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高翥的诗 > 门径·门径萧然独自居原文及翻译赏析

门径·门径萧然独自居

朝代:宋代诗人:高翥时间:2018-05-29
门径萧然独自居,入无给侍出无车。
江湖故旧音尘绝,里巷游从酒盏疏。
豪举已抛三尺剑,神交惟有一床书。
吾兄折发家空谷,岁晚灯前最忆渠。

诗人高翥资料

门径·门径萧然独自居作者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余姚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 查看详情>>

高翥古诗词作品: 《古庙·古庙依乔木》 《小楼雨中·云浮江雨暗》 《雨中·霍地春归唤不应》 《即事·秋来高处不宜登》 《寂上人禅房·俗尘浮垢闭禅关》 《毋自欺斋夜宴》 《归寓舍·门前流水碧粼粼》 《雨中·霍地春归唤不应》 《李将·自小在行伍》 《春日即事·人间闲日月

门径·门径萧然独自居原文及翻译赏析

门径·门径萧然独自居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四照楼·秋水横素波》 - - 刘大观 - - 秋水横素波,群山入推荡。读书居此中,一览尽万象。
  • 古诗《读曲歌·可怜红罗色》 - - 陈子龙 - - 可怜红罗色,是侬泪时生。鬼火行古墓,照碑不分明。
  • 古诗《戊戌冬至节初赴朝天宫习仪》 - - 李东阳 - - 朝天宫阙路逶迤,帝遣儒臣下赤墀。礼重叔孙绵蕝地,恩同文德押班时。五更清漏闻鸡早,十里红尘恨马迟。馆局幸多閒岁月,敢言筋力是吾私。
  • 古诗《宝祐二年皇子冠》 - - 郊庙朝会歌辞 - - 玄衮黼裳,垂徽永世。勉勉成德,是在元子。胙土南宾,厥旨孔懿。充一忠字,作百无愧。
  • 古诗《尹先生入阁有诗次韵》 - - 程敏政 - - 六街欢动马蹄灰,共报先生入相来。兼傅青宫需大老,赞元黄阁藉英才。琪花瑞兆秋成稔,璧宿光腾夜色开。二十二年门下士,独惭疏劣负欧梅。
  • 古诗《葛坞作·笋鞭横出欲穿篱》 - - 董斯张 - - 笋鞭横出欲穿篱,松子才生鼠不知。细雨一林山鬼语,白鸥浴起葛公池。
  • 古诗《春末夏初闲游江郭》 - - 白居易 - - 闲出乘轻屐,徐行蹋软沙。观鱼傍湓浦,看竹入杨家。林迸穿篱笋,藤飘落水花。雨埋钓舟小,风飏酒旗斜。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淹留不知夕,城树欲栖鸦。
  • 古诗《次韵答泽老·高山不动白云深》 - - 邹浩 - - 高山不动白云深,一炷香凝弄水沉。欲去复留谁会意,黄鹂枝上啭新音。
  • 古诗《赋得六旬犹健亦天怜》 - - 屈大均 - - 黔娄未老已甘贫,莱子初衰始暖人。婚嫁少完须大耋,酥醪多酌望长春。先寒塞雁衔霜苦,欲曙天鸡唤日新。蓬鬓不劳青女点,蕙心方与翠娥亲。
  • 古诗《雨中道旁丛竹》 - - 杨万里 - - 竹色岂不好,道旁端可嗔。只教寒雨里,将冷洒行人。
  • 古诗《感事次曹霜厓韵》 - - 潘希曾 - - 记得仙人教下棋,应酬玄处在先知。错教费尽红尘力,犹有临终悔著时。
  • 古诗《奉题徐副相祝园修褉卷》 - - 朱彝尊 - - 右军但草兰亭序,不及群贤祓禊诗。输与先生鼠须笔,春风一一写乌丝。
  • 古诗《赠君锡即用其韵兼有以勉之》 - - 王彦泓 - - 珍重闲情肯浪痴,一回踪迹几回思。目成歌席先偷笑,泪尽离衫未解携。此日碧桃三度窃,何处琼树一枝移。怜君正在花秾处,莫到成阴却恨迟。
  • 古诗《江城子·小溪清浅照孤芳》 - - 赵长卿 - - 小溪清浅照孤芳。蕊珠娘。暗传香。春染粉容,清丽傅宫妆。金缕翠蝉曾记得,花密密过雕墙。而今冷落水云乡。念平康。转情伤。梦断巫云,空恨楚襄王。冰雪肌肤消瘦损,愁满地对斜阳。...
  • 古诗《杂题·檐溜停清泻》 - - 刘子翚 - - 檐溜停清泻,林声息怒号。 水浮秋色远,山带夕阳高。
  • 古诗《上元·谁将膏粥饭蚕师》 - - 王洋 - - 谁将膏粥饭蚕师,轻薄儿童觅彩衣。 游骑但知夸艳丽,祠门直莫欢寒微。 东城南陌春迷眼,逐马随车醉未归。 莫怪老翁闲坐久,鬅鬙灯火照柴扉。
  • 古诗《拟虹亭·父老桥边问我翁》 - - 黄梦得 - - 父老桥边问我翁,笑谈能办济川功。 水光碧界一千顷,晴影红翻二百弓。 好与诸公来玩月,方知此地亦垂虹。 乘风似有惊人语,高枕沧浪放眼空。
  • 古诗《呈林子方运使·去岁都城客》 - - 赵蕃 - - 去岁都城客,传闻召节驰。 深期遂披睹,得以叙乖离。 竟复参差是,空成怅望兹。 外台知不远,匹马敢言疲。
  • 古诗《题月落潮生图》 - - 张以宁 - - 参横天末树阴收,风响芦根海气浮。 笑语渐闻灯渐近,谁家江上早归舟?
  • 古诗《赠毛仙翁·宣州浑是上清宫》 - - 令狐楚 - - 宣州浑是上清宫,客有真人貌似童。绀发垂缨光髧髧,细髯缘颔绿茸茸。壶中药物梯霞诀,肘后方书缩地功。既许焚香为弟子,愿教年纪共椿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