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刘履芬的诗 >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渎宿石心村居越日登灵岩山远眺循麓过披云庵看梅冒雨而归纪游原文及翻译赏析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渎宿石心村居越日登灵岩山远眺循麓过披云庵看梅冒雨而归纪游

朝代:清代诗人:刘履芬时间:2023-04-08
上山复下山,僧庐三里余。
无数梅花林,照水争清疏。
禅宗息文字,掩关终岁居。
自惟种植缘,长笑溺与沮。
结趺坐苔石,啄木下自如。
众香了无际,安用悲莱芜。
亚枝落横玉,还读怯卢书。
一瓯绿雪汤,自易情怀孤。

诗人刘履芬资料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渎宿石心村居越日登灵岩山远眺循麓过披云庵看梅冒雨而归纪游原文及翻译赏析

二月三日放舟至木渎宿石心村居越日登灵岩山远眺循麓过披云庵看梅冒雨而归纪游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么·你休再剑斩黄龙一线差再休向》 - - 汤显祖 - - 你休再剑斩黄龙一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你与俺。高眼向云霞洞宾呵。。你得了人早些儿回话。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 古诗《送张能父天定赴瑞州教》 - - 王迈 - - 孟子称三乐,广文兼有之。寿椿齐百岁,常棣秀连枝。初筮筠江郡,尊为芹泮师。英才需教育,远业立镃基。
  • 古诗《松江舟中守岁》 - - 包世臣 - - 诘朝半九十,岂曰日迟迟。屈指数迷误,虽悔安可追。挈眷远坟墓,就食韩江涯。岁杪隔团圞,倚闾慰何时。书来报幼子,思爷食不肥。况念居与行,豫为新岁悲。堂堂岁弃我,弃我亦何辞。汝年已非壮,又增慈母衰。...
  • 古诗《重题芍药·酝酿春光故放迟》 - - 赵执信 - - 酝酿春光故放迟,清和不失画栏期。浓香拥径风微散,艳色翻阶日半欺。士女有怀充报赠,君王无分领歌词。壶公偏解相料理,手植灵根近上池。
  • 古诗《种莲·分得清浔白玉芽》 - - 李新 - - 分得清浔白玉芽,旋抽绿柄信攲斜。当时荡桨耶溪女,可是无情笑隔花。
  • 古诗《题黯淡滩·慎操舟楫度危滩》 - - 韦骧 - - 慎操舟楫度危滩,脱险从安反掌间。岂似俗流争利达,难防笑貌伏波澜。
  • 古诗《偈颂·老黄龙颔下明珠》 - - 释普济 - - 老黄龙颔下明珠,胜首座悬空扑碎。黄檗山吐雾兴云,遍地走南山鳖鼻。
  • 古诗《雨止·访旧归来夕照中》 - - 边习 - - 访旧归来夕照中,半天凉雨一溪风。须臾雨尽浮云敛,笑看儿童指螮蝀。
  • 古诗《和陶咏贫士·入仕已四纪》 - - 吴芾 - - 入仕已四纪,把麾还六州。曾未见县令,有若渊明俦。稍屈便引去,高致更风流。醉卧衡门下,曾无寒饿忧。独抱千金璧,未许人轻酬。声名传不朽,千古仰前修。
  • 古诗《离曲池憩巾口》 - - 李彭 - - 野僧亦复稻畦衣,两两三三巾口归。拂拭涪翁刑部句,晚风吹泪对斜晖。
  • 古诗《过草衣寺·莫听秋阶促织儿》 - - 韩淲 - - 莫听秋阶促织儿,吟风嘲雨也如嬉。寻思老睡何曾熟,祇合凄凉为作诗。
  • 古诗《十一晚将至商家林漫望》 - - 郭之奇 - - 野日荒荒向夕斜,昏尘未肯厌疲车。春同北至还迟钝,月自东浮尚远遐。燕草微丝看易没,商林晚色望难赊。欲知客舍随新柳,独数烟条第几家。
  • 古诗《次韵昌甫见诒》 - - 韩淲 - - 屏迹丘园矣,秋来事亦忙。开林朝斧钝,钻纸夜灯煌。一潦屋殊损,屡空饥易忘。俄而对时菊,种种发能长。
  • 古诗《送吴秋林之江宁》 - - 魏裔介 - - 八月秋风红树稠,扁舟一叶下扬州。情知不为封侯梦,载母聊为五岳游。
  • 古诗《小金佛·缕缕袈裟叶叶云》 - - 曾习经 - - 缕缕袈裟叶叶云,相宗衰眇仅能存。青鸾影下寻初地,金粟香中净六根。收拾华严归自性,总持尘刹故称尊。误疑宋玉工微咏,涓滴何曾报佛恩。
  • 古诗《致政仲损工部哀词》 - - 文彦博 - - 自昔朋游今五纪,断金连璧附英翘。学通经史蒙三益,心类松筠见久要。白首郎潜甘寂寞,清时吏隐甚逍遥。年逾九九诚无慊,惟叹人亡与道消。
  • 古诗《满江红·阑干》 - - 陶淑 - - 数处回环,把十二画屏围上。恰依住粉墙半角,绿窗一桁。夜静有时人小凭,月明惟听钗传响。记春时几度落花轻,闲同赏。纤云护,微风荡。回廊隔,平台傍。爱纸鸢欲堕,游丝低网。垂柳半遮红不锁,荒苔无奈青初长。怕莺啼苦被小句留,心还怅。 ...
  • 古诗《次韵汪英春九日酒边》 - - 陈著 - - 有客相过风雨秋,唾飞珠玉胜珍羞。 但知女似谢道蕴,不道吾为马小游。
  • 古诗《送排保甲陈祐甫》 - - 苏辙 - - 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 従事东诸侯,结绶济南府。 谁言到官舍,旱气裂后土。 饥馑费囷仓,剽夺惊桴鼓。 缅焉礼义邦,忧作流亡聚。 君来正此时,王事最勤苦。 驱驰黄尘中,劝说野田父。 穰穰百万家,一一连什伍。 政令当及期,田闾贵安堵。 归乘忽言西,劬劳共谁语。...
  • 古诗《读书台·庭散纸尾骛》 - - 杨万里 - - 庭散纸尾骛,窗聚案头萤。 无端循除水,也学夜诵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