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叶剑英的诗 > 过五台山·千年古刹千年债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五台山·千年古刹千年债

朝代:现代诗人:叶剑英时间:2017-11-03
千年古刹千年债,万个金身万姓粮。
打破禅关惊破梦,未妨仇恨是清狂。

诗人叶剑英资料

过五台山·千年古刹千年债作者叶剑英

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 查看详情>>

叶剑英古诗词作品: 《永登·拔海二千七公尺》 《蝶恋花·海南岛》 《长江大桥》 《回梅县探老家》 《回梅县探老家》 《蝶恋花·海南岛》 《七绝·百年赢得十之八》 《酒泉·风雪关山访古来》 《玉门之·戈壁滩头建厂房》 《登祝融峰·四顾渺无际

过五台山·千年古刹千年债原文及翻译赏析

过五台山·千年古刹千年债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怀人诗·沈椒园》 - - 袁枚 - - 白虎尊中酒未消,凤皇声本重丹霄。好栽屈轶尧庭草,莫种园中合口椒。
  • 古诗《赠李浩然·强揩病目读韩文》 - - 李穑 - - 强揩病目读韩文,拟向残年教子孙。最是一篇原道在,且从格物更燖温。
  • 古诗《阳和洞·窗外留书带》 - - 黎民表 - - 窗外留书带,阶前卧绿枪。倦来抛素卷,狼藉满金床。
  • 古诗《送沈孝廉读书天屏山》 - - 张羽 - - 秋空雨洗千芙蓉,霜树绕谷攒青红。嗟我欲游不可得,子往毕业兹山中。念子出身自纨绮,秀如青松茁蒿蓬。十年奔走铩毛翮,黄金散尽家已空。怀中一经不敢弃,舍此将恐为昏聋。束书上堂告父母,云深独往无仆僮。林僧谷叟颇惊客,粗茶粝饭意甚忠。身闲昼静百事绝,经史左右相研攻。径须跨海踏...
  • 古诗《琴曲四章·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 - 曹雪芹 - -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 古诗《题周从龙养生图》 - - 刘克庄 - - 二图心悟非师传,子若通之可以仙。欲向丹房供洒扫,老人炉灶坏多年。
  • 古诗《谒金门·愁》 - - 尤侗 - - 奈何许。欲说近来愁绪。愁到依然无一语。罗衫几点雨。旧事子规催去。新恨鹧鸪留住。梦逐东风无歇处。飘零随柳絮。
  • 古诗《寄湖州韩中丞》 - - 刘禹锡 - - 老郎日日忧苍鬓,远守年年厌白蘋。终日相思不相见,长频相见是何人。
  • 古诗《温其示梅诗用韵为谢兼简士特》 - - 李处权 - - 潦倒谁怜五十霜,登门可愧及肩墙。银钩已作惊人势,玉唾何悭照眼光。春醉灯前犹纵博,夜阑帐底更添香。阮生正作穷途哭,漫道江南刺史肠。
  • 古诗《题长洲张氏舍壁》 - - 庄绰 - - 昔年随牒佐边侯,愁望长安向戍楼。今日衰颓来泽国,又看烽火照长洲。
  • 古诗《山水图·危峰削玉出云端》 - - 释宗泐 - - 危峰削玉出云端,仙馆霜清古木寒。记得匡庐秋雨后,彭郎湖口倚篷看。
  • 古诗《元宫词·莴苣颜色熟樱桃》 - - 周宪王 - - 莴苣颜色熟樱桃,树底青青草不薅。生怕百禽先啄破,护花铃索胜琅璈。
  • 古诗《归云阁·云从石上起》 - - 杨慎 - - 云从石上起,泉从石下落。多少游山人,长啸倚山阁。晓钟有云出,晚钟有云归。游人应未惯,忽讶云生衣。
  • 古诗《试衣亭用苏轼韵》 - - 乾隆 - - 瓮乏黄齑身缺衣,民艰露冕访斜晖。祗馀恧若先忧切,那有轩然逸兴飞。
  • 古诗《以述懑怀·军中安得奋空拳》 - - 林占梅 - - 军中安得奋空拳,敌势猖狂壁垒坚。争战年深稀露布,相持日久合屯田。献谋岂少徐洪客,抗节谁为鲁仲连。愧我昂藏身七尺,渡江未敢著先鞭。
  • 古诗《翠微寺·南山深锁翠微宫》 - - 赵秉文 - - 南山深锁翠微宫,寺在山南十里东。祇怪朝来衫袖湿,不知身在翠微中。
  • 古诗《浣溪沙·一枕秋风两处凉》 - - 张元干 - - 一枕秋风两处凉。雨声初歇漏声长。池塘零落藕花香。 归梦等闲归燕去,断肠分付断云行。画屏今夜更思量。  
  • 古诗《次韵周秀实见寄长篇》 - - 王洋 - - 当年识君恨不早,丽句清高人缥缈。 有如商律变初秋,慢绿夭红俱一扫。 自亲兰杜袭馀芳,归爇寒炉陋昏枣。 乃知形骨纵龙钟,胜处精神不衰老。 我辞官下曾几时,囊甑虽贫未空倒。 女儿索嫁金无馀,绿过知难坐丘嫂。 人言贵贱在天公,饥饱更须关富媪。 是事姑置无相闻,瓜蓏分区竹有孙。 署...
  • 古诗《送吴信叟》 - - 卷刚中 - - 人生聚散只寻常,特地关情是异乡。 夜话不知边月落,离愁还似峡江长。 抟风有力须腾上,守塞无能合退藏。 黄阁有人如见问,为言衰病忆东阳。
  • 古诗《过叔祖崇栲翁别业》 - - 赵良坡 - - 别业开东野,萧然足卧云。 涛声晴射雨,庭影夏呈秋。 返照霞初幕,遥峰翠欲流。 以斯清乐境,不信有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