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吴俨的诗 >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

朝代:明代诗人:吴俨时间:2023-04-06
清风明月两无求,花径柴门日转幽。
莫怪主人归较晚,君王有诏欲分猷。

诗人吴俨资料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作者吴俨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 查看详情>>

吴俨古诗词作品: 《和西涯先生拟卜居宜兴韵》 《游观音阁·极目江波阔》 《赠瀚侄·白屋无遗业》 《和西涯先生拟卜居宜兴韵》 《和西涯先生拟卜居宜兴韵》 《次白岩韵·江壖潮落水痕深》 《灵寿杖为罗进士父赋》 《寄堵邦宁·碧梧翠竹水云乡》 《次匏庵先生板屋韵》 《题画·青青百尺松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待隐园次杨太宰韵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又题《洗砚图》》 - - 刘大观 - - 十年心系郡中民,沐以清威浴以仁。嵩洛云烟来送雨,龚黄畎亩尽含春。端溪片石如良友,稷下孤灯记夙因。却借丹青绘苍玉,一回涤濯一回新。
  • 古诗《郊居·雨馀芳草遍》 - - 汪珍 - - 雨馀芳草遍,气韵入梅初。客借分茶杓,邻同灌韭渠。山苗寻杞狗,野饭割棕鱼。信美真吾土,何须更卜居。
  • 古诗《题赠·数代书香德望隆》 - - 薛昂若 - - 数代书香德望隆,锦心绣口有家风。诗人自古称诗窖,恨我耋年窖不通。
  • 古诗《褒德·家著累仁》 - - 不详 - - 家著累仁,门昭积善。瑶篚既列,金县式展。
  • 古诗《菩萨蛮·含情悄倚屏山立》 - - 候士骧 - - 含情悄倚屏山立,春宵怕见如眉月。眉似月纤纤,愁痕连夜添。两枝红烛并,浓淡人双影。蓦地眼波回,相看还自猜。
  • 古诗《次和友人岁暮旅怀》 - - 卢龙云 - - 玄冬霜雪尽,暖逐琯灰来。寒色旅中夜,春光何处台。青归淮畔柳,红入陇头梅。底事能娱客,深樽有绿醅。
  • 古诗《园居·晴晖荡林翠》 - - 胤禛 - - 晴晖荡林翠,芳岫映春漪。燕怯飞还歇,鸥驯信可期。异书探古字,真迹辨藏碑。晚更携兰棹,溯洄月上迟。
  • 古诗《登荆南城楼·因为古荆州》 - - 郑起 - - 因为古荆州,翻成一段愁。孟嘉曾落帽,王粲此登楼。唐邓通襄路,沱潜并汉流。太平官府盛,昔日欠来游。
  • 古诗《壶中天/念奴娇·白香岩和东坡韵赋梅》 - - 张炎 - - 苔根抱古,透阳春挺挺林间英物。隔水笛声那得到,斜日空明绝壁。半树篱边,一枝竹外,冷艳凌苍雪。淡然相对,万花无此清杰。还念庾岭幽情,江南聊折,赠行人应发。寂寂西窗闲弄影,深夜寒灯明灭。且浸芳壶,休簪短帽,照见萧萧发。几时归去,朗吟湖上香月。...
  • 古诗《玉楼春·春景》 - - 宋祁 - -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古诗《题孝猿图·攫果实饥嗛》 - - 方回 - - 攫果实饥嗛,三声泪沾裳。尼居曾子侍,宁甘读此章。不食痛所生,乃能善居丧。林端有返哺,未敌乌衣郎。面故可颜彪,臂岂徒李广。泣血同高柴,托音异原壤。谓当葬其母,山林纵之往。勿复绊诸笼,充此儿女赏。...
  • 古诗《唐丈命玉涧僧画金华三洞为图障寿母玉涧有诗约和其韵》 - - 金履祥 - - 金华高哉几千丈,翠壁重峦不可上。上下飞潜灵液通,朝暮烟云姿万状。我闻元女蟠金鼎,至今遗粒犹可饷。又闻仙姑驾银鹿,至今瑶田印层嶂。金华本是东南奇,未数剑门天下壮。有时笙箫响青云,犹疑幢节迎仙仗。自古长生端有术,飘飖群仙尚无恙。祗今洞天双龙飞,何处华表声清喨。谁将此山真...
  • 古诗《崇道观登试剑石同龚温州》 - - 皇甫汸 - - 采秀临丹壑,攀萝践白云。仙源那可测,巨石已中分。剑化灵犹在,炉寒火自焚。今宵看斗气,一为问夫君。
  • 古诗《金塔山居杂咏》 - - 释函可 - - 莫言山里绝无朋,渐住云间几处僧。八岁沙弥头带笠,驱牛一直上高层。
  • 古诗《赵令畤·争标才气两相高》 - - 陆佃 - - 争标才气两相高,不独诗豪酒亦豪。战得蚁酣成后殿,探知龙睡遇先逃。曾于宝月求斤斧,欲以春风代剪刀。他日若称诗宰相,定应先后秉钧陶。
  • 古诗《秋山对雨·五旬有二老狂夫》 - - 李锴 - - 五旬有二老狂夫,自比高阳旧酒徒。亲故浪传侯暗拜,乡邻不罪杖先扶。晚花当眼还开落,细雨乘秋乍有无。深喜廌峰峰下路,白沙青石未全纡。
  • 古诗《木公·餐霞吸瀣炯方瞳》 - - 葛立方 - - 餐霞吸瀣炯方瞳,时着青裙拜木公。玉女投壶天为笑,却来绣岭伴仙翁。
  • 古诗《孟嘉·不将得失供谈笑》 - - 李复 - - 不将得失供谈笑,此语宜为盛德人。 千里同风皆默契,褚衰故识坐中身。
  • 古诗《九月末大风一夕遂安置火炉有感》 - - 张耒 - - 风声一夜下林端,遽作霜天十月寒。 三伏炎蒸不可过,北风粟烈亦何难。 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 幸有布裘毡履在,雪深高卧更安闲。
  • 古诗《西山·望尽孤云入杳冥》 - - 李东阳 - - 望尽孤云入杳冥,翠微深处一茅亭。 高台地迥秋先至,古榻僧闲昼亦扃。 诗思更随流水远,醉魂还为碧山醒。 凭虚试彻凌云调,应有游人下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