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曹允文的诗 > 堠山绝顶望太湖·湖擅东南胜原文及翻译赏析

堠山绝顶望太湖·湖擅东南胜

朝代:现代诗人:曹允文时间:2023-04-05
湖擅东南胜,登临极望遥。
水光吞笠泽,山色淡夫椒。
不辨吴兼越,惟看浪接霄。
奇峰七十二,隐约似堪招。

诗人曹允文资料

堠山绝顶望太湖作者曹允文

曹允文(1875-1950) 书局编辑,校长。字慕虞,号梦渔。今无锡市锡山区查家桥人。光绪丙申金匮县第一名秀才,因世代业医,故暇时攻读医书,助父施诊,后历任上 海文明书局编辑、广西龙城师范,湖北汉阳中学、北..... 查看详情>>

曹允文古诗词作品: 《柳絮·春深到处杜鹃啼》 《秋感·自笑频年赁庑居》 《寄仲姊慎余》 《堠山绝顶望太湖》 《崇效寺牡丹·维摩含笑对金轮》 《春分前日雪即事示仲姊慎余》 《秋感·又是新凉透薄罗》 《南归杂感·望断乡关八月天》 《有感·岁月蹉跎如转篷》 《南归杂感·浪迹频年世味谙

堠山绝顶望太湖·湖擅东南胜原文及翻译赏析

堠山绝顶望太湖·湖擅东南胜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送季沧苇侍御假还维扬次梁玉立司马韵》 - - 龚鼎孳 - - 春风行雁数归程,夹岸垂杨乱晓莺。挂席初逢三月雨,载书岂累一囊清。庭闱岁月天应爱,出处名贤事不轻。回首长安烟雾里,几人骝马急飞缨。
  • 古诗《可道非常道·真常之道无言说》 - - 李道纯 - - 真常之道无言说,有说分明是背宗。若向不言中会意,不劳余力备全功。
  • 古诗《上元灯词·楼头问景邀王母》 - - 乾隆 - - 楼头问景邀王母,座侧观灯聚列仙。底事人心多悦豫,穹苍泽溥早春骈。
  • 古诗《泪·昔诵江东咏泪诗》 - - 祝允明 - - 昔诵江东咏泪诗,看来别有一般时。孤衾独枕斑斑处,半属吾亲半属儿。
  • 古诗《真州西城观荷》 - - 任锦心 - - 一带垂杨绿树村,钓鱼人坐古槐根。爱他临水三间屋,十里荷花红到门。
  • 古诗《斋宿听周编脩弹琴》 - - 杨士奇 - - 群处谅有适,单居恒鲜欢。乐只众君子,斋沐此盘桓。华缸照绮席,香气蔼焚兰。爰理峄阳桐,为我三四弹。迟迟写适意,宛宛含幽叹。怡我中和抱,涤我沉郁端。所怀在古操,焉知清夜阑。...
  • 古诗《上张丞相·广汉家山远》 - - 张元干 - - 广汉家山远,临川道路旁。安舆怀故垒,同气听甘棠。雪后风烟润,春归草木香。丹心驰魏阙,梦想万年觞。
  • 古诗《羊城华表——莲花塔》 - - 何永沂 - - 水天一色纵归帆,狮子洋波拍石岩。未见五羊先一笑,莲花古塔耸天南。
  • 古诗《归山留别子侄》 - - 刘商 - - 车马驱驰人在世,东西南北鹤随云。莫言贫病无留别,百代簪缨将付君。
  • 古诗《宿野寺·松林日暮寺》 - - 李坤元 - - 松林日暮寺,偶借一龛眠。檐雨难成梦,灯花亦结禅。空香分四座,清磬肃诸天。此夕閒相对,劳生暂息肩。
  • 古诗《集自郡城归溪山翁寄诗并和申字韵垂教依韵再呈殊愧迟拙》 - - 虞集 - - 待客花阴午过申,茶香榆火一时新。千竿嫩绿摇轻暑,数萼馀红坠晚春。坐忆云林行道迹,梦游仙岛意生身。连根分种如冰雪,来向清池对玉真。
  • 古诗《香茶供养黄檗长老悟公故人之塔并以小诗见意》 - - 朱熹 - - 摆手临行一寄声,故应离合未忘情。炷香瀹茗知何处,十二峰前海月明。
  • 古诗《寄叠山谢年丈》 - - 柴随亨 - - 短剑悲歌浙水湾,疾风吹梦到西山。应知薇蕨同滋味,莫道匡时更辙环。
  • 古诗《偈颂·净慈屋里门》 - - 释如净 - - 净慈屋里门,净慈屋里开。昔日净慈曾此去,净慈从此又还来。咦,净慈关棙衮风雷。
  • 古诗《以诗见示·周妻与何肉》 - - 彭孙贻 - - 周妻与何肉,总未碍昙摩。越俗方能懒,挥杯可当歌。苇床蝇语细,茶灶竹声多。幸有求羊径,萧萧护短莪。
  • 古诗《访次张广上人继至》 - - 赵汝鐩 - - 都不见尘埃,园扉傍水开。晴茵铺碧草,风弹落黄梅。访子因寻竹,呼童急办杯。诗僧相继至,罢酒把茶来。
  • 古诗《踏莎行·祖席离歌》 - - 晏殊 - -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 古诗《题耕织·正月新献岁》 - - 赵孟頫 - - 正月新献岁,最先理农器。 女工并时兴,蚕室临期治。 初阳力未胜,早春尚寒气。 窗户当奥密,勿使风雨至。 田畴耕耨动,敢不修耒耜。 经冬牛力弱,相戒勤饭饲。 万事非预备,仓卒恐不易。 田家亦良苦,舍此复何计?...
  • 古诗《送朱可久归越中》 - - 贾岛 - - 石头城下泊,北固暝钟初。汀鹭潮冲起,船窗月过虚。 吴山侵越众,隋柳入唐疏。日欲躬调膳,辟来何府书。
  • 古诗《田园乐七首其四》 - - 王维 - -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