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杜牧的诗 > 哭李给事中敏·阳陵郭门外原文及翻译赏析

哭李给事中敏·阳陵郭门外

朝代:唐代诗人:杜牧时间:2017-05-04
阳陵郭门外,陂阤丈五坟。
九泉如结友,兹地好埋君。

诗人杜牧资料

哭李给事中敏作者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查看详情>>

杜牧古诗词作品: 《张好好诗》 《题桐叶·去年桐落故溪上》 《帘·徒云逢剪削》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秋感·金风万里思何尽》 《屏风绝句·屏风周昉画纤腰》 《安贤寺·谢家池上安贤寺》 《醉题·金镊洗霜鬓》 《池州清溪》 《寄桐江隐者

哭李给事中敏·阳陵郭门外原文及翻译赏析

哭李给事中敏·阳陵郭门外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晚眺·万户炊烟升》 - - 袁枚 - - 万户炊烟升,化作一疋布。谁家举火迟,老鸦知其故。
  • 古诗《百花洲春行·湖波滟滟漾银塘》 - - 林则徐 - - 湖波滟滟漾银塘,水榭亭亭出粉墙。泼翠林峦涵镜影,踏青罗绮簇衣香。轻桡乍过游鱼跃,短棹斜分宿鹭藏。骀荡春光游更好,莫因消夏始招凉。
  • 古诗《丁未春日瓶中梅殊未开》 - - 范成大 - - 夜雪腊前冻,朝阳春后苏。人怜疏蕊瘦,花笑病翁臞。露白能多少,寻春似有无。诗催全不力,煮水换铜壶。
  • 古诗《集苏轼诗联·手植数松今偃盖》 - - 岑雨岩 - - 手植数松今偃盖;寺藏修竹不知门。
  • 古诗《五月十三日偶成》 - - 陈必复 - - 富贵真同一蚁丘,宠荣多处独多忧。静观草木自生意,晚爱溪山多胜游。竹岂有情那得醉,鸡宁解语亦能愁。纷纷数子成何事,只合求田问舍休。
  • 古诗《铁马·一簇敲风百炼成》 - - 戚继光 - - 一簇敲风百炼成,中宵惊起玉关情。总然用尽檐前力,应是无心为利名。
  • 古诗《赠外弟子津·孤峤浮沧海》 - - 溥儒 - - 孤峤浮沧海,应无雁北飞。京华谁不恋,国破汝安归。别绪生杯酒,愁心减腰围。横琴弹一曲,流恨满金徽。
  • 古诗《八月十五夜儿辈试毕宿浮翠堂家宴对月》 - - 张萱 - - 露下天高夜色新,林光掩映水粼粼。九霄正喜无纤翳,万里同看已满轮。桂阙影随飞盖客,冰壶寒对弄珠人。应怜此夕高寒处,好与霜娥仔细论。
  • 古诗《拟古·我本贱贫者》 - - 李昌祺 - - 我本贱贫者,栖栖在蓬茨。蓬茨何所乐,吾心自孳孳。人言青山巅,玉髓閟在斯。服食仙立成,深惭禀凡姿。何如任其性,隽味古文辞。仰止曲肱叟,舍此吾谁师。
  • 古诗《竹·春雨蛟龙变》 - - 解缙 - - 春雨蛟龙变,不妨苔藓侵。苍苍孤直者,空洞本无心。
  • 古诗《光复纪念亭联》 - - 回澜阁主人 - - 我辈复登临,壶觞须就陶彭泽;群公有惭色,勋业终归马伏波。
  • 古诗《后数日雪再作》 - - 赵鼎 - - 三见江南白,端来伴酒樽。作寒催岁暮,流润压冬温。云卧山容湿,天低水气昏。东风犹有信,昨夜到前村。
  • 古诗《诗酒琴棋客和年兄雍都堂》 - - 区元晋 - - 何处能忘琴,郑声乱雅甚。松涛泻空山,天籁发孤枕。哑喔听鸟啼,氤氲探梅朕。舜风蔼七弦,兴剧故难禁。
  • 古诗《碧城·对影闻声已可怜》 - - 李商隐 - -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 古诗《台城路·苔》 - - 刘炳照 - - 小楼连夜听春雨。空庭湿阴浓聚。石润青肤,风梳翠发,遥界斜阳归路。寻芳几度。任点缀残红,落花如许。梦醒酴醾,水绵无意羂飞絮。游踪层记共驻。认莲钩浅印,香径閒步。断碣㩻樯,危阑卧地,绕遍愁痕如缕。青钱可数。待吹送东风,买春常住。绿字模黏,壁间留旧句。 ...
  • 古诗《香林洞·幽香来近远》 - - 郭祥正 - - 幽香来近远,此洞接蟾宫。欲借飞翰去,聊乘桂子风。
  • 古诗《郊居·清溪荷叶过人头》 - - 张问陶 - - 清溪荷叶过人头,人倚高寒水上楼。红树倒吹三日雨,黄花补种一篱秋。蛮奴飞鞚学盘马,老妪隔林呼饭牛。坐看儿童皆楚语,几如贾岛客并州。
  • 古诗《永遇乐·曲径通幽》 - - 李弥逊 - - 曲径通幽,小亭依翠,春事才过。看笋成竿,等花著果,永昼供闲坐。苍苍晚色,临渊小立,引首暮鸥飞堕。悄无人,一溪山影,可惜被渠分破。 百年似梦,一身如寄,南北去留皆可。我自知鱼,翛然濠上,不问鱼非我。隔篱呼取,举杯对影,有唱更凭谁和。知渊明,清流临赋,得似恁麽。 ...
  • 古诗《和吴达夫见过留题》 - - 贺铸 - - 雀罗门巷不容车,杖履相过一试茶。 後日相思会乘兴,五云溪上是侬家。
  • 古诗《挽大姊》 - - 陈独秀 - - 兄弟凡四人,惟余为少焉。 长兄殁辽东,二年共和前。 二姊老故乡,死已逾廿年。 大姊今又亡,微身且苟延。 大姊幼勤谨,祖父所爱怜。 及长适吴门,事姑姑称贤。 相夫营市贾,勤俭意拳拳。 夫亡教子女,商读差比肩。 余壮志四方,所亲常别离。 抗战军事起,避寇群西移。 率家奔汉皋,姊颜犹未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