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杨万里的诗 > 皇恐滩·只愁江水去无还原文及翻译赏析

皇恐滩·只愁江水去无还

朝代:宋代诗人:杨万里时间:2023-04-07
只愁江水去无还,石打银涛倒上滩。
道是此滩天下恶,古今放过几樯竿。

诗人杨万里资料

皇恐滩·只愁江水去无还作者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 查看详情>>

杨万里古诗词作品: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跋眉山程仁万言书草》 《池亭·小沼才阶下》 《溪行险绝·山不人烟水不桥》 《送刘茂材主簿之官理定》 《寄广东提刑林谦之司业》 《霜夜·月影全无只有星》 《罗溪望夫岭·行役家家寄刀尺》 《中秋前一夕携酒与子仁侄登多稼亭》 《游西湖·春光欲动意犹迟

皇恐滩·只愁江水去无还原文及翻译赏析

皇恐滩·只愁江水去无还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霜蕉叶·霜天晓角》 - - 袁于令 - - 〔霜天晓角〕檐牙鹊噪。喜见亲人到老旦:〔金蕉叶〕。久别钱塘信杳。旦盼杀人西楼梦遥。
  • 古诗《游囊山寺·借榻云深处》 - - 柯潜 - - 借榻云深处,风窗夜不扃。兴来吟弄月,睡起坐听经。鹤舞松阴碎,龙归雨气腥。明朝赋归去,山色为谁青。
  • 古诗《送友人西上·晓行山路梅花白》 - - 吴晦之 - - 晓行山路梅花白,晚宿溪桥柳色青。此去西湖春渐暖,画船沽酒水边亭。
  • 古诗《祠堂新构用雪湖韵述怀》 - - 谢迁 - - 陋巷萦回路不穷,庭槐阴护短墉崇。苟完愧我培基浅,元吉从天藉栋隆。享祀有仪还道古,音容无地每虚中。春光又喜生门户,昨夜遥瞻斗柄东。
  • 古诗《送黄符鼎奉表入京》 - - 陈邦彦 - - 胡考先臣拜宠嘉,八年今日重宣麻。南中父老争扶杖,圣代承恩第一家。
  • 古诗《玉蕊花·路入平山万木清》 - - 岳珂 - - 路入平山万木清,松萝荟蔚接烟甍。鹿跑泉眼涵秋影,雁带云容度晚晴。花径有时传相国,藓碑无字纪昭明。六朝金粉今何处,赢得十年蕙帐名。
  • 古诗《题壁·眼俗难观古》 - - 冯兴宗 - - 眼俗难观古,时间只顺天。平生羞诡遇,投老更加鞭。
  • 古诗《题柴桑园孤松》 - - 许及之 - - 耻封秦爵五,逃辱若逃暑。孤立柴桑园,出群谁敢伍。
  • 古诗《再过锡山访邹彦吉先生》 - - 钟惺 - - 归帆犹带别时霜,道路无多计日长。游尽未残山雪影,到迟堪待涧梅香。念余寒夜舟何处,对此良朋水一方。但记去来皆见月,中间阴霁亦相忘。
  • 古诗《悼亡·方寸澄明月曜辉》 - - 吴妍因 - - 方寸澄明月曜辉,相夫原不仅无违。从容为我排危难,宛转凭君判是非。力疾暂教私爱割,唱随终与正途归。从今报国循遗意,何惜鳏鱼一命微。
  • 古诗《余旧蓄古镜一枚形正方背有飞鱼二鳞鬣生动周遭一百八十乳水银遍裹上著血皴朱砂斑不知何代物也偶阅元》 - - 查慎行 - - 马家古镜形模异,人世皆圆尔独方。细乳流丹周四角,烂银磨鼻贯中央。出波鳞甲飞如活,透骨颇黎冷放光。知有廉隅难入俗,合归老子为收藏。
  • 古诗《九里冈·荆门西上路坡陀》 - - 萧端澍 - - 荆门西上路坡陀,九里冈平松桧多。秋雨乍晴云乍敛,无边浓翠滴烟萝。
  • 古诗《闻提壶鸟·早于批鵊巧于莺》 - - 吴融 - - 早于批鵊巧于莺,故国春林足此声。今在天涯别馆里,为君沽酒复何情。
  • 古诗《采桑子·别来已觉无情绪》 - - 洪亮吉 - - 别来已觉无情绪,放了风筝。过了清明。总向閒门冷巷行。何时约略三春梦,多比流萤。少比疏星。春睡瞢腾白昼醒。
  • 古诗《登高山西塔和刘守韵》 - - 王佐 - - 红树秋千仞,珠林岭半边。登临香积阁,徙倚夕阳天。世事横双眼,流光照暮年。茫茫云峤外,何处是林泉。
  • 古诗《再和·诗酒相从道久微》 - - 刘挚 - - 诗酒相从道久微,东西冠盖两将归。许公文诰专鸿笔,太白江湖醉锦衣。揽辔慨然俱有意,系匏于此独无依。犹怜誊得河梁句,常与都人记盛徽。
  • 古诗《舟中怀纪小痴》 - - 李维寅 - - 幽人耽朝眠,楫师惜清晓。轻风帆艖䒀,遥村挂参昴。冥濛衣上云,罨蔼烟中筱。延缘度溪湾,闶爽见晴昊。春波鱼尾莘,旭日雉鸣鷕。眷兹物华妍,怅彼知音杳。抱琴期不来,深杯为谁倒。...
  • 古诗《渊明像·宋文心复寄王宏》 - - 陆文圭 - - 宋文心复寄王宏,来剌江州欲有声。 不怪孤臣书甲子,时时送酒赏渊明。
  • 古诗《杂题·苍苍落月井梧西》 - - 张耒 - - 苍苍落月井梧西,睡觉幽人自卷帷。 只有林莺知梦断,晓庭人静语移时。
  • 古诗《送客归岳州》 - - 汤显祖 - - 枫隐号蝉急,林开放躭轻。 柳烟眠际稳,江月醉余清。 夜色遥湘渚,秋阴冷岳城。 还怜洞庭水,渔笛与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