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弘历的诗 > 降旨免山东各属节年因灾借欠常平谷及东平灾缓丁赋诗以纪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降旨免山东各属节年因灾借欠常平谷及东平灾缓丁赋诗以纪事

朝代:清代诗人:弘历时间:2023-04-08
入疆施惠重巡方,借欠因灾悯益伤。
仓谷既陈应与逭,丁银虽少免教偿。
即看爱戴群情切,宁忍饥寒一介忘。
咨尔牧民大小吏,施行详妥尚其蘉。

诗人弘历资料

降旨免山东各属节年因灾借欠常平谷及东平灾缓丁赋诗以纪事作者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 查看详情>>

弘历古诗词作品: 《独乐寺·高阁耸云红》 《静室口号·一岁之间偶一来》 《雨·彻夜问云薄》 《春·触目意訢訚》 《金山妙高台和苏轼韵》 《北郊礼成回跸御园即目成咏》 《月山·远岸高低列假山》 《命蠲缓福建各府州县钱粮诗以志事》 《留佳亭·西湖山居额留馀》 《澄虚榭·水榭额澄虚

降旨免山东各属节年因灾借欠常平谷及东平灾缓丁赋诗以纪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降旨免山东各属节年因灾借欠常平谷及东平灾缓丁赋诗以纪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浣溪纱·百草千花送马蹄》 - - 杨圻 - - 百草千花送马蹄。去年今日踏铜鞮。薄寒轻暖试春衣。一为多情歌踯躅,断无秀句惜芳菲。桃花流水不思归。
  • 古诗《题梅花美人图》 - - 王洪 - - 欲寻春信苦无因,行遇梅花却怨春。妾貌与花俱似玉,可怜不见陇头人。
  • 古诗《家风·春耕秋钓旧家风》 - - 陆游 - - 春耕秋钓旧家风,门巷荒寒屋壁空。四海交情残梦里,一生心事断编中。买鱼日待携篮女,裹药时从挟簏翁。便废闲吟亦未可,吾徒岂独坐诗穷。
  • 古诗《高陂达君亭联》 - - 郭梧仙 - - 在飘摇风雨之中,弥珍劲节,以身殉国;待振顿乾坤以后,重吊斯人,不愧丈夫!
  • 古诗《南乡子·城门水塘书所见》 - - 王韶生 - - 环翠众山横。只见游车不见城。春涨昆明池上水,澄澄。出没东西日月明。林下午风轻。石壆峥嵘似砥平。行过虹桥双鹭立,亭亭。博得佳人一笑成。
  • 古诗《再见双头莲·我来才见月初圆》 - - 吴芾 - - 我来才见月初圆,两度池开并蒂莲。嘉瑞还来非偶尔,悬知连岁有丰年。
  • 古诗《曹娥江·一痛双蛾敛》 - - 张英 - - 一痛双蛾敛,投渊比汨罗。魂应凭逝水,步岂学凌波。庙貌鬟犹小,碑阴字不磨。至今思孝女,江亦号曹娥。
  • 古诗《减字木兰花·扬州香影廊题壁》 - - 龙榆生 - - 青溪北郭。如此波光殊不恶。三过扬州。薄倖何曾一梦留。桥边红药。犹自向人开灼灼。替却箫声。十里垂杨百啭莺。
  • 古诗《过仙翁山·群山环拱一山青》 - - 邹浩 - - 群山环拱一山青,曾驻仙翁竟得名。前日授书非我事,旄头不耀正休兵。
  • 古诗《次韵王俊甫山长九日登乌聊》 - - 方回 - - 山色初明小雨开,可容无地拓襟怀。荒寒试与登临去,奇崛能随感慨来。何限诗愁关世故,终凭烂醉了生涯。风流二谢犹堪恨,俯首刘郎戏马台。
  • 古诗《陈静英女士·颍川陈氏本名门》 - - 沙曾达 - - 颍川陈氏本名门,有女才高礼素敦。不特诗词工奥妙,熟精史传溯渊源。
  • 古诗《岁终·岁终九州牧》 - - 乾隆 - - 岁终九州牧,民谷数胥陈。户口欣频益,仓箱艰相因。遑云幸逢泰,益廑众多贫。南望江乡远,灾黎正苦辛。
  • 古诗《次韵荅船山翰林见慰坠车之作》 - - 孙星衍 - - 惭愧奔车自坠车,翻劳宾客到门闾。求医幸得千金术,便废应成一代书。物有危机因力尽,命多磨蝎悔名虚。八驺纵有前头路,何似江湖戴笠初。
  • 古诗《和李佩秋·愁听边砧近十秋》 - - 陈曾寿 - - 愁听边砧近十秋,难将铸错诉从头。未随北狩茹深耻,更遣南来感旧游。失据飘流何所届,居奇捭阖几曾休。寒风残照南阳路,不见当年墨色楼。
  • 古诗《寄曾德广·懒慢多违俗》 - - 邓深 - - 懒慢多违俗,寻常倦作书。分襟还许久,为况定何如。鸿雁秋风冷,梧桐夜雨疏。相如病好否,何日过吾庐。
  • 古诗《清漪潭·水出双溪似镜平》 - - 陈岩 - - 水出双溪似镜平,萦迴遇石自成文。眼明波上谁相对,只有飞来白鹭鲜。
  • 古诗《古杭感事·入北銮舆竟不回》 - - 王镃 - - 入北銮舆竟不回,衔花辇路长苍苔。九重禁地为僧舍,六代园陵变劫灰。宋国衣冠春草绿,赵宫珠翠野花开。虽然兴废俱天数,祸自奸臣误国来。
  • 古诗《秋怀·呼船下平湖》 - - 杨冠卿 - - 呼船下平湖,山如髻鬟瞰。物华逼摇落,水明天淡淡。中藏今古愁,岁月不可勘。为语羊征南,声名本来暂。
  • 古诗《常春·染根得灵药》 - - 范成大 - - 染根得灵药,无时不春风。 倚阑与挂壁,相伴岁寒中。
  • 古诗《帘·叠影重纹映画堂》 - - 罗隐 - - 叠影重纹映画堂,玉钩银烛共荧煌。 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