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旧唐书 > 150章 > 列传第六十五

旧唐书

《旧唐书》150章列传第六十五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旧唐书》仅流传了一百年左右,就遭到了厄运。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北宋朝廷认为《旧唐书》芜杂不精,另命宋祁和欧阳修编撰唐书。

《旧唐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列传第六十五

书籍:旧唐书章节:150章更新时间:2017-10-06
崔器,深州安平人也。曾祖恭礼,状貌丰硕,饮酒过斗。贞观中,拜驸马都尉,尚神尧馆陶公主。父肃然,平陰丞。
器有吏才,性介而少通,举明经,历官清谨。天宝六载,为万年尉,逾月拜监察御史。中丞宋浑为东畿采访使,引器为判官;浑坐赃流贬岭南,器亦随贬。十三年,量移京兆府司录,转都官员外郎,出为奉先令。逆胡陷西京.器没于贼,仍守奉先。居无何,属贼党同罗叛贼,长安守将安守忠、张通儒并亡匿。又渭上义兵起,一朝聚徒数万,器惧,所受贼文牒符敕,一时焚之,榜召义师,欲应渭上军。及渭上军破,贼将崔乾祐先镇蒲、同,使麾下骑三十人捉器,器遂北走灵武。
器素与吕諲善,諲引为御史中丞、兼户部侍郎。从肃宗至凤翔,加礼仪使。克复二京,为三司使。器草仪注,驾入城,令陷贼官立于含元殿前,露头跣足,抚膺顿首请罪,以刀杖环卫,令扈从群官宰臣已下视之。及收东京,令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如西京之仪。器性陰刻乐祸,残忍寡恩,希旨奏陷贼官准律并合处死。肃宗将从其议。三司使、梁国公李岘执奏,固言不可,乃六等定罪,多所原宥,唯陈希烈、达奚珣斩于独柳树下。后萧华自相州贼中仕贼官归阙,奏云:"贼中仕官等重为安庆绪所驱,胁至相州,初闻广平王奉宣恩命,释放陈希烈已下,皆相顾曰:'我等国家见待如此,悔恨何及。'及闻崔器议刑太重,众心复摇。"肃宗曰:"朕几为崔器所误。"
吕諲骤荐器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上元元年七月,器病脚肿,月余疾亟,瞑目则见达奚珣,叩头曰:"大尹不自由。"左右问之,器答曰:"达奚大尹尝诉冤于我,我不之许。"如是三日而器卒。
赵国珍,牂柯之苗裔也。天宝中,以军功累迁黔府都督,兼本管经略等使。时南蛮阁罗凤叛,宰臣杨国忠兼剑南节度,遥制其务,屡丧师徒。中书舍人张渐荐国珍有武略,习知南方地形,国忠遂奏用之。在五溪凡十余年,中原兴师,唯黔中封境无虞。代宗践祚,特嘉之,召拜工部尚书。大历三年九月,以疾终,赠太子太傅。
崔瓘,博陵人也。以士行闻,莅职清谨。累迁至澧州刺史,下车削去烦苛,以安人为务。居二年,风化大行,流亡襁负而至,增户数万。有司以闻,优诏特加五阶,至银青光禄大夫,以甄能政。迁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瓘到官,政在简肃,恭守礼法。将吏自经时艰,久不奉法,多不便之。大历五年四月,会月给粮储,兵马使臧玠与判官达奚覯忿争,覯曰:"今幸无事。"玠曰:"有事何逃?"厉色而去。是夜,玠遂构乱,犯州城,以杀达奚覯为名。瓘惶遽走,逢玠兵至,遂遇害。代宗闻其事,悼惜久之。
敬括,河东人也。少以文词称。乡举进士,又应制登科,再迁右拾遗、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天宝末,宰臣杨国忠出不附己者,括以例为果州刺史。累迁给事中、兵部侍郎、大理卿。性深厚。志尚简淡,在职不务求名,因循而已。大历初,叛臣周智光伏诛,诏选循良为近辅,以括为同州刺史。岁余,入为御史大夫。迟重推诚于下,未尝以私害公,士颇称焉;而从容养望,不举纲纪,士亦以此少之。大历六年三月卒。
韦元甫,少修谨,敏于学行。初任滑州白马尉,以吏术知名。本道采访使韦涉深器之,奏充支使,与同幕判官员锡齐名。元甫精于简牍,锡详于讯覆,涉推诚待之,时谓"员推韦状。"元甫有器局,所莅有声,累迁苏州刺史、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大历初,宰臣杜鸿渐首荐之,征为尚书右丞。会淮南节度使缺,鸿渐又荐堪当重寄,遂授扬州长史、兼御史大夫、淮南节度观察等使。在扬州三年,政尚不扰,事亦粗理。大历六年八月,以疾卒于位。
