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陈杰的诗 > 和邓中斋至日舟中七言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邓中斋至日舟中七言

朝代:宋代诗人:陈杰时间:2018-03-22
又报微阳九地回,堂堂心在鬓颜摧。
乡愁云物有诗写,驿讯春枝无使来。
燕谷可能生出黍,漆无但爱死如灰。
相从导引学仙去,吴市不知人姓梅。

诗人陈杰资料

和邓中斋至日舟中七言作者陈杰

陈杰,字焘父,洪州丰城人。理宗淳祐十年进士,授赣州簿。历知江陵县,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兼制置司参谋。据集中诗篇,知其还做过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隐居东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 查看详情>>

陈杰古诗词作品: 《送程楚翁归歙用其韵》 《题和靖祠·欲将心事梅边说》 《和林一父自温陵寄诗由信上再忤时贵归本贯》 《江亭秋思·江阔初寒雨》 《送别·晓色澹长路》 《述往·阿六生活大可》 《富州花朝用诸老韵》 《和雷侍郎贺雪赐燕》 《赠玉壶相士》 《浙江潮·只道潮声落

和邓中斋至日舟中七言原文及翻译赏析

和邓中斋至日舟中七言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少年游·扬州约内子偕归》 - - 汤贻汾 - - 抛书孤坐,对瓶花笑语邻家。薄被春寒,小窗灯烬,依约似天涯。明朝准备归程急,携手七香车。一片鹃声,几番风信,悄悄别离他。
  • 古诗《书壁·荷索何来此》 - - 吴兆骞 - - 荷索何来此,沾衣独念亲。最怜今决绝,转羡昔艰辛。出塞愁中路,趋庭梦里身。祁连明月好,难照倚闾人。
  • 古诗《人月圆·江皋楼观前朝寺》 - - 徐再思 - -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幺篇换头。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 古诗《中秋园夜看月》 - - 陈三立 - - 箫鼓喧衢仰万人,窥园新月独余亲。芦帘涴露明于纸,松盖栖烟散作尘。说饼江湖呼老宿,偾辕道路有酸辛。十年为客姮娥见,祗对茶铛换笑颦。
  • 古诗《吹箫图·秦家弄玉箫声美》 - - 金天羽 - - 秦家弄玉箫声美,彩凤云间展双翅。廿四桥头好明月,绛唇亦复咀宫徵。怪尔须髯猬绕喙,引吭讵能商女似。迩来庠序黜雅乐,红鬼呢呢说情死。尔髯本以鬼为徒,魅舞魈吟随所使。鬼才长吉取科第,忍俊簪花作烟视。一唱居然博三叹,愿献官家佐郊祀。人生曲学贵阿世,追身须媚婵娟子。...
  • 古诗《至论吟·民于万物已称珍》 - - 邵雍 - - 民于万物已称珍,圣向民中更出群。介石不疑何尽日,知几何患未如神。若无刚果难成善,既有精明又贵纯。祸福兆时皆有渐,不由天地只由人。
  • 古诗《赠张书记出大同》 - - 李时行 - - 白面书生为国忧,奋随骠骑出边头。此行不羡封侯乐,但愿轻身雪□仇。
  • 古诗《咏史·卧薪尝胆日》 - - 沈钦圻 - - 卧薪尝胆日,纵饮擘笺时。但识凭江险,而忘厝火危。一堂争洛蜀,四镇角熊罴。此日王夷甫,清言或未宜。
  • 古诗《后汉门·光武》 - - 周昙 - - 成败非儒孰可量,儒生何指指萧王。萧王得众能宽裕,吴汉归来帝业昌。
  • 古诗《哭仆射鄂公杨再思》 - - 李乂 - - 端揆凝邦绩,台阶阐国猷。方崇大厦栋,忽逝巨川舟。白日铭安在,清风颂独留。死生恩命毕,零落掩山丘。
  • 古诗《颂古·金色头陀忽破颜》 - - 释昙华 - - 金色头陀忽破颜,看来也是管窥斑。当时若得回头早,免见儿孙堕黑山。
  • 古诗《新草·水边春尚浅》 - - 袁凯 - - 水边春尚浅,沙际叶才穿。拾翠双双女,迢迢度碧烟。
  • 古诗《桓温府为郗超王珣语》 - - 无名氏 - - 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 古诗《幼梅失偶以续哀弦见示赋此广之》 - - 曾广钧 - - 位业真灵值散官,偶麾赤纛上星坛。埋轮絷马我无福,炙輠雕龙君亦娴。块室遁天师病木,秋风微雪损芳兰。洞房各有离鸾恨,热泪缘诗落百端。
  • 古诗《山中示诸生·溪边坐流水》 - - 王守仁 - - 溪边坐流水,水流心共閒。不知山月上,松影落衣斑。
  • 古诗《论画和宋中丞·崔陈人物最瑰奇》 - - 朱彝尊 - - 崔陈人物最瑰奇,仕女天然窈窕姿。弟子描摹失师法,尽调铅粉画东施。
  • 古诗《查验任邱被水山庄》 - - 戴亨 - - 永夜不能寐,晨兴信仆夫。人烟衰草白,秋色暮云孤。野艇冲冰入,残黎隔岸呼。皇恩来救汝,不是吏催租。
  • 古诗《题先登斋·大道难将万物齐》 - - 释崇岳 - - 大道难将万物齐,先登犹自涉阶梯。翻身直透青霄外,回首方知宇宙低。
  • 古诗《十八日小暑大雨》 - - 韩淲 - - 申祷山川便作霖,耘苗时候想田深。且欣小暑能如此,更愿新秋得似今。早稻欲花将就实,晚禾成叶未抽心。天应不忍焦劳意,直自初栽已望阴。
  • 古诗《夜坐·一窗凉浸月》 - - 岳珂 - - 一窗凉浸月,四壁息闻雷。 铜漏水仍滴,金炉香未灰。 徘徊听蛩远,熠燿逐萤来。 看剑挑灯久,谯城角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