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黄佐的诗 > 骢马行送刘宪伯乔原文及翻译赏析

骢马行送刘宪伯乔

朝代:明代诗人:黄佐时间:2023-04-06
骢马驱,何悠悠。
月题染朱汗,倏与飞电流。
昔驱长安陌,今在粤海陬。
外台手执天子法,儿能学语皆知刘。
翩翩鸣佩觐帝旒,祖筵衣冠盈道周。
酌金罍,罗玉羞。
吹长笛,弹箜篌。
莫奏折杨柳,清霜满炎州。

诗人黄佐资料

骢马行送刘宪伯乔作者黄佐

黄佐(1490-1566)明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字才伯,号希斋,晚号泰泉。祖籍江西,明初定居香山。祖父黄瑜,世称双槐先生,父亲黄畿,世称粤洲先生,皆为一代儒宗,以品学知名。正德十五年(1521年)辛巳科进士,廷试选庶吉士..... 查看详情>>

黄佐古诗词作品: 《寄怀徐养斋方伯》 《送张叔显尹博白》 《庚子孟冬恭遇千秋令节赐宴赋二十韵》 《感秋·一舸当年发豫章》 《上邪一章六句》 《三芳行·蜀江鱼龙吹混茫》 《次韵梁应房园居》 《补送孙学士之留都》 《别萧潘二通判于淡岩作》 《题画猫为丁大章

骢马行送刘宪伯乔原文及翻译赏析

骢马行送刘宪伯乔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游仙百咏·昆崙顶上御天风》 - - 厉鹗 - - 昆崙顶上御天风,数粒苍山眼界空。遥指长安如蚁窟,五陵万古碧濛濛。
  • 古诗《别郑仲瑞·敬老门墙奉袂人》 - - 姜再恒 - - 敬老门墙奉袂人,当年旨诀谁能亲。瑶琴昔许两三弄,宝轴今须四五新。责沈文成心讵伪,见侯礼至意专真。莫嫌临别语重复,同志离居即比邻。
  • 古诗《行围一韵前章即景后章即事》 - - 弘历 - - 高秋塞景入精微,按辔行吟契静机。水似客弹山阳曲,山如僧著水田衣。霜前红叶才方染,暖后绿阴犹觉肥。应接何妨略无暇,画屏匼匝四邻围。
  • 古诗《寓所联·抑人是自抑》 - - 嘉靖帝 - - 抑人是自抑;扬人其自扬。
  • 古诗《凄凉犯·秋夜纪梦》 - - 张慎仪 - - 雁声断续,残更后一檠相对枯坐。思量往事,凄凄切切,又听叶堕。虫喧风大,只播弄愁人一个。聊倒樽遣怀自酌,引梦孤衾卧。梦逐浣花去,去去来来,被人惊破。相思何益,问相思可能销么。想到团圞,最辛酸如何是可。向双飞蛱蝶,说他生因果。...
  • 古诗《凉轩·盛夏暑已极》 - - 李鹏 - - 盛夏暑已极,此轩凉复生。天除前吏酷,地借长官清。种竹风乾树,敲棋月一枰。方知北窗傲,不独是渊明。
  • 古诗《晒书·连日晒书如晒麦》 - - 邵宝 - - 连日晒书如晒麦,人间耕学本来同。一经偶尔头垂白,万卷徒然腹自空。今古遗文随世变,圣贤精义与天通。漫酬宾客无虚问,乡里犹传邵二翁。
  • 古诗《咏史·谢安》 - - 陈普 - - 苻氏无良妄自尊,鲜卑羌竖正鲸吞。到头棋酒消磨晋,莫道桓冲果失言。
  • 古诗《望湖亭候风戏用苏长公语作起句题壁》 - - 李之世 - - 望湖亭下水连天,人家多住平湖边。扬州估客浮大舶,来往江湖无岁年。
  • 古诗《芳树·玉花珍簟上》 - - 徐彦伯 - - 玉花珍簟上,金缕画屏开。晓月怜筝柱,春风忆镜台。筝柱春风吹晓月,芳树落花朝暝歇。藁砧刀头未有期,攀条拭泪坐相思。
  • 古诗《贺范安抚上事十绝》 - - 项安世 - - 涨江迎造忽吞天,说与江神莫太颠。公是乘槎天上客,曾经倒海试孤骞。
  • 古诗《醉花阴·寒食》 - - 丁澎 - - 墙角秋千红影度。踏遍新苔露。眉恨寄夭桃,赚燕迷莺,都做相思树。柳丝烟挽湘帘暮。春闷晴如雨。楼外更飞花,屈戌重重,难锁东风住。
  • 古诗《张山宿民房·驰驱入夜少村烟》 - - 黄公辅 - - 驰驱入夜少村烟,容膝一窝荻苇编。一枕倦眠鸡唤起,寒风又齧早行鞭。
  • 古诗《题竹梅图·岁晚江空见此图》 - - 汤炳龙 - - 岁晚江空见此图,竹梅相伴占全湖。如何不与松为友,应怪人间作大夫。
  • 古诗《题画·寒雀争松图》 - - 唐寅 - - 头如蒜颗眼如椒,雄逐雌飞向苇萧。莫趁螗螂失巢穴,有人拈弹不相饶。
  • 古诗《闻鼓山绝顶可望海外诸国欲登不果》 - - 孙蕙 - - 共说鼓山高出群,半天峦翠昼氤氲。岛藏诸国晴时见,风卷洪涛静夜闻。未得肩舆随度鸟,何时蜡屐踏层云?晦翁亭子空相忆,绝顶松篁望不分。
  • 古诗《题静照轩·门掩閒庭草色新》 - - 王绂 - - 门掩閒庭草色新,箪瓢穷巷不知贫。东风一夜消残雪,花柳眼前随处春。
  • 古诗《迁入新居后客至偶成》 - - 汪莘 - - 方壶客去偃云床,槐柳阴阴日逢长。睡起不知天早晚,问人山顶是斜阳。
  • 古诗《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 - 曹彦约 - -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 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 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 古诗《故于泰和挽词》 - - 郭印 - - 艺圃收名早,如何亟赋归。 肩摩青佩久,心念白云飞。 屋有诗书润,家因孝友肥。 二雏行展翮,休复愤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