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庄子 > 杂篇 > 说剑

庄子

《庄子》杂篇说剑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庄子》章节目录: 《内篇》 《外篇》 《杂篇

说剑

书籍:庄子章节:杂篇更新时间:2018-01-01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囗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说剑相关文章

  • 健牛当道》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姚安公官刑部日,德胜门外有七人同行劫,就捕者五矣。惟王五金大牙二人未获。王五逃至癮县,路阻深沟,惟小桥可通一人,有健牛怒目当道卧,近辄奋触,退觅别途,乃猝与逻者遇;金大牙逃至清河...
  • 王半仙访狐友》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王半仙尝访其狐友,狐迎笑曰:君昨夜梦至范住家,欢娱乃尔。范住者,邑之名妓也,王回忆实有是梦,问何以知。曰:人秉阳气以生,阳亲上,气恒发越于顶,睡则神聚于心,灵光与阳气相映,如镜取影。梦...
  • 周武王,始诛纣①。八百载,最长久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80节 - - [原文]周武王,始诛纣①。八百载,最长久②。  [注释]  ①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之子。 诛:诛杀。  ②八百载:  周朝自公元前约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共约八百年。  [译文]  周...
  • 立誓减寿游摩》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锡、金两县,于承平时童生应学院试者一千数百人,而学额仅三十人。世俗之视秀才也颇重,而得之者,亦颇难。往往有文学均优,写作俱佳,而饱得佹失,年至班白犹溷迹于童子军中者。西溪顾氏...
  • 卷四十》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下卷 - - 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禹贡山水泽地所在,江水出三天子都,《山海经》谓之浙江也。《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北径其县,南有博山,山上有石,特起十丈,上峰若剑杪。时有灵鼓潜发,正...
  • 缁衣》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 冯时行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冯时行 青玉案(和贺方回青玉案寄果山诸公) 年时江上垂杨路。信拄杖、穿云去。碧涧步虚声里度。疏林小寺,远山孤渚,独倚阑干处。 别来无几春还暮。空记当时锦囊句。南北东西知几...
  • 李之仪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李之仪 水龙吟(中秋) 晚来轻拂,游云尽卷,霁色寒相射。银潢半掩,秋毫欲数,分明不夜。玉琯传声,羽衣催舞,此欢难借。凛清辉,但觉圆光罩影,冰壶莹、真无价。 闻道水精宫殿,惠炉薰、珠帘高...
  • 卷一百七 列传第四十五》原文翻译 - - 《辽史》150章 - - 高丽西夏高丽自有国以来,传次久近,人民土田,历代各有其志,然高丽与辽相为终始二百余年。   自太祖皇帝神册间,高丽遣命名进宝剑。天赞三年,来贡。   太宗天显二年,来贡。会...
  • 史圭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史圭,是常山人。他的祖先与王武俊是从塞外入关的,家住石邑。曾祖史曾,历任镇陽牙校。父亲史钧,代理安平、九门县令。史圭爱好学习 ,工于诗词,精于为官之道。唐光化年间,历任阜城、...
  • 志第四十四 食货四》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唐有盐池十八,井六百四十,皆隶度支。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盐州五原有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灵州有温 泉池、两井池、长尾池、...
  • 列传第五十五》原文翻译 - - 《北史》100章 - - 崔彦穆 杨纂 段永 令狐整(子熙) 唐永(子瑾) 柳敏(子昂)王士良 崔彦穆,字彦穆,清河东武城人,魏司空安阳侯林之九世孙也。曾祖顗,后魏平东府谘议参军。祖蔚,遭从兄司徒浩之难,南奔...
  • 周本纪上第九》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周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炎帝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其后有葛乌兔者,雄武多算略。鲜卑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及其裔孙曰普回,因...
  • 袁宏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50章 - - 袁宏字彦伯,祖父袁猷曾任侍中,父亲袁勖,为临汝县令。袁宏有超人才华,文章造诣绝佳,曾作咏史诗,意在寄托个人抱负。他自幼孤贫,以运输租佃为业。当时谢尚驻镇牛渚,乘秋夜月色,贸然着民...
  • 酷吏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50章 - - 【原文】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信哉...
  • 秦攻宜阳》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至8卷 - - 《战国策》卷一 东周(秦攻宜阳) 【提要】能有先见之明是老谋深算的标志,谋得深,算得远,所有的事尽在自己的谋划之内、掌握之中,岂不快哉!一个人成功度多高,与他谋算是否深远大有关...
  • 贼风》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贼风第五十八 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
  • 口问》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口问第二十八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黄帝曰:愿闻口传。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
  • 姚合的唐诗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九十八 卷498_1 《闲居遣怀十首》姚合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闲卧销长日,亲朋笑我疏。 诗...
  • 李白的送别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八十三 卷183_1 《越中秋怀》李白 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 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 爱此从冥搜,永怀临湍游。 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 观涛壮天险,望海令人愁。 路遐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