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陈郁的诗 > 毛梧竹惠诗真韵答赠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梧竹惠诗真韵答赠

朝代:宋代诗人:陈郁时间:2018-03-20
三衢不住住王城,因向江湖得令名。
朝士有书常倦答,骚坛分韵每先成。
事临口画无遗策,交以心期肯待盟。
贻我高吟粘屋壁,琅篇珠字照山楹。

诗人陈郁资料

毛梧竹惠诗真韵答赠作者陈郁

陈郁(1184-1275)字仲文,号藏一。江西临川人。陈世崇之父。并称临川二陈。南宋著名诗人。文学优异。应宋理宗命记天竺华严阁受赏识,特旨以布衣充辑熙殿应制。景定间为东宫讲学堂掌书兼撰述。始末略见..... 查看详情>>

陈郁古诗词作品: 《赠丝桐墨蕙吕能甫淮东制阃之客》 《郭戆庵惠诗为谢》 《为证无得赋竹山》 《以七字律羽扇赠行》 《送诗友归西湖》 《次韵赠张秋岩》 《句·煖爆花岩日》 《观铸剑·良铁曾收汉益州》 《东园书所见·娉婷游女步东园》 《送诗友归西湖

毛梧竹惠诗真韵答赠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梧竹惠诗真韵答赠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感兴·膏车迈行役》 - - 郑道传 - - 膏车迈行役,登彼太行山。黄流奔其下,顾瞻三亳间。茫茫皆异国,双坟对巍然。且问何代人,龙逢与比干。不忍宗国坠,忠义裂心肝。手排阊阖门,抗辞犯主颜。自古有一死,偷生非所安。寥寥千载下,英烈横秋天。 ...
  • 古诗《投子下绳床立》 - - 释守卓 - - 爱向江边弄钓丝,碧潭深处有嘉鱼。钩头不是无香饵,个底如何钓得渠。
  • 古诗《陈东桥招饮秋庐》 - - 朱琦 - - 寒烟开别墅,落日坐疏楹。饮少客亦醉,树多秋有声。琴尊王冕宅,画史子云觥。笑语见滋味,归途踏月行。
  • 古诗《扈从至西城道中作》 - - 吕颐浩 - - 霜风捲雾散,天日增光明。警跸转前路,百鸟相和鸣。边尘暗长淮,今岁幸西城。野店翠华过,纵观满檐楹。丰年高廪多,薄饭犹香粳。衰钝犹何者,厚颜羞大烹。盐梅乏滋味,终恐伤和羹。干戈几时休,忧国心如酲。归欤魏阙念,老矣沧洲情。勉力谓诸将,为时请长缨。...
  • 古诗《论水红色·水红须尾水红衣》 - - 贾似道 - - 水红须尾水红衣,白肚团员模样奇。班点一些浑不染,傍人号作杜公儿。
  • 古诗《和叔平少师见示知足吟谈宗旨也》 - - 张方平 - - 昨日看公知足吟,寂然不动至人心。视身无实元泡幻,观世皆空谩古今。忽忽岁穷驹度隙,尘尘事过鸟遗音。从来两个泥牛斗,一任相将入海深。
  • 古诗《还乡有感·竹马儿童已失真》 - - 黄裳 - - 竹马儿童已失真,且寻春色莫寻人。溪山不似当时见,只为交游半是尘。
  • 古诗《结带巾·头巾带》 - - 无名氏 - - 头巾带。谁理会。三千贯赏钱,新行条例。不得向后长垂,与胡服相类。法甚严,人尽畏。便缝阔大带,向前面系。和我太学先辈,被人呼保义。
  • 古诗《三门集津图·津门未为天下险》 - - 阎长言 - - 津门未为天下险,勿作骇相观兹图。偃月堂中李林甫,有人能写此心无。
  • 古诗《寄蒲城宋白小著》 - - 田锡 - - 春日闲销一局棋,春愁还得数篇诗。高吟大醉何人问,英略雄图久已知。破产虽无容足所,丈夫岂合以家为。时来富贵终须有,懒学梁鸿赋五噫。
  • 古诗《送四镇薛侍御东归》 - - 岑参 - - 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
  • 古诗《又次王醇甫闻人主簿》 - - 项安世 - - 眄柯陶令喜归园,莹玉灵均恨变丹。朝饮夕餐和露摘,东篱南岫带云看。仙方旧说南阳寿,异色新添霅水寒。谁道王郎偏爱竹,也来同枕效今潘。
  • 古诗《登楼·久不登楼望》 - - 郑梁 - - 久不登楼望,江天别样清。朔风寒有色,西日照多情。木落山馀骨,村空水作声。倚窗看未倦,林月一轮明。
  • 古诗《如归亭·日脚青山晚半藏》 - - 许申 - - 日脚青山晚半藏,水遥天远岸无厢。云边一叶来何处,认是宣州出浦航。
  • 古诗《山居首夏示外孙陈祖兰》 - - 李祁 - - 山前山后翳蒙茸,荆棘藤梢谩作丛。愿得长年撑饱饭,自锄烟雨种高松。
  • 古诗《边词·夜夜眠庐帐》 - - 屈大均 - - 夜夜眠庐帐,朝朝控橐驼。边沙尝似雪,塞水忽成河。战士黄羊饭,筝人白马驮。威名想蓝玉,铁券勒功多。
  • 古诗《受诏俟代先遣家人南归发后一日寄内七言》 - - 刘敞 - - 年长渐难禁远别,宵长初信有相思。天寒展转不得寐,一夜风吹庭树枝。
  • 古诗《杂事诗·倚天铜佛古于树》 - - 黄遵宪 - - 倚天铜佛古于树,挂月玉镜寒生苔。对人露立总不语,曾见源平战斗来。
  • 古诗《赠天池寺觉翁圆上人》 - - 董嗣杲 - - 单起浯溪寺,禅栖主簿峰。 收诗入顽石,礼塔趁昏钟。 好古心何癖,观空语更慵。 觉翁才觉处,明月出孤松。
  • 古诗《虞僧儒辟谷灵隐山赋寄》 - - 如愚 - - 不饭凡僧饭圣僧,若为辟谷碧山层。 洞云溪水皆相食,却道人间饱爱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