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释清了的诗 > 偈颂·鸟道通身去原文及翻译赏析

偈颂·鸟道通身去

朝代:宋代诗人:释清了时间:2023-04-08
鸟道通身去,迢迢劫外参。
随流忘朕兆,痴兀未曾闲。
瞬视成途辙,扬眉落二三。
只应无见顶,子夜白云漫。

诗人释清了资料

偈颂·鸟道通身去作者释清了

释清了(一○八八~一一五一),号真歇,俗姓雍,左绵安昌(今四川安县东北)人。十一岁依圣果寺清俊出家,业《法华经》,十八岁得度,住成都大慈。后投邓州丹霞山子淳禅师,悟道。北游五台,已而至开..... 查看详情>>

释清了古诗词作品: 《偈颂·披毛游火聚》 《偈颂·傍参密旨》 《偈颂·莫怪石头饶舌》 《偈颂·旨外明宗》 《偈颂·粗中辨细》 《偈颂·不犯清波句》 《偈颂·虚而灵》 《偈颂·雨洗摩尼增秀色》 《偈颂·暗里抽横骨》 《偈颂·不假千头说

偈颂·鸟道通身去原文及翻译赏析

偈颂·鸟道通身去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遣兴·云湿江天雁影孤》 - - 赵翼 - - 云湿江天雁影孤,春风为我送归途。四宜休敢称高士,七不堪难起懒夫。积岁刻成新楮叶,过时身比旧桃符。只惭招得旁人笑,颠倒天吴紫凤图。
  • 古诗《次李由之贺生女》 - - 陈澕 - - 几年孤影每伤神,老去俄惊帨在门。弄笔岂能知数字,缲丝但要尽三盆。会看鱼队浮波面,厌听虫声叫草根。烦子清诗屡相贺,笔倾河汉若为垠。
  • 古诗《题鉴始斋·书斋额鉴始》 - - 弘历 - - 书斋额鉴始,鉴始意何存。幼岁栖迟处,耄年俯仰原。光阴迅一瞬,惭愧懒多言。示政孜孜意,恐孤皇祖恩。
  • 古诗《沙田山下茶棚》 - - 杨圻 - - 天边斜月挂烟树,川上夕阳明寺楼。此地已无山海气,令人温软忆苏州。
  • 古诗《赠冯少墟先生西还得扉字》 - - 曹于汴 - - 名贤旬日再言归,我贵由来知自希。枫陛黄麻需后召,函关紫气绕初衣。斯文终古无加损,国史千年有是非。计到家山春咫尺,缤纷囊笈满程扉。
  • 古诗《寻碧山吟社遗址怀兴复诸先生》 - - 邵燮 - - 胜朝遗大雅,今代溯休风。吟社谅匪异,斯人迥不同。布衣执牛耳,轩冕追芳踪。缅怀往哲规,来寻古华峰。断碑卧残藓,老树号悲风。花落梵宫寂,池荒春草封。流馨余破瓦,绍脩剩寒丛。逸响寄空谷,达观付苍穹。昔贤讵知我,嗣者亦慨侬。湖山有谁主,坛坫为谁宗。...
  • 古诗《宜亭·坐镇诸番静》 - - 朱仕玠 - - 坐镇诸番静,孤亭惬所宜。海光摇画戟,竹影漾浮卮。魏阙长膺恋,林泉偶系思。风谣凭贡上,宁减白狼诗。
  • 古诗《中夜·倚枕不能寐》 - - 施闰章 - - 倚枕不能寐,惟含中夜情。为谁催白发,持底答苍生。天意星辰见,秋声鼓角清。已闻哀痛诏,群盗忍纵横。
  • 古诗《秋夜有怀·碧树生寒早》 - - 梁兰 - - 碧树生寒早,虚窗贮月深。鸣蛩先近枕,惊鸟数喧林。茵接怀双璧,囊空耻一金。不眠清夜永,劳想为知心。
  • 古诗《寓建宁玉清观次杨恒叔太仆韵》 - - 郑岳 - - 上番新竹已穿沙,不用垣篱也是家。松径昼长清鹤梦,石坛春煖积苔花。笙箫缥缈彩云净,鸡犬飞升白日赊。便欲弃家从羽客,栖真此地饱餐霞。
  • 古诗《寄山台赵庶可》 - - 戴复古 - - 顷上山台谒,临行辱赠诗。相思寸心在,莫讶尺书迟。好月登楼夜,清秋落木时。见君花萼集,梦到谢公池。
  • 古诗《觉安寺·寒夜萧萧一枕清》 - - 韩淲 - - 寒夜萧萧一枕清,小窗梦破竹风声。不知身在红尘里,何处知今有宦情。
  • 古诗《遥见·屧响盈盈下砌砖》 - - 王彦泓 - - 屧响盈盈下砌砖,迎风衣鬓影翩然。睡中唤起眉梢重,意外缘欢笑靥圆。长自浅颦看更好,有人深妒见犹怜。悬知青雀朝来过,递得新花到髻边。
  • 古诗《灰池泉·黑风翻海撼蓬莱》 - - 晏璧 - - 黑风翻海撼蓬莱,吹遍昆明几劫灰。欲愬水源穷不尽,流来历下净尘埃。
  • 古诗《题龙伯原桃源小隐》 - - 邓雅 - - 草屋孤村迥,桃花一水深。不同潘岳趣,还有武陵心。渔父应相问,仙家或可寻。年年爱春色,把酒对芳林。
  • 古诗《證道歌·恨不灭除令瓦碎》 - - 释印肃 - - 恨不灭除令瓦碎,百计千方来逞怪。熙怡端坐古峰头,设若归依还自拜。
  • 古诗《南舟次韵同志》 - - 符锡 - - 南舟一回上,尘想十年虚。江月好谁共,村醪聊自如。春鸿断遥浦,乡梦稳平湖。不是逃名者,庐阳我故居。
  • 古诗《响鞋廊·不重雄封重艳情》 - - 蒋士铨 - - 不重雄封重艳情,遗踪犹自慕倾城。怜伊几两平生屐,踏碎山河是此声!
  • 古诗《梅开绝晚有感》 - - 陆游 - - 年年踏雪探梅开,二月今年始见梅。 从此逢春心转嬾,小诗不拟觅花栽。
  • 古诗《寄远·西园杨柳暗惊秋》 - - 刘沧 - - 西园杨柳暗惊秋,宝瑟朱弦结远愁。霜落雁声来紫塞,月明人梦在青楼。蕙心迢递湘云暮,兰思萦回楚水流。锦字织成添别恨,关河万里路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