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郭应祥的诗 > 满江红·七帙华年原文及翻译赏析

满江红·七帙华年

朝代:宋代诗人:郭应祥时间:2018-03-04
七帙华年,这强健人谁得似。还又见设弧令旦,秋风生桂。教子已成森砌玉,弄孙仍得追风骥。更後堂深处著婵娟,笙歌沸。
香叆篆,杯浮蚁。欢意洽,酡颜醉。有静中日月,闲中天地。不必亲扶灵寿杖,何须远挹浮丘袂。看蟠桃著子又开花,三千岁。

诗人郭应祥资料

满江红·七帙华年作者郭应祥

郭应祥,字承禧,号遁斋,临江军(今江西省清江)人。生于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年)。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淳熙八年进士。尝官楚、越间。有《笑笑词》一卷。其他事迹不可考。应祥能词,有笑笑词一卷,《文献..... 查看详情>>

郭应祥古诗词作品: 《生查子·谢德操席上次卢守韵》 《柳梢青·两邑大夫鞭春之集城南主人张澧州有词次其韵》 《减字木兰花·栖鸾高士》 《浣溪沙·屈指中秋一日期》 《生查子·银烛印红衫》 《菩萨蛮·三月六日静胜小集》 《踏莎行·露湿冠巾》 《减字木兰花·戏万安胡簿》 《菩萨蛮·当年瑞雪多盈尺》 《菩萨蛮·去年持酒为君寿

满江红·七帙华年原文及翻译赏析

满江红·七帙华年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中年·万象如流水》 - - 张问陶 - - 万象如流水,寻源遂有源。修心参内学,经世耻空言。晓漏趋清禁,荒云锁故园。斤斤谋禄养,不是恋华轩。
  • 古诗《迎仙客·你两个元同舍》 - - 佚名 - - 你两个元同舍。本儒流。那白捉鬼比小卿不姓苏比玉仙不姓周。双通叔一般双。柳耆卿同是柳。柳殿试实止望明月玩江楼。双解元乾闪在金山后。
  • 古诗《宿洪山寺·了了浑忘色与声》 - - 庄昶 - - 了了浑忘色与声,朝来谁梦复谁醒。五根七窍休疑我,同向白牛车上行。
  • 古诗《西樵与蒋道林诸游者》 - - 湛若水 - - 西樵等山耳,君来四千里。一来即一去,去来有何意。大科见日台,共坐了大事。收拾到山时,明日书难寄。
  • 古诗《衢州道中·生色蔷薇插鬓斜》 - - 郑会 - - 生色蔷薇插鬓斜,闲随女伴摘新茶。回头见客低头笑,却拾残花贴面花。
  • 古诗《仿云汉诗体敬制雩祭乐章以申诚恳》 - - 乾隆 - - 权舆粒食,实维后稷。百王承之,永奠邦极。惟予小子,临民无德。敢懈祈年,洁衷翼翼。命彼秩宗,古礼是式。
  • 古诗《浣溪沙·袅袅西风吹草黄》 - - 刘基 - - 袅袅西风吹草黄,疏疏零雨泫花妆。惊寒鹦鹉唤人忙。雁影两行冲月落,虫声一部和更长。博山烟冷思茫茫。
  • 古诗《杂诗·共约护芳菲》 - - 陈永正 - - 共约护芳菲,留与明朝好。不敢撷花枝,为汝簪碧草。
  • 古诗《蝶恋花·五色蝴蝶》 - - 赵友兰 - - 楼畔犹馀金谷恨。十斛量珠,买得香魂醒。吹水差差添碧晕。苔痕浸入菱花镜。帘外东风凭扫径。拾翠相邀,休误寻芳信。一掬盈盈谁与赠。缀钗飞上轻蝉鬓。
  • 古诗《采桑子·双螺未学同心绾》 - - 晏几道 - - 双螺未学同心绾,已占歌名。月白风清,长倚昭华笛里声。知音敲尽朱颜改,寂寞时情。一曲离亭,借与青楼忍泪听。
  • 古诗《从人觅山水扇》 - - 饶节 - - 少壮崎岖山水间,短衣楚制略胜寒。年来疲病归期堕,只乞君家便面看。
  • 古诗《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 - - 包佶 - - 苍苍五老雾中坛,杳杳三山洞里官。手护昆崙象牙简,心推霹雳枣枝盘。春飞雪粉如毫润,晓漱琼膏冰齿寒。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 古诗《河间道中·犹复驱车去》 - - 谢遴 - - 犹复驱车去,行踪何处留。闾阎移马厩,市井割鸿沟。草湿王孙泪,尘淹季子裘。那堪鬼车鸟,风雨夜啾啾。
  • 古诗《渔歌子·年酒半酣》 - - 张炎 - - □□□年酒半酣。知鱼知我静中参。峰六六,径三三。此怀难与俗人谈。
  • 古诗《张设·晋帝当时自不君》 - - 史浩 - - 晋帝当时自不君,却将步障助骄臣。石崇不为绿珠死,天谴穷奢故殡身。
  • 古诗《过三沱·舟从三峡过三沱》 - - 王十朋 - - 舟从三峡过三沱,柳岸人家转盼过。莫惜慇勤问舟子,江边好处亦无多。
  • 古诗《湖神祠壁间一诗曰落尽樱桃燕子来水亭》 - - 黄侃 - - 谁向湖亭得句来,墨痕犹未罩轻埃。销魂晋苑无情水,伤乱秦川贵胄才。曝药如闻吟小海,弯弓空计畏轩台。莺花烟柳年年在,若比青芜意未哀。
  • 古诗《柳枝词·不同桃李驻颜难》 - - 毕慧 - - 不同桃李驻颜难,一色长条春未残。帘外子规啼不住,纷纷红雨倚栏看。
  • 古诗《蝶恋花·日暮园林花似霰》 - - 吕思勉 - - 日暮园林花似霰。皓齿明眸,何处闲相见。枝上流莺千百啭。新声似怨韶光换。楼上有人双泪眼。望断天涯,人比天犹远。蝶乱蜂狂浑不管。飞飞还向深深院。
  • 古诗《钟山即事》 - - 王安石 - -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