魏少游,钜鹿人也。早以吏干知名,历职至朔方水陆转运副使。肃宗幸灵武,杜鸿渐等奉迎,留少游知留后,备宫室扫除之事。少游以肃宗远离宫阙,初至边藩,故丰供具以悦之。将至灵武,少游整骑卒千余,干戈耀日,于灵武南界鸣沙县奉迎,备威仪振旅而入。肃宗至灵武,殿宇御幄,皆象宫闱,诸王、公主各设本院,饮食进御,穷其水陆。肃宗曰:"我至此本欲成大事,安用此为!"命有司稍去之。累迁卫尉卿。乾元二年十月,议率朝臣马以助军,少游与汉中郡王瑀沮其议,上知之,贬渠州长史。后为京兆尹,请中书门下及两省五品已上、尚书省四品已上、诸司正员三品已上、诸王、驸马中期周已上亲及女婿外甥,不得任京兆府判官、畿令、赤县丞簿尉,敕从之。迁刑部侍郎。
大历二年四月,出为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四年六月,封赵国公。贾明观者,本万年县捕贼小胥,事刘希暹,恃鱼朝恩之势,恣行凶忍,毒甚豺虺。朝恩、希暹既诛,元载当权,纳明观奸谋,容之,特令江西效力。明观未出城,百姓万众聚于城外,皆怀砖石候之,期投击以快意。载闻之,特令所由吏拥百姓入城内,由是获免。在洪州二年,少游为观察使,承元载意苟容之。及路嗣恭代少游,到州,即日杖杀,识者以是减魏之名,多路之政。大历六年三月己未卒于官,赠太师。
少游居职,缘饰成务,有规检,善任人,果于集事。前后四领京尹,虽无鹤赫之名,而龊龊廉谨,有足称者。
卫伯玉,有膂力,幼习艺。天宝中杖剑之安西,以边功累迁至员外诸卫将军。肃宗即位,兴师靖难,伯玉激愤,思立功名,自安西归长安。初为神策军兵马使出镇。乾元二年十月,逆贼史思明遣伪将李归仁铁骑三千来犯,伯玉以数百骑于疆子坂击破之,积尸满野,虏马六百匹,归仁与其党东走。以功迁右羽林军大将军,知军事。转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献俘百余人至阙下,诏解缚而赦之,迁伯玉神策军节度。上元二年二月,史思明领众西下图长安,史朝义率其党夜袭陕州。伯玉以兵逆击,大破贼于永宁。贼退,进位特进,封河东郡公。
广德元年冬,吐蕃寇京师,乘舆幸陕。以伯玉有干略,可当重寄,乃拜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等使。寻加检校工部尚书,封城陽郡王。大历初,丁母忧,朝廷以王昂代其任,伯玉潜讽将吏不受诏,遂起复以本官为荆南节度等使,时议丑之。大历十一年二月入觐,以疾卒于京师。
李承,赵郡高邑人,吏部侍郎至远之孙,国子司业畬之第二子也。承幼孤,晔鞠养之。既长,事兄以孝闻。举明经高第,累至大理评事,充河南采访使郭纳判官。尹子奇围汴州,陷贼,拘承送洛陽。承在贼庭,密疏奸谋,多获闻达。两京克复,例贬抚州临川尉。数月除德清令,旬日拜监察御史。淮南节度使崔圆请留充判官,累迁检校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圆卒,历抚州、江州二刺史,课绩连最。迁检校考功郎中兼江州刺史,征拜吏部郎中。寻为淮南西道黜陟使,奏于楚州置常丰堰以御海潮,屯田瘠卤,岁收十倍,至今受其利。时梁崇义纵恣倨慢,朝廷将加讨伐。李希烈揣知之,上表数崇义过恶,请率先诛讨。上悦之,每对朝臣多称希烈忠诚。承自黜陟回,因奏之曰:"希烈将兵讨伐,必有微勋,但恐立功之后,纵恣跋扈,不禀朝宪,必劳王师问罪。"上初未之信。无几,希烈既平崇义,果有不顺之迹,上思承言,故骤加擢用。建中二年七月,拜同州刺史、河中尹、晋绛都防御观察使。九月,转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观察盐铁等使。希烈既破崇义,拥兵襄州,遂有其地。朝廷虑不受命,欲以禁兵送承,承请单骑径行。既至,希烈处承于外馆,迫胁万态,承恬然自安,誓死王事。希烈不能屈,遂剽虏阖境所有而去,襄、汉为之空。承治之一年,颇得完复。
初,希烈虽归蔡州,留将校等于襄州守当时所掠得财帛什物等,后使襄、汉,往来不绝。承亦使腹心臧叔雅往来许、蔡,厚结希烈腹心周曾、王玢、姚憺等。及曾等谋杀希烈,以众归朝,多承首建谋也。累赐密诏褒美之。承寻改检校工部尚书,兼潭州刺史、湖南都团练观察使。建中四年七月,卒于位,年六十二,赠吏部尚书。承少有雅望,至其从官,颇以贞廉才术见称于时。
史臣曰:自古酷吏滥刑,幸免者多矣,苟无强魂为祟,沮议者惑焉。器深文乐祸,居官令终,非达奚诉冤,无以显其陰责矣。国珍守黔溪,瓘修礼法,括推诚驭下,元甫为政宽简,少游规检集事,皆可称者。伯玉破敌立功,足为猛士,丁忧冒宠,终是武夫。承忠悫谋议,勤劳尽瘁,方之者鲜矣。
赞曰:崔器深文,达奚作祟。七子伊何?李承为最。

