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林朝崧的诗 > 哭伯兄萨堂·一战惊西域原文及翻译赏析

哭伯兄萨堂·一战惊西域

朝代:现代诗人:林朝崧时间:2023-04-06
一战惊西域,兜鍪旧将门。
毁家万金尽,报国寸心存。
海上归苏武,昭关出伍员。
馀生满腔血,犹得洒中原。

诗人林朝崧资料

哭伯兄萨堂·一战惊西域作者林朝崧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 查看详情>>

林朝崧古诗词作品: 《台中遇郑君贻林及同社庄君太岳赋赠》 《凌云磴·盘空磴道草痕侵》 《病中呈谢四先生》 《四和香·倚仗看山山正睡》 《赠傅锡祺秀才》 《二叔祖母罗太恭人七十晋一寿诗》 《遥和施涵宇台南公馆即席原韵》 《寄上海俞生子渊》 《游仙词·三神山上遍题名》 《追怀刘壮肃公

哭伯兄萨堂·一战惊西域原文及翻译赏析

哭伯兄萨堂·一战惊西域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和张生七夕·日君行速月妃迟》 - - 李谷 - - 日君行速月妃迟,一月犹存一合时。颇怪天孙有何意,独将今夕以为期。
  • 古诗《题僧巨然长江万里图》 - - 汪广洋 - - 老禅好画如好禅,不到觉悟不肯息。一朝纵笔恣挥洒,万里长江落胸臆。我闻大江之水出岷山,汉江之水出嶓冢。两江合流东向趍,雾滃云蒸变俄顷。此图乃独见源委,岂与寻常画师比。地形笔势俱两全,白璧黄金谩堆几。又闻瞿塘之险天下无,江水倒泻山模糊。乌石滩高浪涛急,白帝城荒古木疏。枯...
  • 古诗《狎鸥亭·群生自知机》 - - 梅尧臣 - - 群生自知机,不可欺以异。此虽鸥与驯,鸥亦鱼所避。坐熊临碧水,安得同一致。然此海客心,还应无有愧。
  • 古诗《送李乔令北游兼寄程周量》 - - 陈子升 - - 八千里远谁堪客,第五名高尔过人。竹户闭曾因学道,金台到便不忧贫。阵寻涿鹿棋无敌,店倚蜚龙药有神。知向嘈嘈弦管里,细吟佳句属乡亲。
  • 古诗《春宵·花树含春丛》 - - 萧纲 - - 花树含春丛,罗帷夜长空。风声随筱韵,月色与池同。彩笺徒自襞,无信往云中。
  • 古诗《失调名·瑞霞成绮》 - - 无名氏 - - 瑞霞成绮。映舴艋棹轻,鲤鱼狂风起。
  • 古诗《集字联·洞云秘幽石》 - - 吴芝瑛 - - 洞云秘幽石;松月明层穹。
  • 古诗《柳·万缕千丝织暖风》 - - 朱淑真 - - 万缕千丝织暖风,绊烟留雾市桥东。砌成幽恨斜阴里,供断闲愁细雨中。
  • 古诗《挽董天鉴孝廉》 - - 张煌言 - - 入洛衣冠江左余,逋臣肯复待公车!风云早冷三鳣兆,日月长悬五马居。结客黄金良不易,修文白玉竟何如!茂陵今日皆禾黍,遗草空留封禅书。 
  • 古诗《杂诗·旭日临高城》 - - 陈恭尹 - - 旭日临高城,城中何浩浩。楼台动丝管,金碧相照耀。在野方为鱼,太康无乃早。浩歌感畴昔,瞻望淇园道。下有流汤汤,上有竹窈窈。河流日以溢,竹生日以老。
  • 古诗《豆叶黄/忆王孙·唐腔也为伯南赋早梅复和韵》 - - 张元干 - - 冰溪疏影竹边春。翠袖天寒炯暮云。雪里精神澹伫人。隔重门。宝粟生香玉半温。
  • 古诗《夜饮东湖酒家口占》 - - 何永沂 - - 前度垂杨前度风,春痕水色有无中。竹栏并倚人如醉,指点攀枝几树红。
  • 古诗《辱牛仆射一札寄诗篇遇物寄怀情》 - - 白居易 - - 风云聚散期难定,鱼鸟飞沈势不同。
  • 古诗《次韵曹贰卿苦雪》 - - 潘希曾 - - 闭门风雪卧终朝,偶为诗筒引兴饶。便欲访朋千里去,宁知待伴几时消。寒深玉宇愁空阔,病减清樽坐寂寥。旧隐半荒归未得,多情犹谢小山招。
  • 古诗《菩萨蛮·五更才得朦胧睡》 - - 况周颐 - - 五更才得朦胧睡。梦中多少伤心事。残月乱啼乌。梦回钟动无。鸳衾空复暖。魂共炉烟断。何日是欢期。他生重见时。
  • 古诗《武昌射圃后山与江接走植柳竹方茂》 - - 薛季宣 - - 有欲即有累,无营了无为。且非割鸡宰,宁是牧羊儿。甲解木方遂,苞屯芽定萎。江山万里道,好去莫迟疑。
  • 古诗《寿张京尹·欲颂公侯学鲁人》 - - 彭龟年 - - 欲颂公侯学鲁人,怕冲大尹罢能吟。亦知已有长生诀,四益斋中四益箴。
  • 古诗《怀苏门山·昔在新中日》 - - 晃冲之 - - 昔在新中日,苏门岁一游。石连沙凿凿,水绕竹悠悠。丘壑从兹得,江山及此不。吾衰思卜筑,城阙恨淹留。
  • 古诗《独步寺前待斯远不至》 - - 赵蕃 - - 隔墅鸡啼午,经檐鸟唤春。 静中成野步,老去得閒身。 咫尺频相觅,追随定几晨。 村中应倍忆,海内复谁亲。
  • 古诗《晚秋野兴·彻底无能彻骨贫》 - - 陆游 - - 彻底无能彻骨贫,自怜虚作六朝民。 学因病废捐长日,志与年衰媿古人。 露湿乱萤飞暗庑,霜清饥雀噪空囷。 一生眼境常如此,草赋凭谁问大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