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沈瀛的诗 > 减字木兰花·酒巡未止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酒巡未止

朝代:宋代诗人:沈瀛时间:2018-01-21
酒巡未止。先说一些儿事喜。别调吹风。佛曲由来自普通。
长鲸吸酒。面对沈香山刻寿。吸尽如何。吸了西江说甚多。

诗人沈瀛资料

减字木兰花·酒巡未止作者沈瀛

沈瀛,字子寿,号竹斋,绍兴三十年进士。吴兴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官江州守(今江西九江)、江东安抚司参议。有《竹斋词》1卷,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彊村丛书..... 查看详情>>

沈瀛古诗词作品: 《满江红·半世飘蓬》 《减字木兰花·八劝》 《念奴娇·万般照破》 《念奴娇·赏心佳处》 《减字木兰花·心如皎止》 《减字木兰花·渊明酒止》 《减字木兰花·五劝》 《捣练子·神欲出》 《减字木兰花·三劝》 《满庭芳·裘带功名

减字木兰花·酒巡未止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酒巡未止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斋居杂咏·颠越全于酒》 - - 张元凯 - - 颠越全于酒,困穷乐吾天。不材山之木,婆娑永其年。
  • 古诗《仙羊石·山中牧羊人不识》 - - 区大相 - - 山中牧羊人不识,累累松间成白石。秋风琪树乱呼群,夜月清苔照行迹。仙人叱羊羊尽起,自言身是瑶台子。早晚赤松游不稀,数逢王质采樵归。传书更报初平道,骑向何峰拾瑶草。
  • 古诗《季夏郊墅即事》 - - 程公许 - - 儒林冠冕国蓍龟,黄发同时二老归。出处古今难一槩,青天未可戴盆窥。
  • 古诗《酒垆行与曾侍讲同赋》 - - 王洪 - - 长安城中多酒家,当炉少女颜如花。少女年才十五馀,肌肤绰约红罗襦。金杯当户留客醉,玉颜一笑倾城隅。城门初开晓钟罢,贵客喧喧动车马。看花或自上苑来,儤直时从建章下。三三五五坐绮筵,骅骝系在垂杨边。东风吹春入歌笑,馀音杳霭飞青天。共言佳人不易得,黄金如山亦不惜。城头日落欢...
  • 古诗《殿上行·殿上云旗天半出》 - - 吴伟业 - - 殿上云旗天半出,夹陛无声手攀直。有旨传呼召集贤,左右公卿少颜色。公卿繇来畏廷议,上殿叩头辄心悸。吾丘发策诎平津,未斥齐人惭汲尉。先生侍从垂金鱼,退直且上庖西书。况今慷慨复遑惜,不尔何以乘朝车。秦凉盗贼杂风雨,梁宋丘墟长沮洳。降人数部花门留,抽骑千人桂林戍。至尊宵旰谁...
  • 古诗《绝句·野艇归时蒲叶雨》 - - 关澥 - - 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
  • 古诗《桐城访张相国故第》 - - 朱衍绪 - - 棨戟销沈石兽蹲,颓墙凉雨蚀苔痕。诸郎官亦登清省,过客今犹识相门。乱后沙堤残劫尽,生前华屋几人存。莱公自有非常业,不筑楼台庇子孙。
  • 古诗《西塞山·西塞名山立翠屏》 - - 王周 - - 西塞名山立翠屏,浓岚横入半江青。千寻铁锁无由问,石壁空存道者形。
  • 古诗《答谢迈秀才·饱闻玉树阶庭长》 - - 李彭 - - 饱闻玉树阶庭长,今见凭虚意欲仙。遣我池塘梦春草,阿连风味剧堪怜。
  • 古诗《梦宅·六窗深闭大槐宫》 - - 释智朋 - - 六窗深闭大槐宫,一枕清风瞬息中。穷劫至今佛与祖,楼头知是几声钟。
  • 古诗《游上方山·层峦飞阁势重重》 - - 索禄 - - 层峦飞阁势重重,十里遥闻薄暮钟。榜鹤巢边攀古木,向云升处上高峰。光浮溪水天心月,响作涛声涧底松。洞府相传多胜迹,待随僧去访仙踪。
  • 古诗《时事歌·爨下无薪奈若何》 - - 徐搢珊 - - 爨下无薪奈若何?采樵无地费摩挲。百年松柏经培养,一旦无辜受斧柯。
  • 古诗《竣事以季秋十三日渡黄河》 - - 郭之奇 - - 秋落河干气亦清,黄流相对白云行。大梁晓气千波卷,留与文光一派明。
  • 古诗《侧身·半面红装似可人》 - - 郑允端 - - 半面红装似可人,凤环斜插宝钗新。若教端正婵娟面,东里西家总后尘。
  • 古诗《染衣·水沈煎水染衣裙》 - - 屈大均 - - 水沈煎水染衣裙,生长香林饱众芬。东莞女儿香角好,笑他黄熟不堪焚。
  • 古诗《岳麓寺·古木与云齐》 - - 赵抃 - - 古木与云齐,门前百丈梯。我来烦想涤,疑是过灵溪。
  • 古诗《览武汉形势》 - - 谭嗣同 - - 黄沙卷日堕荒荒,一鸟随云度莽苍。山入空城盘地起,江横旷野竟天长。东南形胜雄吴楚,今古人才感栋梁。远略未因愁病减,角声吹彻满林霜。
  • 古诗《过九里湾·溶溶泛日桃溪浪》 - - 钱时 - - 溶溶泛日桃溪浪,濯濯抛风柳岸春。天地十分和气裹,此时无语倚蓬人。
  • 古诗《还朝·少陵不作威》 - - 廖行之 - - 少陵不作威,恐堕趋走中。 而今巴丘吏,所遭更途穷。 力绵何以振,敢意鄠县功。 慨叹薛长史,谁其继商风。
  • 古诗《题临兰亭序》 - - 苏易简 - - 有若似夫子,尚兴阙里门。 虎贲状蔡邕,犹旁文举樽。 昭陵自一闭,真迹不复存。 予今获此本,亦可比欤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