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代诗人 > 许宗鲁的诗 > 登黄鹤楼·石磴仙楼转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黄鹤楼·石磴仙楼转

朝代:明代诗人:许宗鲁时间:2023-04-06
石磴仙楼转,江流楚塞长。
翔风喧草树,南国下烟霜。
指顾苍梧外,瞻依紫极旁。
一闻崔颢句,山水借辉光。

诗人许宗鲁资料

登黄鹤楼·石磴仙楼转作者许宗鲁

许宗鲁(1490-1560),字伯诚,一字东侯,号少华山人。陕西西安府咸宁人。长安三才之一,其诗与书法被誉为二绝。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选庶吉士,擢监察御史,嘉靖初视湖广学政,以义倡士,楚风益振。后以佥都御史巡抚..... 查看详情>>

许宗鲁古诗词作品: 《十七夜雨坐》 《晚渡黄河·落日西山暗》 《石钟寺·抱郭云林丽》 《登湖山楼》 《春日园居雨中作》 《鹤楼题名记·嘉靖乙酉秋》 《杨子港·江汉风流涌》 《秋晚闾山登眺》 《秋日过相国熊峰先生故居》 《杨子港·汉水明珠斗

登黄鹤楼·石磴仙楼转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黄鹤楼·石磴仙楼转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王庵杂诗·早办青山卧》 - - 诸宗元 - - 早办青山卧,今为白发人。田居犹苦逸,壁立未全贫。元亮知农事,林宗戴角巾。任教入图画,还恐损天真。
  • 古诗《川拨棹·生》 - - 汤显祖 - - 生:花灯夜。有天缘逢月姐浣:秀才。。你把个香闺女觑得眼乜斜。留了咱燕钗儿贪他那些合前。
  • 古诗《赠胡禅归·自是根机钝》 - - 贾岛 - - 自是根机钝,非关夏腊深。秋来江上寺,夜坐岭南心。井凿山含月,风吹磬出林。祖师携只履,去路杳难寻。
  • 古诗《浣溪沙·垂老真成七不堪》 - - 龙榆生 - - 垂老真成七不堪。廿年陈事梦沈酣。曹溪一勺总自甘。词派西江绵绝业,禅心夜月映寒潭。几时重与发深谈。
  • 古诗《挽汤仲能·讣至聋三日》 - - 刘克庄 - - 讣至聋三日,悲来赎百身。太丘州里化,伯起子孙贫。零落欧门士,消磨濮议人。殷勤赍掬泪,一洒素车尘。
  • 古诗《竹枝·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 - 俞彦 - - 不行朝云夜闻钟,子规西来泣相语。
  • 古诗《秋暮·落叶催寒早》 - - 玄烨 - - 落叶催寒早,山山草遍枯。雪晴麋得食,风急雁衔芦。松古纷披出,林深高下殊。漫云沙塞地,别自足饶腴。
  • 古诗《菩萨蛮·无题》 - - 尤侗 - - 疏风细雨和春语,扁舟欲载花魂去。燕子不归家,盼他午日斜。落红一晌颤,界破残妆面。收拾护花铃,鹦哥报压惊。
  • 古诗《闻西方愚人节》 - - 陈振家 - - 此日相诓乐不支,劳生好解片时疲。神州日日愚人节,消息传来未足奇。
  • 古诗《和谢李邑侯赐题慎余稿首原韵》 - - 徐搢珊 - - 孝义兼全实二难,伊言如是乃心安。河阳已见花成县,教孝犹蒙设杏坛。
  • 古诗《赋得张公山送程本和之京》 - - 李汛 - - 一峰矗矗云中起,树杪离天不盈咫。支曼逶迤何可穷,磅礴江南数千里。向人好鸟弄丝簧,触目奇花绚罗绮。拟登绝顶汗漫游,俯视群生渺如蚁。一时高兴浩难凭,尽托离歌壮游子。红霓气吐逼霜旻,紫电腰悬拂秋水。瀛洲声价高于山,珍重斯行须仰止。后会应知几许时,杏花御苑东风里。预喜金吾是...
  • 古诗《吴门竹枝词·杨花落后春潮长》 - - 张英 - - 杨花落后春潮长,入网霜鳞玉不如。骄语吴侬侥倖杀,千钱昨日吃鲥鱼。
  • 古诗《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 - - 玄烨 - -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 古诗《再用韵答景则》 - - 洪焱祖 - - 风骚久寂寥,作者未多见。四灵晚唐家,讽咏使人倦。恭惟浣花翁,下笔坤轴转。岂为黄陈私,万世当北面。海阔苍天高,未易穷睇眄。吾曹夜迷方,仰斗可无眩。读之三十年,陋质稍觉变。羡君得其髓,不随群鸟啭。出户合车辙,两锋交快箭。织成紫绡衣,非假五色线。官閒竹满轩,宾退云生砚。击节独长...
  • 古诗《偈颂·才方改岁贺新年》 - - 释宗杲 - - 才方改岁贺新年,今朝又是二月一。入所證处没商量,摩诃般若波罗蜜。
  • 古诗《卜算子·西山晚翠》 - - 王洪 - - 斜日照疏帘,雨歇青山暮。白鸟鸣边一半开,香霭和烟度。楼上见平湖,影隔青林雾。吹断鸾箫兴未阑,月照芙蓉露。
  • 古诗《护法寺劝农呈史君》 - - 徐鹿卿 - - 半载分符江水西,几曾一日事游嬉。忽闻千骑传呼晓,正是三春劝相时。父老倚锄听号令,儿童骑竹望旌麾。东风归路欢声满,野草闲花索赋诗。
  • 古诗《九日有感·每岁登高尽醉归》 - - 强至 - - 每岁登高尽醉归,未曾轻负菊花期。 今年枕上酬佳节,感泪双痕落似丝。
  • 古诗《即席走笔·不是今宵雪不清》 - - 杨万里 - - 不是今宵雪不清,只愁清杀老书生。 不知落得几多雪,做尽北风无限声?
  • 古诗《舟中暮归》 - - 张泰 - - 断柳残沙不掩堤,苇丛幽称水禽栖。 半江斜照将秋色,相送归船到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