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顾燮光的诗 > 代挽童太夫人·华封方祝原文及翻译赏析

代挽童太夫人·华封方祝

朝代:现代诗人:顾燮光时间:2023-04-06
华封方祝,莱彩犹新,共欣寿跻古稀,福备箕畴歌八座;
松柏是施,葭莩幸托,讵意神归兜率,泽留杯棬痛双丁。

代挽童太夫人·华封方祝原文及翻译赏析

代挽童太夫人·华封方祝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剥秫·剥秫以为酒》 - - 姜再恒 - - 剥秫以为酒,剥稻以为食。酒食载牛背,滑辘向东郭。东郭冢累累,乃其祖茔域。乃飨厥祖考,仍醉饱其侧。日入跨牛背,歌讴还其庐。炎天五六月,牛背汗成渠。以耕以收穫,以任以载车。及此皆牛力,念之念厥初。 ...
  • 古诗《二月二日晓雪恭送世祖皇帝梓宫移景山泣纪四章》 - - 龚鼎孳 - - 顾命群公在,艰难仍几情。英猷原率祖,远计为休兵。括羽三推罢,飞龙万马惊。当时叨法从,亲见武功成。
  • 古诗《观荣宝斋藏于非闇画梅兰竹菊四宫纨仿宋人缂丝设色,又仿赵子固晕墨法,每幅皆配以二蛱蝶,古艳绝伦不减道君,因得四截句》 - - 幻庐 - - 克绍宣和奉敕梅,轻烟能补补之才。冰纨金剪团圞月,梦铸空溟雪后回。
  • 古诗《贺杨宗器侍讲》 - - 岳正 - - 仙籍由来不易攀,蓬莱高拱五云间。一朝拜舞承纶綍,十载清华任往还。夜直篝灯书日历,早朝簪笔侍天颜。莫嫌寂寞羁英俊,只是颜郎鬓未班。
  • 古诗《赠宪副刘毓之进表入京》 - - 张诩 - - 三岁罗浮几次过,分蓑曾共卧烟萝。月明风细归槎静,隔岸时闻欸乃歌。
  • 古诗《投曾秀州逢·我向茶山得屡行》 - - 赵蕃 - - 我向茶山得屡行,至今人说老先生。九原不作吾安仰,宗武宗文贤弟兄。
  • 古诗《晚泊维扬驿·驿墙红树晚萧萧》 - - 宋褧 - - 驿墙红树晚萧萧,解劝征人驻画桡。拟办青楼狂载酒,月明何处玉人箫。
  • 古诗《望潮·樟亭一望浙江潮》 - - 李纲 - - 樟亭一望浙江潮,震地凌空气象骄。十万军声来海峤,三千银界混烟霄。素车白马纵横骛,翔鹭飞鸥散漫飘。好是波平风稳后,一帆千里不崇朝。
  • 古诗《题童寿卿博雅堂》 - - 王炎 - - 会道莫如约,要识胸中真。讲学亦贵博,不废纸上陈。王充与李邕,世岂无若人。中秘未许见,市肆何所闻。童君家多书,乃为我辈虑。安用蓬莱山,万卷皆聚此。又复附益之,秦碑及周鼓。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持此分雅俗,清渭映浊泾。不贿屋自润,无爵身亦荣。好事时相过,不惮倒屣迎。挥麈言有...
  • 古诗《菩萨蛮·与客围棋适静霞和菩萨蛮词至复作一篇》 - - 汪东 - - 疏梅飞点斜纹褥。一枰坐对清江曲。江上晚潮时。书来知有期。明蟾堪代烛。字字玲珑玉。相见莫嫌迟。知心心自知。
  • 古诗《为知县谢实林题红梅》 - - 陈谟 - - 逃禅染白能为黑,争似王家一剪红。忆共扬州何水部,醉吟身入綵霞中。
  • 古诗《秋斋即事·鸦鹊噪新晴》 - - 夏子重 - - 鸦鹊噪新晴,南荣爽气生。有花庭不俗,无水地偏清。窗破招风响,墙空漏日明。晚来无一事,尊酒自怡情。
  • 古诗《倦寻芳·早春偶过农部伯父废园感赋》 - - 陈维崧 - - 败屋东头,偶然行散,十分情重。满地苔钱,雨榭烟廊都空。蘸水燕雏晴故掠,荫街丝柳风偏弄。伤情处,是旧家年少,登山一恸。记当日孝标姊妹,僧绰儿郎,嬉游曾共。多少春衫,斜著金鞭閒控。一自攀髯人去早,江南莺燕成何用。拚此生,绣户珠帘,付之一梦。 ...
  • 古诗《对酒·晚得酒中趣》 - - 文征明 - - 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难忘是花下,何物胜樽前。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还应骑马客,输我北窗眠。
  • 古诗《分水县舍夜遇大雪》 - - 朱翌 - - 挥扇解衣真早计,果然一夕变春阴。 屋头瓦裂风掀户,床上珠跳雪满衾。 我自不妨高枕卧,人今更有惜花心。 此行特地非乘兴,明日扁舟兴亦深。
  • 古诗《绝句·春花色色俱成梦》 - - 卫宗武 - - 春花色色俱成梦,夏实累累结满枝。 独有葵榴媚清昼,薰风时度五弦诗。
  • 古诗《房公湖·一顷清波四面平》 - - 文同 - - 一顷清波四面平,宛然唐相旧经营。 高秋林木形容老,落日楼台彩绘明。 有景可寻兰棹远,无幽不入竹桥横。 二年所得官居乐,肯厌频来缓带行。
  • 古诗《奉呈天谷·底事英人便养高》 - - 白玉蟾 - - 底事英人便养高,角鹰放了弃弓刀。 六壬六遁成韬晦,四塞三边娄绎骚。 九十日秋凉气少,一千年事乱时多。 长歌大笑不对饮,奈此水光山色何。
  • 古诗《呈潘文叔·岳寺分携后》 - - 赵蕃 - - 岳寺分携后,邮亭邂逅时。 鸣鞭萍实驿,分韵木犀诗。 契阔书忘素,飘零鬓益丝。 我归宁偶尔,君至忽于斯。
  • 古诗《客意·山行曳杖水拏舟》 - - 陆游 - - 山行曳杖水拏舟,走遍茫茫禹画州。 蝴蝶梦魂常是客,芭蕉身世不禁秋。 早因食少妨高卧,晚忆茶甘作远游。 龙焙一尝端可去,无心更为荔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