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乾隆的诗 > 捷报·待围小憩坐孱颜原文及翻译赏析

捷报·待围小憩坐孱颜

朝代:清代诗人:乾隆时间:2023-04-04
待围小憩坐孱颜,捷报飞传达玉关。
奏牍机宜悉览遍,降蕃辎重尽遮还。
千军直进伊西洱,二竖旋逃拔达山。
除蔓斯之未底定,可辞画策旰宵间。

诗人乾隆资料

捷报·待围小憩坐孱颜作者乾隆

乾隆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 查看详情>>

乾隆古诗词作品: 《惠山园·墨妙轩》 《舟过万寿寺·露虫声里岸旋移》 《题纳翠楼·楼名纳翠岂虚言》 《丰泽园演耕·岁举何须习》 《景明楼赏荷·层构巍临内外湖》 《祈谷斋居·微霰虽飘望密零》 《赐直》 《文徵明松阴听瀑图》 《是日宴间复成六韵》 《玉冠峰·一峰高下叠

捷报·待围小憩坐孱颜原文及翻译赏析

捷报·待围小憩坐孱颜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百祥楼得楼字》 - - 黄宅厚 - - 槃槃都会古安州,是处王程亦胜游。大野中间分一水,层城四面敞名楼。百年天地新亭泪,千里关河远客愁。白首临边犹壮志,塞云北望抚吴钩。
  • 古诗《鄱湖曲·宁上小姑山》 - - 梁佩兰 - - 宁上小姑山,莫过彭郎矶。彭郎是男子,小姑是女儿。
  • 古诗《山坡羊·锦层层围屏幽静》 - - 梅鼎祚 - - 锦层层围屏幽静。翠重重閒房娇倩。他怨悠悠香销玉沈。乱纷纷碎滴珠囊迸。净:那老尼还要劝他老:贫僧是老年的人了。。我难主凭。萧萧两鬓星他初来面腆。且从容些。。你牢宠好放。好放些儿紧。怕做宝瑟摧弦。银瓶落井。净怒介:把那老尼扯出去旦抱老尼哭介老:他别是一般人。怎好...
  • 古诗《和郑斋同年落叶诗》 - - 周绍昌 - - 閒庭露湿候虫鸣,世态炎凉话不平。别院扫妆簪白柰,新宫高宴锡朱樱。群儿掇拾争矜贵,息壤丁宁订誓盟。桑下本无三宿恋,壶中仙历自长生。
  • 古诗《关中绝粒寄陶握山》 - - 成鹫 - - 一月不相见,三年当远行。路难凭忍力,别久识交情。绝粒惭僮仆,空函报友生。谁怜桑扈病,风雨正霖瓴。
  • 古诗《山寺阻雨·急雨过山寺》 - - 李延兴 - - 急雨过山寺,鸣蝉送夕阳。空阶看云起,虚阁受风凉。老柏吹香细,垂萝引蔓长。林泉空白首,把酒惜年光。
  • 古诗《秋霁·一室虫悲万感生》 - - 释元肇 - - 一室虫悲万感生,林梢攧雨湿秋声。诗成后夜无人问,月到云间不肯明。
  • 古诗《偈颂·两个屎橛》 - - 释亮 - - 两个屎橛,合作一团。熏天炙地谁能嗅,千古丛林作话端。
  • 古诗《闻查子有家信至诗以戏之》 - - 屈大均 - - 暖枕方盈尺,闺人远寄将。生憎双野宿,不绣一鸳鸯。夜月愁梅峤,秋风冷海昌。越娥休更问,点鬓已微霜。
  • 古诗《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以和》 - - 刘禹锡 - - 廊下题诗满壁尘,塔前松树已皴鳞。古来唯有王文度,重见平生竺道人。
  • 古诗《用前韵答龄叟见寄》 - - 陈著 - - 草堂存老我,茅屋著而翁。门户两家异,溪山一趣同。夜炉榾柮火,春阁杏花风。何惜盟吟社,浮尘付过鸿。
  • 古诗《客中元宵闻里中灯剧颇盛漫书》 - - 徐宗达 - - 闻道元宵节,灯围火树红。艳歌延落月,妙舞倚春风。绣陌遗金钿,花街系玉骢。繁华真可羡,怜我寂寥中。
  • 古诗《句·丑却天下美人面》 - - 丘浚 - - 丑却天下美人面,正得世间君子心。
  • 古诗《次佛印韵·咫尺书从江外来》 - - 彭汝砺 - - 咫尺书从江外来,红尘心与眼俱开。盐官扇子真无用,漫得犀牛入手来。
  • 古诗《济州至鲁桥镇即事》 - - 汪梦斗 - - 过了潘郎一句诗,涂中风雨尚垂垂。少人耕处地最阔,多日阴时秋更悲。山向近来青淡淡,树因远看黑离离。鲁桥有水租船去,明眼先朝一片碑。
  • 古诗《浣溪沙·飒飒霜寒透碧纱》 - - 张伯驹 - - 飒飒霜寒透碧纱,可堪锦瑟怨年华,风前独立鬓丝斜。宛转柔情都似水,飘摇残梦总如花。人间何处不天涯。
  • 古诗《偶成·勿学唐人李杜痴》 - - 曹彦约 - - 勿学唐人李杜痴,作诗须作古人诗。 世传李杜文章伯,问著关雎恐不知。
  • 古诗《病起酬如禅德》 - - 释重显 - - 大明一寸光,腐草一何假。 人命呼吸间,诚哉是言也。 呼之曾已休,吸之尚未舍。 寄问诸苦源,来者不来者。
  • 古诗《送周魁·昨夜霜风鼓万兵》 - - 华岳 - - 昨夜霜风鼓万兵,今朝华节照边庭。 人间元日是春日,天上魁星为使星。 且向虎囊探寸尺,却归麟阁倣丹青。 离觞不是延清夜,明日异邦长短亭。
  • 古诗《记画·閒云古木山藏寺》 - - 方岳 - - 閒云古木山藏寺,野渡孤舟水落矶。 秋色无人空黯淡,竹门未掩待僧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