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乾隆的诗 > 梅·贞姿宜雪后原文及翻译赏析

梅·贞姿宜雪后

朝代:清代诗人:乾隆时间:2023-04-05
贞姿宜雪后,芳信报春前。
澧皋将洛浦,可以结忘年。

诗人乾隆资料

梅·贞姿宜雪后作者乾隆

乾隆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 查看详情>>

乾隆古诗词作品: 《惠山园·墨妙轩》 《舟过万寿寺·露虫声里岸旋移》 《题纳翠楼·楼名纳翠岂虚言》 《丰泽园演耕·岁举何须习》 《景明楼赏荷·层构巍临内外湖》 《祈谷斋居·微霰虽飘望密零》 《赐直》 《文徵明松阴听瀑图》 《是日宴间复成六韵》 《玉冠峰·一峰高下叠

梅·贞姿宜雪后原文及翻译赏析

梅·贞姿宜雪后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寄表丈彭文敬公灵右诗》 - - 江湜 - - 荐士不彻天,时也我有命。终感廿年知,心亲非貌敬。燕闽五千里,道远贼又盛。欲会正人葬,恶由海之径。寄诗侑清酌,苦语神其听。
  • 古诗《初到毗陵·献岁涉重江》 - - 刘敞 - - 献岁涉重江,仲春安我居。众物已熙熙,新花生绕庐。解装慰羁旅,置此琴与书。稍稍道吾真,幽襟得轩虚。颇闻兰陵俗,尚有荀卿馀。文章幸仰止,夙好今欲摅。膏雨复应候,带经得耕锄。歌成拟焱氏,赋就期相如。出处方自尔,名声亦从渠。无烦畏礨民,屑屑俎豆予。...
  • 古诗《春晓曲·金台烛尽麝光寒》 - - 王龙起 - - 金台烛尽麝光寒,锦帐罗帏绣被单。洞房寂莫不忍睡,起看北斗横栏杆。阑干倒影珠帘揭,铜龙夜泣声初歇。杨柳枝头生冷烟,芭蕉叶上留残月。广阁高楼临大路,碧窗画栋连朱户。杳杳阶除千朵花,曲曲屏风半边树。树树花枝啼鸟多,花开花落春风和。长衫小袖未梳洗,露气含香湿绮罗。为谁脉脉愁...
  • 古诗《如梦令·皇统年时饥饿》 - - 丘处机 - - 皇统年时饥饿。万户愁生眉锁。有口却无餐,滴泪谩成珠颗。灾祸。灾祸。灾祸临头怎躲。
  • 古诗《赠左学谦联·卜式输财汉牧子》 - - 唐晋棠 - - 卜式输财汉牧子;弦高卫国郑商人。
  • 古诗《教师八章·资金、薪金》 - - 卢青山 - - 骄盘帷幄挥朱者,认去曾多案下徒。教育资金挪复减,人民事业本耶馀?更无薪到三年债,但有楼升百货橱。觅古何如检时报,篇篇写满重师儒。
  • 古诗《既归家追作四章》 - - 卢青山 - - 山旁想亦住农家,小径人稀任草遮。只有清风来冉冉,吹莲叶后更吹花。
  • 古诗《辛丑除夕·雨雪徂年日》 - - 周霆震 - - 雨雪徂年日,乾坤厌乱馀。战争吴会阻,消息朔风虚。虎眩投眢井,燐冤集故墟。事机恒倚伏,天意竟何如。
  • 古诗《大行皇太后挽词》 - - 刘弇 - - 挚别王雎德,吁嗟卷耳心。轴回坤事退,波度月痕侵。金暗奁花涩,椒寒壁气沉。生平宗庙福,膏泽在民深。
  • 古诗《从驾顿上诗·中权临楚路》 - - 谢庄 - - 中权临楚路,前茅望吴云。冀马依风蹀,边箫当夜闻。
  • 古诗《题画·雾岫烟峦插碧空》 - - 曹廷梓 - - 雾岫烟峦插碧空,诛茅结广绿阴中。苔痕乱点参差石,竹影纷披淡荡风。十亩芳塘云树绕,半帘飞瀑野桥通。烦君添个寒江艇,容我疏狂下钓筒。
  • 古诗《复和仲蟠·一见春红意已舒》 - - 薛季宣 - - 一见春红意已舒,何须幻化入悬壶。含芳镇日香千和,作态临风色万殊。曲槛乍开金缕凤,清池斜照玉为凫。洛阳拟问门园在,王后如今解接无。
  • 古诗《青楼曲·青楼日暮按红牙》 - - 彭孙贻 - - 青楼日暮按红牙,急管催花月未斜。莫唱关山杨柳曲,应知荡子不思家。
  • 古诗《送德和弟归婺源》 - - 朱熹 - - 十舍辛勤触热来,琴书曾未拂尘埃。秋风何事催归兴,步出闽山黄叶堆。
  • 古诗《西势竹叶肥大,晋嘉于甘露寺泼墨写之,图成因题》 - - 饶宗颐 - - 暮雨催诗急,江风拂我衣。山寒人自瘦,地暖竹能肥。润叶和甘露,疏钟隐翠微。随缘有墨戏,不必更言归。
  • 古诗《题扇头·魏三句里数声橹》 - - 赵秉文 - - 魏三句里数声橹,秦七词中万点鸦。好在团团明月底,一弯流水几人家。
  • 古诗《十丈洞·水从洞口泻玻瓈》 - - 陈岩 - - 水从洞口泻玻瓈,松桧林中日影低。胜景略无人避世,始知不是武林溪。
  • 古诗《广州·地穷山亦断》 - - 陶弼 - - 地穷山亦断,烟水是封圻。外国衣装盛,中原气象非。
  • 古诗《春郊·青秧漫漫出初齐》 - - 王安石 - - 青秧漫漫出初齐,鸡犬遥闻路却迷。但见山花流出水,那知不是武陵溪。
  • 古诗《和季弟韵·天海凭高两杳茫》 - - 刘克庄 - - 天海凭高两杳茫,岂无容地着吾狂。 俗人不惯呼聱叟,明主何曾罪寝郎。 耕富春山能重汉,隐王官谷未忘唐。 自嫌老病疏溪墅,只靠邻僧守竹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