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战国策 > 17至24卷 > 张仪以秦相魏

战国策

《战国策》17至24卷张仪以秦相魏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张仪以秦相魏

书籍:战国策章节:17至24卷更新时间:2017-03-08
《战国策》卷二十二魏策一(张仪以秦相魏)
【提要】机警过人的张仪也经常有危在旦夕的时候。这次幸得富有谋略、能言善变的雍沮的举手之劳,才化解了危机。
【原文】张子仪以秦相魏,齐、楚怒而欲攻魏。雍沮谓张子曰:“魏之所以相公者,以公相则国家安,而百姓无患。今公相而魏受兵,是魏计过也。齐、楚攻魏,公必危矣。”张子曰:“然则奈何?”雍沮曰:“请令齐、楚解攻。”
雍沮谓齐、楚之君曰:“王亦闻张仪之约秦王乎?曰:‘王若相仪于魏,齐、楚恶仪,必攻魏。魏战而胜,是齐、楚之兵折,而仪固得魏矣;若不胜魏,魏必多秦以持其国,必割地以赂王。若欲复攻,其敝不足以应秦。’此仪之所以与秦王阴相结也。今仪相魏而攻之,是使仪之计当与秦也,非所以穷仪之道也。”齐、楚之王曰:“善。”乃遽解攻于魏。
【译文】张仪凭借秦国的势力在魏国任相国,齐、楚两国很气愤,就想攻打魏国。雍沮对张仪说:“魏国之所以让您做相国,是以为您做相国国家可以安宁。如今您为相国,魏国却遭受兵祸,这说明魏国的想法错了。倘若齐楚进攻魏国,您的处境就危险了。”张仪说:“既然这样,那该怎么办呢?”雍沮说:“请让我去劝说齐楚两国放弃攻魏。”
于是雍沮去对齐楚的君主说:“大王可曾听说张仪和秦惠王订密约的事吗?张仪说:‘大王如果能让我到魏国做国相,齐楚恨我,必定攻打魏国。若是魏国战胜了,齐、楚两国的兵力就会受损失,我就顺理成章出任魏相;若是魏国战败,魏国一定投靠秦国来保全自己的国家,必然割地给大王。齐、楚两国如果再想进攻魏国,它们已十分疲惫,怎么能与邦国周旋呢。’这就是张仪和秦王暗中勾结的原因。现在你们去攻打魏国,会促使张仪的计谋实现,而不是困厄张仪的办法。”齐楚两国的君主都说:“对。”于是立即不攻魏国。
【评析】雍沮解救张仪,在于充分利用了齐、楚两国对张仪的仇恨,让敌方误以为行使计谋会陷进圈套,告知敌方这样的计划非但达成不了目的,反而会帮倒忙,于是敌方就会放弃计划,从而挫败了敌方的原来有害于我方的谋划。这就是称为“将计就计”的谋略。谋略家们想得广、看得远,料事如神,经常指出各种事情的结果,你如果能经常在事情之初就判断它的结果的多种可能性,那么你的预见能力和说服能力就会大大加强。

