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廖仲恺的诗 > 念奴娇·月华光处原文及翻译赏析

念奴娇·月华光处

朝代:现代诗人:廖仲恺时间:2023-04-05
月华光处,认年时絮泊萍飘曾惯。
鸥使忘机应了了,弱水盈盈深浅。
红叶传来,微波送去,依旧蓬山远。
危栏独倚,满空寒雾笼晚。
怊怅春地西风,只扬尘土,不把穷愁刬。
梦觉沧江蕉鹿幻。
惟向天南凝盼。
蝶粉零残,蜂黄褪尽,尚有金英粲。
霜荣露瘁,等闲痴与评旦。

念奴娇·月华光处原文及翻译赏析

念奴娇·月华光处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降旨加开恩科诗以纪事》 - - 弘历 - - 本怀慈庆未能遂,忍受诸臣庆七旬。仍以开科移已亥,不禁往事忆壬申。酬他望泽殷多士,况此施恩在作人。秋榜春闱循次第,惟期济济得材真。
  • 古诗《题赵孟頫时苗留犊图》 - - 弘历 - - 绘事由来贵可传,时苗留犊足称贤。较量似胜会稽宠,犹取民间一大钱。
  • 古诗《饮集吴园作·沈寂溪山敛手看》 - - 陈三立 - - 沈寂溪山敛手看,閒呼鸥鸟立阑干。梅枝柳蕊初烟合,小阁重楼落日寒。海外虬髯轰酒座,帘前钗股照春盘。应怜反复能酣宴,江左从来付谢安。
  • 古诗《阅古堂八咏·垂柳》 - - 韩琦 - - 东君于此最多情,先与黄金撚画成。何似亚夫坚壁地,因人千古得嘉名。
  • 古诗《舒仲符画丹徒张明府小像戏题四绝句明府记三生事一世为僧再世为邻家童子自为记甚奇》 - - 钱谦益 - - 铃柝萧閒香篆灰,江涛射枕梦初回。分明记取三生事,曾听金山粥鼓来。
  • 古诗《复州故城谣·阴风生纸钱》 - - 潘子安 - - 阴风生纸钱,空挂坟前树。坟上荆棘穴狐兔,烧场未冷烟未消,弃骨如银满行路。金尊酒尽且须赊,莫遣愁霜著鬓华。鹤归华表空明月,燕入乌衣又落花。神仙狡狯矜长寿,安期彭祖今何有。可怜嬴政访蓬莱,采药未还闻鲍臭。请君试听故城谣,峻宇雕墙徒尔劳。...
  • 古诗《纪怀·朱明景风至》 - - 温纯 - - 朱明景风至,衔命之沈代。言陟天下眷,历晋出雁塞。上党文物集,朱门多风槩。沁水主人奇,论文出流辈。踟蹰马邑城,追慨诈为害。云中节至止,带砺盟千载。邂逅赵将军,英声无与佩。接武渭阳周,出师敌辄北。养士与双眼,屈指名仅再。赖有刘都督,三捷威仍倍。今为连炮雷,一发敌尽碎。省卒更省...
  • 古诗《训儿童·弟子》 - - 陈淳 - - 洙泗三千众,何人得正传。省身有曾子,克己独颜渊。
  • 古诗《戏呈峨眉僧正简之颂》 - - 黄庭坚 - - 普贤菩萨不来,山谷老人不去。夜来月上胜峰,说尽萨提露布。惊起峨眉衲子,脚酸不到中路。杜鹃识甚闹忙,刚道不如归去。
  • 古诗《如归亭·五柳门南派水东》 - - 吴感 - - 五柳门南派水东,水边亭上兴无穷。半窗山色来云外,一枕荷香带雨中。绣被夜歌青翰楫,绿波春飏紫茎风。尘曹未窃江湖号,携手阑干早晚同。
  • 古诗《叶上花树·海东草木无零落》 - - 孙元衡 - - 海东草木无零落,怪底知寒与众殊。突兀含姿向风雨,阶前百尺青珊瑚。
  • 古诗《归途杂占·十年囊剑走天涯》 - - 姚燮 - - 十年囊剑走天涯,尘眼谁知古押衙?且访蓬莱骑虎去,任渠春雨泣桃花。
  • 古诗《祝银婚式·紫鸾彩凤影翩翩》 - - 林维朝 - - 紫鸾彩凤影翩翩,双宿双飞廿五年。西伯宫闱乐钟鼓,刘纲夫妇是神仙。歌传麟趾君恩溥,句咏螽斯后德贤。愿祝两宫同日月,恒升长耀九重天。
  • 古诗《方彦稽母安仁县太君黄氏挽辞》 - - 黄裳 - - 来处缘应异,归时寿已稀。校雠孙继子,无限是春晖。
  • 古诗《五里沟题壁》 - - 乔大壮 - - 辛苦黄河水,东流掷岁华。悠悠怨行役,张俭总无家。
  • 古诗《舟行望龟峰》 - - 陈文蔚 - - 面对灵龟最上峰,舟中活计不为穷。半春台下桃花水,一霎岸边杨柳风。天巧此时穷险怪,渊泉终日悟流能。一生堪笑渔翁拙,卧听潇潇雨打篷。
  • 古诗《橄榄·落尽红盐子更青》 - - 叶茵 - - 落尽红盐子更青,余甘风韵未为珍。 从来独有茶知已,勘破生生一点仁。
  • 古诗《滕学士移河朔》 - - 王珪 - - 五鼓声深晓色回,北驰马首望燕台。 旧趋武帐清光近,新会仙山秘典开。 人惜憩棠余爱远,帝忻借箸密谋来。 边城消尽还兵喜,谁敌阳关决胜才。
  • 古诗《寄题王公明枢使豫章佚老堂》 - - 周必大 - - 君不见当年卫武髦且期,尚欲进德形箴规。 又不见潞公堂过九十,精神折冲夸德威。 公今年才六士耳,朱颜绿鬓俨未衰。 便从午桥乐暇佚,宁独不畏二老讥。 恭惟中兴圣明主,焦心劳思抚四夷。 山东河北因戎索,远民日夜思王师。 楼号筹边宜属意,堂名佚老谁敢知。 请赓方叔壮猷雅,第入宣王...
  • 古诗《斋日致语口号旋复阴阳》 - - 苏轼 - - 娲皇得道自神仙,金母长生不计年。 甲子会逢三朔旦,岁星行看两周天。 消兵渐觉腰无犊,种德方知福有田。 彤管何人书後会,椒花椿颂一时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