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陈洵直的诗 > 龙蜕洞·一穴中通百尺湫原文及翻译赏析

龙蜕洞·一穴中通百尺湫

朝代:宋代诗人:陈洵直时间:2018-01-14
一穴中通百尺湫,骨寒空蜕洞门秋。
鳞潜变化疑相近,贝阙珠宫入海求。

诗人陈洵直资料

龙蜕洞·一穴中通百尺湫作者陈洵直

陈洵直,号南渠居士。生平不详。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曾游大涤山(《洞霄诗集》卷五赵汝湜《敬和九锁步虚词并引》)。今录诗三十五首。..... 查看详情>>

陈洵直古诗词作品: 《祥光亭·金色辉祥发洞灵》 《归云庵·聚散空中不可期》 《洞微锁·嘉遁仰灵范》 《龙蜕洞·一穴中通百尺湫》 《石室·琅玕蕊笈藏幽谷》 《飞鸾锁·琅轩列朱房》 《朝元锁·矫首太霞真》 《石室·石梯之字上青峰》 《九锁步虚词·第七洞微锁》 《九锁步虚词·第九朝元锁

龙蜕洞·一穴中通百尺湫原文及翻译赏析

龙蜕洞·一穴中通百尺湫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还琴诗。赠崔巨龙》 - - 李奎报 - - 书生不合学伶官,拙政那期单父弹。暂借旋还缘底事,无人倾耳听高山。
  • 古诗《刮鼓令·外》 - - 邵璨 - - 外:当时赴选场。念萱亲独在堂。蒙抚养劬劳难报。又荷诗书教子方。贴:敢是你兄弟都得中试了。外:双桂喜联芳。贴:你哥哥中第几名。外:吾兄幸然名魁虎榜。贴:孩儿。你中第几名。外:孩儿名忝探花郎。贴:你怎的先回外:中榜之后。一同哥哥上表乞恩归省。哥哥被留在朝选用。独放我回。。...
  • 古诗《新春万寿山·节后兼欣雪后来》 - - 弘历 - - 节后兼欣雪后来,寿山韶景值初开。阳林珠缀欲垂颗,阴岭玉铺未化皑。活水已从涧口落,嫩金微摇柳梢才。情知烂漫无多待,花信宁须羯鼓催。
  • 古诗《紫芝径·万壑千岩里》 - - 陈颢 - - 万壑千岩里,幽深一径通。紫芝生奕奕,香雾湿濛濛。托隐商颜迹,遗芳谢氏风。肯容閒客采,短策儗相从。
  • 古诗《过景隆池·雨花风叶堕芳池》 - - 朱诚泳 - - 雨花风叶堕芳池,景物凄凉石兽危。策马更从原上看,斜阳满地照残碑。
  • 古诗《题度仪堂·屡赏中秋月》 - - 张继先 - - 屡赏中秋月,山堂亦怅哉。暂居行百日,常觉近三台。大木声深夜,脩篁荫静阶。倘非能自度,何以见归来。
  • 古诗《思惟相观音赞》 - - 释心月 - - 燕语莺吟,鸦鸣鹊噪。声有差殊,闻无颠倒。闻性既寂,声尘亦空。一点悲心,在处圆通。
  • 古诗《重过京口竹林寺》 - - 吴保华 - - 悠悠竹林寺,好证去来因。山色无今古,人寰有旧新。溪风清可漱,园鹤语来驯。欲极探幽兴,何辞数问津。
  • 古诗《咏史·建光悖祖德》 - - 刘基 - - 建光悖祖德,封爵逮阉竖。忠良坐荼毒,陨涕盈道路。南巡既不返,狡窟宁久固。功成十九侯,事巳非细故。况闻用骨鲠,乃以浮阳疏。中官既世袭,山阳更娇妒。时事亦可知,君子独未寤。美哉吴长史,衡门掩秋露。...
  • 古诗《感事偶书·壮心一片今犹昔》 - - 黄仲昭 - - 壮心一片今犹昔,浮世多岐自町畦。巷伯谩劳伤贝锦,伏波谁与辨文犀。从来山水知音少,何怪雌雄过眼迷。赖有婵娟天际月,夜深还照小窗西。
  • 古诗《如春轩·槛前摇绿玉》 - - 释德洪 - - 槛前摇绿玉,杯面吹红鳞。主人饱谈笑,和风熏坐宾。但觉天宇迥,尘滓欲清辰。虽非曲水会,自是斜川人。
  • 古诗《万柳庄为滁阳朱挥使赋》 - - 张弼 - - 闻说滁阳万柳庄,行行十里绿阴凉。起居不放蝉声聒,攀折当思马足忙。陶令门前新景物,亚夫营里旧风光。平生笑杀桓司马,空向江潭叹夕阳。
  • 古诗《七日树介·千松凛凛清霜戟》 - - 沈周 - - 千松凛凛清霜戟,万竹森森白玉殳。无数小儿相怪问,老夫搔首但邾娄。
  • 古诗《宝月师刻予旧题以寄因书二绝》 - - 王十朋 - - 册府经年已倦游,梦魂随雁到峰头。山中老宿如相问,为道归期不待秋。
  • 古诗《朱舍人韵·槐厅薇省接良游》 - - 孙星衍 - - 槐厅薇省接良游,客里逢秋且赋秋。犹有名山书未著,抽簪却待返沧洲。
  • 古诗《过雨·自落山边日》 - - 周紫芝 - - 自落山边日,孤飞雨后云。树将风报客,天遣月争曛。诗苦穷堪忍,胡强老怕闻。残更随梦尽,长日与愁分。
  • 古诗《仙观搆云际,危级百层上。其后列重峦,排空伫高朗》 - - 李宪噩 - - 崎岖造绝顶,险尽得平壤。是时山雨过,峰壑竞秋爽。览眺无不及,稍稍襟怀敞。临风忽慨然,吾友竟长往。
  • 古诗《秋日小雨·白鹭裴佪花鸭游》 - - 完颜璹 - - 白鹭裴佪花鸭游,城南城北几汀洲。绿荷风底飞来雨,做弄今年甲子秋。
  • 古诗《久雨六言·初疑瓠子堤决》 - - 刘克庄 - - 初疑瓠子堤决,又恐娲皇石穿。 已是吹翻茅屋,那堪流了葑田。
  • 古诗《送客·若论秋思人人苦》 - - 雍陶 - - 若论秋思人人苦,最觉愁多客又深。 何况病来惆怅尽,不知争作送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