张仪以秦相魏相关文章

  • 钟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钟姓氏祖宗:简狄姓氏起源: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 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
  • 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 -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日来京寓大小平安,癣疾又已微发,幸不为害,听之而已。湖南榜发,吾邑竟不中一人。沅弟书中,言温弟之文,典丽鹬皇,亦尔被抑,不知我诸弟中半来科名,究竟何如...
  • 亡征》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前30章 - - 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恃交援者,可亡也。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内困者,可亡也。好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货财...
  • 道士神符》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 - - 伯高祖爱堂公,明季有声誉序间,刻意郑孔之学,无间冬夏,读书恒至夜半,一夕梦到一公澥,榜额曰文仪,班内十许人治案牍,一一恍惚如旧识。见公皆讶曰:君尚迟七年乃当归,今犹早也。霍然惊,自知...
  • 第十九回 擒傅瑕厉公复国 杀子颓惠王反正》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齐桓公归国,管仲奏曰:“东迁以来,莫强于郑。郑灭东虢而都之,前嵩后河,右洛左济,虎牢之险,闻于天下。故在昔庄公恃之,以伐宋兼许,抗拒王师,今又与楚为党。楚,僭国也,地大兵强,吞...
  • 一乐也的对话》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公冶长 - -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有一天,颜渊和子路站在孔子...
  • 吕无病》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洛阳孙公子名麒,娶蒋太守女,甚相得。二十夭殂,悲不自胜。离家,居山中别业。  适阴雨昼卧,室无人,忽见复室帘下,露妇人足,疑而问之。有女子褰帘入,年约十八九,衣服朴洁,而微黑多麻,类贫...
  • 于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50章 - - 姓氏:于 姓氏祖宗:邘叔 姓氏起源: 古周武王建立周朝时,把自己第三个儿子封在邘邑,就在现今的河南省沁阳县西北台镇那一带。那位王子便被称为邘叔,是属于分封同姓而去做邘邑首领...
  • 侯置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侯置 水调歌头(题岳麓法华台) 晓雾散晴渚,秋色满湘山。青鞋黄帽,忄欠与名士共跻攀。窈窕深林幽谷,诘曲危亭飞观,俯首视尘寰。长啸望天末,余响下云端。 白鹤去,荒井在,汲清寒。醒然毛...
  • 庄公·庄公元年》原文翻译 - - 《左传》50章 - - 【经】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夫人孙于齐。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王姬归于齐。齐师迁纪、郱、鄑、郚。   【传】元年...
  • 陈纪四陈临海王光大元年(丁亥,公元567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50章 - - [1]春,正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癸酉朔(初一),出现日食。   [2]尚书左仆射袁枢卒。   [2]陈朝尚书左仆射袁枢去世。   [3]乙亥,大赦,改元。   [3]...
  • 陆秀夫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还在他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家迁徙到了镇江。稍大以后,就跟随本乡的两位孟先生读书学习,孟先生的学生经常有百余人,但他单单指着陆秀夫说:“这...
  • 刘芳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刘芳,字伯文,彭城人,汉代楚元王的后人。六世祖刘纳,晋代任司隶校尉。祖刘该,任刘义隆政权的征虏将军、青徐二州刺史。父刘邕,刘骏政权的兖州长史。 刘芳出继给伯父刘逊之当儿子,...
  • 沈洙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沈洙字弘道,吴兴武康人。祖父沈休稚,梁余杭县令。父沈山卿,梁国子博士、中散大夫。 沈洙少时文雅大方,不与人滥行交 游。治《三礼》、《春秋左氏传》。精通典籍,博闻强记,于《五...
  • 李亨、石季武、沈亚之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六十八 卷868_1 《梦丹书》李亨 厥不云乎,惟其惟时。 上天所保,福禄不亏。 卷868_2 《梦黄衣童子歌》李豫 中五之德方峨峨,胡胡呼呼何奈何。 卷868_3 《梦扬州乐妓和诗》...
  • 齐己的古诗有哪些》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四十四 卷844_1 《题东林十八贤真堂》齐己 白藕花前旧影堂,刘雷风骨画龙章。 共轻天子诸侯贵, 同爱吾师一法长。 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入无方。 何人到此思高躅,岚点苔...
  • 皮日休诗词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一十三 卷613_1 《过云居院玄福上人旧居》皮日休 重到云居独悄然,隔窗窥影尚疑禅。 不逢野老来听法, 犹见邻僧为引泉。 龛上已生新石耳,壁间空带旧茶烟。 南宗弟子时时到...
  • 赵彦昭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零三   卷103_1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赵彦昭   剪彩迎初候,攀条故写真。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   嫩色惊衔燕,轻香误采人。应为熏风...
  •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香薷 释名 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1、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
  • 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白豆蔻 释名 多骨。 气味 (仁)辛、大温、无毒。 主治 1、胃冷恶心(进食即想吐)。用白豆蔻仁三枚捣细,温酒送服。数服以后,即见效。 2、突然恶心。取白豆蔻仁细嚼止吐。 3、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