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刘克庄的诗 > 南山感旧·既具顶门眼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山感旧·既具顶门眼

朝代:宋代诗人:刘克庄时间:2017-10-10
既具顶门眼,逐得少林髓。
南山梵王宫,规模自唐始。

诗人刘克庄资料

南山感旧·既具顶门眼作者刘克庄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 查看详情>>

刘克庄古诗词作品: 《鹊桥仙·御屏录了》 《留之仙·闻说周仙有后身》 《十绝·即今江表尚恬熙》 《喜雨口号·谷贱如泥未一年》 《征妇词·诗云王赫怒》 《徐偃王庙·仁暴由来各异施》 《记汉事六言·始欲报五世相》 《陆贾·郦烹未久蒯几烹》 《挽黄德远堂长》 《环碧寒甚移宿客邸

南山感旧·既具顶门眼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山感旧·既具顶门眼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挽朴玉汝·冰妻玉婿两相宜》 - - 权万 - - 冰妻玉婿两相宜,荷父门庭出入时。中岁悲欢真孟浪,寤人庄惠已先知。
  • 古诗《同年谭综掾江陵》 - - 宋祁 - - 乡树湘云外,行辕楚塞东。不辞淹拔萃,聊欲辨无同。暝紫生寒岫,疏丹点暮枫。登楼有归讯,为附北归鸿。
  • 古诗《时人为屈突语》 - - 不详 - - 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 古诗《为黄理夫寿亲》 - - 湛若水 - - 得道彭祖先,失道殇子后。得失在一念,修短何足较。江南八百仙,仙仙可祝寿。何如握莫穷,天地共不朽。
  • 古诗《中秋醉后·顾影不成舞》 - - 赵鼎 - - 顾影不成舞,披襟欲御风。人怜经岁别,月与旧时同。鹤警露华白,鱼潜水鉴空。举杯还径醉,归梦广寒宫。
  • 古诗《松·弄影水将月》 - - 乾隆 - - 弄影水将月,结朋竹与松。圣人契理独,春日和诗重。老干偏宜覆,寒花不肯浓。依依投气味,落落洗心胸。
  • 古诗《挽赵子野母梁氏太夫人》 - - 刘宰 - - 元祐名家几在亡,夫人懿德足传芳。事夫生死终无负,教子艰辛昔备尝。八秩燕颐天予寿,十行鸾诰月争光。穹窿原上春风起,无复潘舆驻夕阳。
  • 古诗《题三乡诗·昔逐良人西入关》 - - 若耶溪女子 - - 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谢娘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此山。
  • 古诗《感怀·稻粱谋累四肢胼》 - - 崔荣江 - - 稻粱谋累四肢胼,蕉鹿寻思枉梦焉。乍觉愚叟空黾勉,翻教腹笥实经禅。壶煮乌龙听沸海,杖趋清泚访幽泉。若剪高云为凫写,一朝也览九重天。
  • 古诗《与周绍祖分茶》 - - 陈与义 - - 竹影满幽窗,欲出腰髀懒。何以同岁暮,共此晴云碗。摩挲蛰雷腹,自笑计常短。异时分忧虞,小杓勿辞满。
  • 古诗《池上归道间即事》 - - 王迈 - - 寒食清明近,知春不久归。眼惊红作阵,心爱绿成围。宿鹭立晴濑,栖鸦掀夕晖。狂游付年少,我已省前非。
  • 古诗《山水四景·山头玉气作朝寒》 - - 郯韶 - - 山头玉气作朝寒,石涧春雷响百滩。知有高人绝尘虑,独临虚阁俯层澜。
  • 古诗《登八角亭亭在州学后山半》 - - 苏葵 - - 凿石诛茅费几工,无边佳胜入亭中。先天次第罗诸卦,造化寻常散八风。近起草烟拖翡翠,远来山雨洗芙蓉。太元莫笑前闻拙,后学今谁解逼雄。
  • 古诗《读史偶述·琉璃旧厂虎坊西》 - - 吴伟业 - - 琉璃旧厂虎坊西,月斧修成五色泥。遍插御花安凤吻,绛绳扶上广寒梯。
  • 古诗《浣溪沙·玄武湖》 - - 俞律 - - 十月秋湖渐陨霜,翠洲风物试平章,残荷疏柳半林塘。宿雾鸡鸣何处白,金风花作旧时黄,六朝烟水管兴亡。
  • 古诗《寄刘知言·年来何止二宜休》 - - 林季仲 - - 年来何止二宜休,合把身名付钓舟。寒食又冲花下雨,晚塘渐狎棹前鸥。推居谁复如公瑾,种竹犹怜似子猷。来坐梅阴引春酒,微酸点点著枝头。
  • 古诗《早起即事·隔水钟声枕上闻》 - - 薛嵎 - - 隔水钟声枕上闻,城中人事已纷纷。开门放鹤溪边去,冲破闲阶一片云。
  • 古诗《石菊·花美虽堪写团扇》 - - 史铸 - - 花美虽堪写团扇,艳妖未必入东篱。 纪名何取它山物,偏问园官总不知。
  • 古诗《过屈平昭君故宅》 - - 张嵲 - - 夔州之山皆入云,夔女寝陋男不文。 山川历历应如旧,昭君屈平犹荒村。 三百篇后无继者,始作离骚绍风雅。 君门九重难叩阍,欲登阆风聊蹀马。 精衷写尽君不闻,徙倚怀沙泪盈把。 汉家靡曼盈六宫,明妃容与如春风。 琵琶何能慰行路,槛槛毡车随去鸿。 椒兰得得在修门,独任先生作放臣。 妃...
  • 古诗《怀金陵李推官僧自牧》 - - 齐己 - - 秣陵长忆共吟游,儒释风骚道上流。莲幕少年轻谢脁,雪山真子鄙汤休。也应有作怀清苦,莫谓无心过白头。欲附别来千万意,病身初起向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