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杨万里的诗 > 灵山·饶水回回转原文及翻译赏析

灵山·饶水回回转

朝代:宋代诗人:杨万里时间:2023-04-07
饶水回回转,灵山面面逢。
展成青步障,敛作碧芙蓉。
变态百千样,尖新三两峰。
远看方更好,还隔翠云重。

诗人杨万里资料

灵山·饶水回回转作者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 查看详情>>

杨万里古诗词作品: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跋眉山程仁万言书草》 《池亭·小沼才阶下》 《溪行险绝·山不人烟水不桥》 《送刘茂材主簿之官理定》 《寄广东提刑林谦之司业》 《霜夜·月影全无只有星》 《罗溪望夫岭·行役家家寄刀尺》 《中秋前一夕携酒与子仁侄登多稼亭》 《游西湖·春光欲动意犹迟

灵山·饶水回回转原文及翻译赏析

灵山·饶水回回转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题张乐宴宾图所画为孙渊翁在毕秋帆幕中事时渊翁没已九年矣》 - - 顾千里 - - 关中白下两前尘,图画风流见倍新。今日登楼唯一哭,了无人后更依人。
  • 古诗《望江南·秋明老》 - - 姚鹓雏 - - 秋明老,点笔发春妍。侧帽红楼微醉后,拖筇芳草短篱前。花气淡于烟。
  • 古诗《次韵元司理元夜三绝》 - - 周紫芝 - - 火龙衔烛御城游,喜入升平四百州。惆怅长安今夜月,为谁重上汉宫楼。
  • 古诗《补陀岩颂·脩罗身量等须弥》 - - 黄庭坚 - - 脩罗身量等须弥,入藕丝孔逃追北。补陀岩下不战人,八万魔军皆解甲。
  • 古诗《御园牡丹·云里帝城绮树装》 - - 林熙春 - - 云里帝城绮树装,莫春春色擅姚黄。谁云芍药能堪侍,始信芙蓉远避芳。禁苑栽培成锦绣,瀛州歌咏尽笙簧。良辰怎令花神笑,相与同称万岁觞。
  • 古诗《挽张之洞联·四十年尽瘁鞠躬》 - - 安钟愭 - - 四十年尽瘁鞠躬,每饭不忘天下计;廿二省内忧外患,遗章犹系老臣心。
  • 古诗《兰溪道中怀远》 - - 朱彝尊 - - 近郭开门一水居,别来消息近何如。银丝细鲙兰江鲤,不见佳人锦字书。
  • 古诗《半径樵归·惠阳十万家》 - - 吴高 - - 惠阳十万家,采薪皆此处。荷叶盖头归,知是前山雨。好鸟如有情,对人相慰语。明日仍复来,山灵不厌汝。
  • 古诗《咏龙兰·挂壁怜葱茜》 - - 黄衷 - - 挂壁怜葱茜,龙名不浪呼。讵能辞雨露,且免混泥涂。根抱阴晴候,神疑变化俱。随风香亦古,端可狎潜夫。
  • 古诗《从军曲·三军矢刃尽》 - - 屈大均 - - 三军矢刃尽,北首争死敌。腐肉委沙场,乌鸢不敢食。
  • 古诗《清舒山馆·山馆重来启碧疏》 - - 乾隆 - - 山馆重来启碧疏,清秋景色果清舒。岩风送爽辞纨扇,林鸟衔花下玉除。泉出石甘堪酌茗,松依庭茂称翻书。今年颇觉吟情懒,于此婆娑一起予。
  • 古诗《送范令巽之赴陕县》 - - 强至 - - 陕人西望眼,唯认马蹄东。柳县追陶令,棠郊谒召公。问农游手劝,听讼下情通。千载莱芜后,传家有素风。
  • 古诗《玉虚洞·古木阴森一望平》 - - 张文耀 - - 古木阴森一望平,雨馀苍翠落秋泓。玉虚山上仙人掌,片片芙蓉插太清。
  • 古诗《李时佩坐上留别》 - - 边贡 - - 兰叶荷花香满庭,坐来炎雨霁空冥。帘开高栋一星出,酒对故人双眼青。沙柳阴森如待折,候虫凄断若为听。间从聚散看身世,天际浮云水上萍。
  • 古诗《咏怀次韵·不问青天拟问谁》 - - 王夫之 - - 不问青天拟问谁,孤琴摇曳动清脾。雷声偶逐片云起,轻碧无劳过雨疑。几有一沤生旧处,笑看新叶发残枝。逢人持此閒供具,啼笑当前换两眉。
  • 古诗《漂母祠·一饭且知报》 - - 钱大昕 - - 一饭且知报,宁忘推食恩。少年轻国士,老母识王孙。惠比千金重,名将百代存。娥姁亦巾帼,钟室泪空吞。
  • 古诗《踏莎行·丁未秋夕,石湖醉泊,登千岩观玩月,有忆昔年连棹之游》 - - 郑文焯 - - 桂影筛金,竹声碎玉。西风凉到文波縠。镜花曾见夜妆红,岩霏不上秋眉绿。踏月溪桥,题云礀屋。伤心易触登临目。清歌如水梦如尘,旧游肠断无因续。
  • 古诗《守夜人》 - - 余怒 - - 钟敲十二下,当,当我在蚊帐里捕捉一只苍蝇我不用双手过程简单极了我用理解和一声咒骂我说:苍蝇,我说:血我说:十二点三十分我取消你然后我像一滴药水滴进睡眠钟敲十三下,当苍蝇的嗡鸣,一对大耳环仍在我的耳朵上晃来荡去...
  • 古诗《春日六言·谩道三阳交泰》 - - 刘克庄 - - 谩道三阳交泰,绝无一客来临。 仲尼于复卦见,子美云人日阴。
  • 古诗《新年·嗟以龙钟身》 - - 贾岛 - - 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