山县),为应侯。建立应国。应侯的子孙以封国为姓,遂为应 氏姓氏郡望:未知姓氏堂号:堂号:&l...
  • 饶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姓氏:饶姓氏祖宗:长安君姓氏起源:1、出自姜姓。战国时期,赵国悼襄王封长安君于饶(今河北饶阳一带),长安君的后代子孙以祖上封邑为姓,称为饶姓。2、亦出自姜姓。战国时期,齐国有大夫封...
  • 致诸弟·喜述得会试房差》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为政篇 - - 四位老弟足下:  三月初六日,蒙皇上天恩,得会试分差,即于是日始阅卷。十八房每位分卷二百七十余,到廿三日头场即已看毕,廿四看二三场,到四月初四皆看完。各房荐卷,多少不等,多者或百...
  • 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劝学篇 - - 澄侯四弟左右:  贺常四到营,接弟信,言早起太晏;诚所有免。去年住营盘,各营皆畏慎早起,自腊月廿六移寓公馆,早间稍晏,各营皆随而渐晏,未有主帅晏而将弁能早者也。犹之一家之中,未能家...
  • 又说一贯》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卫灵公 - - 下面等于注解了上面一段。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在讲上论时,孔子对曾参所说的那一段“一以贯之”,我们曾经花了很长的时间,讨...
  • 乐仲》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乐仲,西安人。父早丧,母遗腹生仲。母好佛,不茹荤酒。仲既长,嗜饮善啖,窃腹诽母,每以肥甘劝进,母咄之。后母病,弥留,苦思肉。仲急无所得肉,刲左股献之。病稍瘥,悔破戒,不食而死。  仲哀...
  • 黎氏》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龙门谢中条者,佻达无行。三十余丧妻,遗二子一女,晨夕啼号,萦累甚苦。谋聘继室,低昂未就。暂雇佣媪抚子女。一日,翔步山途,忽一妇人出其后。待以窥觇,是好女子,年二十许。心悦之,戏曰:&l...
  • 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
  •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且说当时兀颜延寿将引二万余军马,会合了太真驸马,李金吾二将,共领三万五千番军,整顿枪刀弓箭,一应器械完备,摆布起身。早有探子来幽州城里,报知宋江。宋江便请军师吴用商议:“...
  • 江史君、徐架阁、立齐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800章 - - 江史君 好事近(寿六十) 耳顺恰当年,甲子方周五数。绛县老人曾纪,四百四十五。 孙弘博士适遭逢,马援击蛮未遇。五福祝君全备,更尊荣安富。 徐架阁 最高楼(寿七十) 年高德劭,休叹老而...
  • 陈日章、李景良、张思济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陈日章 鹧鸪天 内乐清虚息万缘。逍遥真是地行仙。徒他玉带金鱼贵,听我纶巾羽扇便。 倾九酝,祝长年。休辞潋滟十分舡。来年此日称觞处,定有重孙戏膝前。 李景良 鹧鸪天 清晓祥...
  • 赵必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赵必{王象} 绮罗香(和百里春暮游南山) 办一枝藤,蜡一双屐,纵步翠微深处。无限芳心,付与蜂媒蝶侣。红堆里、杏脸匀妆,翠围外、柳腰娇舞。有吟翁、热恼心肠,肯拈出、美成佳句。 九十...
  • 晋纪三十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十七年(壬辰、392)》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晋纪三十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壬辰,公元392年)   [1]春,正月,己巳朔,大赦。   [1]春季,正月,己巳朔(初一),东晋实行大赦。   [2]秦主登立昭仪陇西李氏为皇后。   [2]前...
  • 张去华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张去华字信臣,开封襄邑人。   张去华之父张谊,字希贾。好学,不事家业。张谊在父亲去世后,其长辈让其在田陇上耕作,一天前去查视,见张谊在树下看书,对他不亲自耕作十分愤怒,于是...
  • 张宪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张宪,字允中,晋陽人,世代因军功为牙校。张宪还是儿童时,喜爱儒学,一心研读经典,不分白天黑夜。太原地势雄险偏僻,人多崇尚武力,以读书为耻,只有张宪与同乡药纵之专心游学,少年时尽通各...
  • 隋本纪下第十二》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炀皇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献独孤皇后。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在周以高祖勋,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
  • 颜竣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颜竣字士逊,是颜延之的长子。很早就有文才,担任宋武帝的抚军主簿,很受器重,颜竣也尽心效力。元嘉年间(424~453),皇上不想让诸王各自建立朋党 ,准备召颜竣补任尚书郎。江 湛认为颜竣...
  • 杨义臣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杨义臣,代人,本姓尉迟。 父亲尉迟崇,仕北周,为仪同大将军,率兵镇守恒山。 当时,隋高祖任定州总管。 尉迟崇知道高祖相貌非常,常常与他交 结,高祖对他很亲近。 高祖为北周丞...
  • 赵琰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50章 - -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父温 为杨难当司马。当初,苻氏叛乱,赵琰被奶妈带着奔逃到寿春,长到十四岁才回到老家。精心奉养父母,茶水饭食,必亲自调弄。皇兴年间(467~471),京城缺粮,奴婢碾粟...
  • 陆琼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县人。祖父陆完,梁琅邪、彭城二郡郡丞。父陆云公,梁给事黄门侍郎,掌著作。 陆琼幼年聪慧,富于才情,六岁作五言诗,颇有文采。大同末年,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