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陈初越的诗 > 福州乌石山天皇岭春日桃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福州乌石山天皇岭春日桃花

朝代:现代诗人:陈初越时间:2023-04-05
俗艳凡枝亦殢人,粉垣仄径逗芳辰。
休言桃李无标格,已占天皇岭上春。

福州乌石山天皇岭春日桃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福州乌石山天皇岭春日桃花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续怀人诗·巍科康对山》 - - 蒋士铨 - - 巍科康对山,直节李崆峒。关节不能到,孝肃将毋同。用以作人鉴,庶几明而公。
  • 古诗《病情·病夫如高士》 - - 李匡德 - - 病夫如高士,闭门学静养。不知微雨过,焉识芳草长。开棋散滞虑,翻经作道想。健时曾靡省,瘳后应先忘。
  • 古诗《镜澜榭·敞榭凭澜一镜披》 - - 弘历 - - 敞榭凭澜一镜披,几閒不觉坐移时。照来所异前遭者,增许霜华点鬓丝。
  • 古诗《姑苏真娘墓·春草荒坟墓》 - - 罗隐 - - 春草荒坟墓,萋萋向虎丘。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皎镜山泉冷,轻裾海雾秋。还应伴西子,香径夜深游。
  • 古诗《次韵宋稚恭兼寄孙止澜》 - - 陈廷敬 - - 磊落同岁生,吾爱孙射州。圣道虽浩邈,志士耽林丘。朝寄讵不任,避荣追前修。五年三请急,归必与予谋。斯文在草泽,才俊勤罗搜。宋生清门子,伟盼俯匹俦。矫矫有父风,弓箕传吴欧。高情慕筱篑,尘鞅辞由求。洪河方奔决,谁挽滔滔流。结驷诚漫浪,枕石亦缪悠。时潜或乐行,试上金闺游。问知射州...
  • 古诗《清平乐·夕诣青龙潭汤池适一粲者自池中出华清初洗春意焕然。戏成一阕赠之》 - - 陈家庆 - - 甘泉灵液。始自何年辟。玉笑珠香无气力。留取温馨四溢。华清当日何如。月明净洗凝酥。却喜洞天春暖,还同濯魄冰壶。
  • 古诗《宾居大王庙东西平子厚》 - - 袁嘉谷 - - 万叠苍林访古祠,大王风助老夫诗。乾坤我傲羲皇上,山水君怀游钓时。蒙凤佛开三窍石,神龙天护九苔碑。沙堤十里花如锦,再续吟筇也未迟。
  • 古诗《石假山歌·世上好山如好人》 - - 陶安 - - 世上好山如好人,睨傲不肯来相亲。是何峰峦落几案,数寸气象排苍旻。我闻好山芙蓉三十六,从有鸿濛露岩谷。一宵神运霹雳斧,但见二十四峰青立玉。翻然飞去十二峰,来向君家伴幽独。忽遇云间骑鹤侣,为言此事非誇诩。更有仙家十二楼,化作游龙渡江去。砚屏时映一拳小,万壑千岩共昏晓。天...
  • 古诗《禽言十咏·泥活活》 - - 姚勉 - - 黄梅蒸雨已几时,路泥活活没马蹄。前山咫尺似千里,十步九跌行人疲。漫塍白水秧欲老,黄云渐黑麦攲倒。泥污后土何时乾,天若怜农放晴好。
  • 古诗《送彭司户之官三山》 - - 戴复古 - - 祭酒家风重,民曹官职卑。公勤为己任,清白取人知。腊月三山雪,梅花一路诗。旧时来往处,今有梦相随。
  • 古诗《哭江阴杨生》 - - 毛奇龄 - - 抱器无成日,多情忆去时。君山明月夜,何处不相思。
  • 古诗《望江南·江南好,曲院锁浓香》 - - 刘琬怀 - - 江南好,曲院锁浓香。坐树流莺谈两晋,当窗鹦鹉诵三唐。小管赋春阳。
  • 古诗《昨日晚归戏成四绝呈子之兼烦转示进道丈》 - - 吕本中 - - 疏灯欲尽渔商市,小雨似开桃李颜。一夜檐声鸣瓮盎,无人知我坐蒲团。
  • 古诗《临江仙·一九八一年辛酉十月十五日》 - - 汪岳尊 - - 吴学复兴休感喟,者番盛会空前。一堂济济畅群言。国中集名彦,天外落飞仙。欣值诞生崇纪念,二百八十周年。有灵地下应掀髯。儒林涤旧秽,历史写新篇。
  • 古诗《立秋喜雨·天心本至仁》 - - 卫宗武 - - 天心本至仁,生意岂有息。 粤从书夏五,甘霔绝点滴。 凉风自西业,时送中夜湿。 田腹泯龟文,屋角挂龙骨。 我稷与我黍,实颖而实栗。 屡丰固难望,一饱或可必, 岂惟曾孙庾,如坻亦如栉。 滞穗不签{左禾右齐},可续穷民食。 但虞耗鼠雀,尤恐资螟螣。 愿减汉民租,少裕东南力。...
  • 古诗《贽管竹楼·我公自是活神明》 - - 赵时韶 - - 我公自是活神明,皦日当空鬼魅惊, 参辈虽多萧相少,跖徒自浊伯夷清。 吴儿久借乾坤造,闽囝重逢父母生。 胜说谦尊能下士,青门还念种瓜平。
  • 古诗《憩寂图·东坡虽是湖州派》 - - 苏轼 - - 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 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还作辋川诗。
  • 古诗《沧江·千林草树静相依》 - - 孙一元 - - 千林草树静相依,来往寻诗坐钓矶。 地近青春惟鸟雀,夜来新水到柴扉。 中原落日愁多梦,万里沧江定不归。 拟向鹿门为地主,不妨常著芰荷衣。
  • 古诗《遣怀·愁眼看霜露》 - - 杜甫 - -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 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 古诗《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 - - 李隆基 - - 地有招贤处,人传乐善名。鹜池临九达,龙岫对层城。  桂月先秋冷,蘋风向晚清。凤楼遥可见,仿佛玉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