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杨备的诗 > 蒋帝庙·深逼岩扉敞庙门原文及翻译赏析

蒋帝庙·深逼岩扉敞庙门

朝代:宋代诗人:杨备时间:2023-04-06
深逼岩扉敞庙门,灵风时动戟衣翻。
禦灾捍患阴功大,玉册荣加帝者尊。

诗人杨备资料

蒋帝庙·深逼岩扉敞庙门作者杨备

杨备,字修之,建平人,北宋名臣杨亿之弟,因兄而荫补入官,一说为端拱二年进士,生卒年不详。按,杨亿为淳化三年进士,杨备登第时间不可能早于其兄长如此之长,应是荫补入官。宋仁宗天圣时为长溪令、改华亭令,景祐..... 查看详情>>

杨备古诗词作品: 《昆丘·云里山花翠欲浮》 《焚衣街·雉头金镂又珠胎》 《剑池·三尺龙盘古到今》 《清暑殿·窣地帘光挂水精》 《为长溪令梦中作》 《蒋帝庙·深逼岩扉敞庙门》 《石阙·双石巍巍慰眼青》 《披香殿·兽口金昏烟穗浓》 《秦淮·一气东南王斗牛》 《蠡口·霸越勋名间世才

蒋帝庙·深逼岩扉敞庙门原文及翻译赏析

蒋帝庙·深逼岩扉敞庙门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立冬·节候搀暮秋》 - - 查慎行 - - 节候搀暮秋,初阴犹未壮。南檐白日影,入室已一丈。门帘布差密,窗纸油逾亮。坐看佛前香,无风烟缕上。频年远行役,浮气逐尘坱。裘茸插两手,故与严威抗。如今矮屋中,尚欲设屏障。宁非老将至,嗜好改前尚。兴到聊复吟,都忘往来相。...
  • 古诗《次杨澹成新春感怀韵》 - - 邵宝 - - 喜雪还愁雪,人将谓我何。不堪雷太蚤,况复雨兼多。黄鸟声全涩,红梅色半酡。凭谁吹古律,一笑转阳和。
  • 古诗《挽张之洞联·俾小子后生》 - - 张以南 - - 俾小子后生,盲无趋向;为一家天下,哭遍公私。
  • 古诗《三江闸·青天初破险》 - - 胡天游 - - 青天初破险,白马竟当秋。众水千年会,重溟一气收。远怀秦太守,高转蜀江流。疏凿微茫外,星辰永夜浮。
  • 古诗《讨源书屋秋晓》 - - 乾隆 - - 玉露金风一写之,分明秋景乃如斯。凭栏自适还自问,识得分明者是谁。
  • 古诗《立春帖子·皇帝阁》 - - 周必大 - - 景龙学士赋新诗,剪綵宫花插鬓归。何似未央深驻辇,教吟春日得春衣。
  • 古诗《宝祐二年皇子冠》 - - 郊庙朝会歌辞 - - 丰芑诒谋,建尔元子。揆礼仪年,筮宾敬事。八音克谐,嘉宾至止。于以冠之,成其福履。
  • 古诗《偶成·人间百事述》 - - 袁宗道 - - 人间百事述,渐老复何依?浊酒尘缘熟,蒲团戒力微。雕虫技总懒,辨马学全非。更想人天乞,前身百衲衣。
  • 古诗《与隆平侯张公宣城伯卫公游灵应观》 - - 李东阳 - - 小有天高岂易攀,珠宫元不隔人寰。潭龙抱雾晴犹黑,庭鹤梳风午正閒。过岭松声闻淅沥,卷帘山色见孱颜。青童两两清如玉,缓听仙歌满树间。
  • 古诗《送刘户部督饷湖广》 - - 李攀龙 - - 洞庭仙使日相乘,君自扁舟似李膺。江雨茫茫江草遍,不知何处是巴陵。
  • 古诗《柳梢青·拟少游》 - - 林修竹 - - 芳草天涯。思妇楼上,柳袅烟斜。多事春风,多情夫婿,应早还家。关山万里风沙。梦醒处残阳暮鸦。易老红颜,封侯何日,辜负年华。
  • 古诗《家园三绝·篱下先生时得醉》 - - 白居易 - - 篱下先生时得醉,瓮间吏部暂偷闲。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
  • 古诗《村行·点缀霜华白石津》 - - 乾隆 - - 点缀霜华白石津,荜门隐映静无尘。隔林却见青帘飐,便有寻庐问酒人。
  • 古诗《归侨邱卫材先生赋易卦吟征题》 - - 夏纬明 - - 归舟近日边,佳句众人传。好客常投辖,寻幽自枕泉。文成桃李夜,身健赤松仙。读易翻新意,高吟六四篇。
  • 古诗《自然与感觉》 - - 彭国梁 - - 你知道自然就是自然你知道感觉就是感觉自然的事情我们去做得自然感觉的美好我们美好地感觉自然地牵手感觉天空晴朗自然地唱歌感觉前途开阔自然地拥抱感觉温存体贴自然地微笑感觉轻松快活水乳交融自然如鱼得水火山爆发自然激情似火心领神会自然处处会心我中有你自然你中有...
  • 古诗《晓起四山积雪》 - - 阳枋 - - 寒透重衾可折胶,雨声瑟瑟风飕飕。安排雪句吟春晓,果见青山尽白头。
  • 古诗《壬戌正月晦与仲元自淮上复至齐安》 - - 王安石 - - 风暖柴荆处处开,雪乾沙净水洄洄。意行却得前年路,看尽梅花看竹来。
  • 古诗《彭城郡郑太夫人挽辞》 - - 苏颂 - - 他日亏常膳,呼医走数州。 初欣药瞑眩,俄痛疾弥留。 子舍终天恨,都人挽绋愁。 春风汝阴道,贵母葬新丘。
  • 古诗《立春日访梅裴氏园》 - - 张镃 - - 下马东风恰到来,午烟沙际日烘开。 长松寂历寒声少,远柳葱茏绿意回。 零落欢游逢故地,寅缘幽胜逐深杯。 湖边不使侬先咏,枉却今年处士梅。
  • 古诗《梦昔时·闲窗结幽梦》 - - 元稹 - - 闲窗结幽梦,此梦谁人知。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 山川已久隔,云雨两无期。何事来相感,又成新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