列传第六十五相关文章

  • 备内》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前30章 - -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上,此世所以有劫君杀主也。为人主而大信其子...
  • 卷十九》原文翻译 - - 《搜神记》下卷 - -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隙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
  • 魁星》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郓城张济宇,卧而未寐,忽见光明满室。惊视之,一鬼执笔立,若魁星状。急起拜叩,光亦寻灭。由此自负,以为元魁之先兆也。后竟落拓无成,家亦雕落,骨肉相继死,惟生一人存焉。彼魁星者,何以不...
  • 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告子章句 - -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
  •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且说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官拜河东太守,自来骄傲。当日怠慢了玄德,张飞性发,便欲杀之。玄德与关公急止之曰;“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飞曰:“若不杀这厮,反要在...
  • 王炎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王炎 蝶恋花(崇阳县圃夜饮) 纤手行杯红玉润。满眼花枝,雨过胭脂嫩。新月一眉生浅晕。酒阑无奈添春困。 唤起醉魂君不问。憔悴颜容,羞与花相近。人自无情花有韵。风光易老何须恨...
  • 道经·第三十五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道经 - -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汉纪十七 中宗孝宣帝上之下地节三年(甲寅、前67)》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00章 - - 汉纪十七汉宣帝地节三年(甲寅,公元前67年)   [1]春,三月,诏曰:“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化天下。今胶东相王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治有异等之效。其赐成...
  • 卷二百九·列传第九十七》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书李鐩劾之,有诏复往。最乃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徵。从之。   历郎...
  • 志第二十八食货志上》原文翻译 - - 《辽史》100章 - - ◎食货志上   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於野,弛兵于民。有事而战。彍骑介夫,卯命辰集。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强射生,以给日用,糗粮刍茭,道在是矣。以是制胜,所向无前。及...
  • 羊欣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50章 - -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曾祖羊忱,是晋朝的徐州刺史。祖父羊权,为黄门郎。父亲羊不疑,为桂陽太守。 羊欣少年时性格沉静,与人无争,言笑很美,善饰容貌。广泛阅读经书典籍,尤其擅长...
  • 列传第二》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邵惠公颢,太祖之长兄也。德皇帝娶乐浪王氏,是为德皇 后。生颢,次杞简公连,次莒庄公洛生,次太祖。颢性至孝, 德皇后崩,哀毁过礼,乡党 咸敬异焉。德皇帝与卫可孤战于武 川南河,临阵坠马...
  • 司马楚之传》原文翻译 - - 《魏书》50章 - - 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太常司马馗的八世孙。父荣期,司马德宗政权的梁、益二州刺史,被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当时十七岁,送父丧回丹杨。正逢刘裕诛杀司马氏家族,叔父宣...
  • 周弘正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晋光禄大夫周岂页的九世孙。祖父周..,齐朝中书侍郎,领著作。父亲周宝始,梁朝司徒祭酒。 周弘正幼年丧父,和弟弟周弘让、周弘直都由伯父护军周扌舍收养...
  • 郡国四》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50章 - - (青州、荆州、扬州) ○青州 济南 平原 乐安 北海 东莱 齐国 ○荆州 南陽 南郡 江 夏 零陵 桂陽 武陵 长沙 ○扬州 九江 丹陽 庐江 会稽 吴郡 豫章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陽东...
  • 李峤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五十七   卷57_1 「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李峤   委质承仙翰,祗命遄遥策。事偶从梁游,人非背淮客。   长驱历川阜,迥眺穷原泽。郁郁桑柘繁,油油禾黍积。 ...
  • 桑椹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桑 释名 子名椹。 气味 桑根白皮:甘寒、无毒。 桑叶:苦、甘、寒、有小毒。 桑枝:苦、平 桑柴灰:辛、寒、有小毒。 主治 桑柴灰: 1、目赤肿痛。用桑灰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
  • 芜荑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芜荑 释名 荑.无姑.木名。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1、脾胃有虫,食即痛。面黄无色。用芜荑仁二两,和面炒成黄色,研为末。每服二匙,米汤送下 2、杀体内寄生虫。用生芜荑、生...
  • 九香虫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九香虫 释名 黑兜虫。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元阳不足。用九香虫一两( 半生焙), 车前子(微炒)、陈桔皮各四钱,白术(焙)五钱,杜仲(酥炙)八钱,人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
  • 斑鸠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禽部 - - 斑鸠 释名 斑佳、锦鸠、鹁鸠、祝鸠。 气味 (鸠肉)甘、平、无毒。 主治 明目,益气,令人不噎。 乌鸦 释名 鸦乌、老雅,预、匹居、楚乌、大嘴乌。 气味 (肉)酸、涩、平、无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