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吴敬梓的诗 > 秣陵关·箯舆芳径草痕斑原文及翻译赏析

秣陵关·箯舆芳径草痕斑

朝代:清代诗人:吴敬梓时间:2023-04-07
箯舆芳径草痕斑,明庶风来渗客颜。
一带江城新雨后,杏花深处秣陵关。

诗人吴敬梓资料

秣陵关·箯舆芳径草痕斑作者吴敬梓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幼即颖异,善..... 查看详情>>

吴敬梓古诗词作品: 《贫女行·阿姊居然贾佩兰》 《东溪白云亭·东溪看朝隮》 《病中忆儿烺》 《题史铁力竹窗夜坐图》 《范进中举·范进进学回家》 《曹跃舟留宿南轩》 《天台红藤杖歌为姚文洁作》 《神弦曲并序·挟日兮朝暄》 《晓发姑孰道中》 《将往平山堂风雪不果

秣陵关·箯舆芳径草痕斑原文及翻译赏析

秣陵关·箯舆芳径草痕斑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秋怀次黄仲甄韵》 - - 李流谦 - - 畏日全无客到门,一溪閒与白鸥分。绕楼山色时时见,抱叶蝉声处处闻。战罢棋枰无宿恨,梦回茗碗有殊勋。力田尚可持门户,我欲归耕谷口云。
  • 古诗《狱中·千里寒城起暮烟》 - - 韩邦奇 - - 千里寒城起暮烟,蛩声断续恼人眠。披衣坐对青灯暗,步月愁看白雁还。永夜床头周易在,羁怀云外蜀山连。夏黄记取当年事,闻道应知愧昔贤。
  • 古诗《题佛印烧猪图为子瞻解嘲》 - - 汪琬 - - 任罨柴头火候前,坐中谈笑各欣然。也知不少盐和酱,肯羡诸方五味禅。
  • 古诗《颂古·正月孟春犹寒》 - - 释宝印 - - 正月孟春犹寒,从头万种千般。昨夜虚空落地,和风搭在阑干。
  • 古诗《画梅·花纵繁时影亦疏》 - - 凌云翰 - - 花纵繁时影亦疏,瑶台和月夜模糊。何人识得春风面,收拾馀香入画图。
  • 古诗《悼亡·衔石难教补恨天》 - - 吴锦诗 - - 衔石难教补恨天,伤心薄命有谁怜。向平事业安排了,愿守鳏居学老禅。
  • 古诗《五日杂言·黄绢光于楮》 - - 彭孙贻 - - 黄绢光于楮,辰砂莹若珠。共寻马道士,丹笔妙灵符。
  • 古诗《出东门行·出东门》 - - 汤珍 - - 出东门,何所之,倚行剑,对酒卮。耻为儿女泣相持,青春游子当及时。西指秦中道,北踰燕赵陲。陇首白云远,天涯紫雁悲。劝君不若返故乡,衡门之下堪栖迟。
  • 古诗《寄内·小叠红笺寄语频》 - - 彭孙遹 - - 小叠红笺寄语频,横云初破远山颦。玉宸昨夜亲传诏,夫婿承恩第一人。
  • 古诗《野泊·野外萧条灯火稀》 - - 严嵩 - - 野外萧条灯火稀,空江孤艇暂相依。年荒触目俱堪骇,隔岸燎原驱虎归。
  • 古诗《悼亡姬·约略流光事事同》 - - 厉鹗 - - 约略流光事事同,去年天气落梅风。思乘荻港扁舟返,肯信妆楼一夕空。吴语似来窗眼里,楚魂无定雨声中。此生只有兰衾梦,其奈春寒梦不通。
  • 古诗《冬日杂诗·霜酣槲叶一村明》 - - 厉鹗 - - 霜酣槲叶一村明,茅屋高低烟火生。多事墙头乌臼鸟,夜阑相答纺车声。
  • 古诗《奉送吴大司马还京·郑重京华入》 - - 屈大均 - - 郑重京华入,贤声答往钦。旁求三殿久,遗爱百蛮深。太岁仍金马,尚书亦竹林。风流殊不坠,晋代至于今。
  • 古诗《秋怀杂感·才华矜敏捷》 - - 戴亨 - - 才华矜敏捷,裘马斗缤纷。陇水原无定,初流势已分。苦心乖世好,老貌杂人群。自顾形骸秽,身藏岂用文。
  • 古诗《武昌刘长卿先生见访与谈啖河鲀鲙残作》 - - 王世贞 - - 问余何事忽轩渠,乐府刘生意气余。垂老数行游侠传,居平一纸绝交书。时清不救鮿生窘,事往那论剑术疏。偶为海王输俊味,对君犹忆武昌鱼。
  • 古诗《桃花·流水重杨拟若耶》 - - 李媞 - - 流水重杨拟若耶,绿阴深处小桥斜。春风不识谁家女,独立溪边自浣纱。
  • 古诗《昔游·二年六和塔》 - - 王季思 - - 二年六和塔,苜蓿充饥肠。夜深钟鼓歇,时闻狗肉香。寺僧为我言:鲁达此寂灭。“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千秋铁禅杖,首打山门折。大江仍东去,人物非南渡。月黑闻涛声,英魂应起舞。...
  • 古诗《赠节推学士》 - - 杨万里 - - 癸篇惊倒汉廷臣,一眼元无四海人。 天下无双聊小却,洛阳年少是前身。 云鹏飞上偏嫌早,雾豹深藏更几春。 宽作十年相见著,剩将风雪试松筠。
  • 古诗《千顷山·千顷山中月》 - - 吴珩 - - 千顷山中月,三黄顶上云。 相看无一语,今日喜逢君。
  • 古诗《塞下曲·结束浮云骏》 - - 高适 - -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