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杜文澜的诗 > 秦楼月·月沉沉原文及翻译赏析

秦楼月·月沉沉

朝代:清代诗人:杜文澜时间:2023-04-05
月沉沉。
秋窗寂寂宵深深。
宵深深,暗魂何许,步遍墙阴。
空房遗影悲青琴,黄泉碧落愁难寻。
愁难寻,无人诉得,咽泪归心。

诗人杜文澜资料

秦楼月·月沉沉作者杜文澜

生卒:1815-1881。介绍:清浙江秀水人,字小舫。入赀为县丞。官至江苏道员、署两淮盐运使。曾赞画镇压太平军,为曾国藩所倚重。有《曼陀罗阁琐记》、《采香词》、《万红友词律校勘..... 查看详情>>

杜文澜古诗词作品: 《临江仙·感事》 《清平乐·春夜听雨》 《祝英台近·芍药为风雨所损》 《卜算子·残月》 《陌上花·辛酉上巳同人修禊于莲溪迫事未赴丁保庵示以诗谱此书后》 《菩萨蛮·落花声》 《更漏子·漏迢迢》 《声声慢·袁江感怀赠江佩之》 《摸鱼儿·东湖感旧》 《西子妆·为友人量珠贺

秦楼月·月沉沉原文及翻译赏析

秦楼月·月沉沉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次韵愚谷先生》 - - 闵思平 - - 知足何曾事计然,人生富贵不多年。克家未有千金子,安用青毡旧物传。
  • 古诗《新城·敬吊严夫子》 - - 钱载 - - 敬吊严夫子,旁搜越绝书。战争俱已矣,时命复何如。霁日冰开浦,炊烟雪压庐。凝情空有羡,了不见舂锄。
  • 古诗《避暑山庄启跸木兰行围之作》 - - 乾隆 - - 白露今年早,中元度启程。野桥取路直,潦水落潭平。晚稼偏宜热,秋空正快晴。贵山求宿卫,笑许鉴葵诚。
  • 古诗《睡晏·日高人迹半营营》 - - 苏葵 - - 日高人迹半营营,竹簟藤□□正宁。小仆不知醒亦梦,却推吾枕唤吾醒。
  • 古诗《宫词·红芳渐少绿阴多》 - - 张公庠 - - 红芳渐少绿阴多,留得韶光满内家。不用金炉添麝炷,深闺剩挂木香花。
  • 古诗《送祝学博之当涂》 - - 彭辂 - - 姑孰城头月,常邀采石云。山斋看不厌,聊以赠夫君。
  • 古诗《雨中柳·半山山半出云烟》 - - 厉鹗 - - 半山山半出云烟,无处花多不可怜。七娘子庙何人到,折取繁枝供几筵。
  • 古诗《早春燕射·斜景天开落酒卮》 - - 宋荦 - - 斜景天开落酒卮,檐花径柳弄芳姿。吟鞭拟向郊坰指,试手先成燕射诗。
  • 古诗《喜雨和曹子方》 - - 韦骧 - - 班超已老入玉关,仲子欲绝得螬李。洗肠术妙久疾愈,拜井诚危涌泉起。较之今日遇滂沱,彼情未足方吾喜。自从三月变旱暵,百口嗷嗷沸田里。豚蹄榼醑谩祷求,朝夕丛祠致拳跪。苗根土乾类龟坼,愁望油云杳无涘。富忧攘夺贫忧踣,疾首蹙頞谁不尔。噫予岂独钧尔忧,反覆万端思所以。察冤遣滞督...
  • 古诗《谢圣安澄公馈药》 - - 耶律楚材 - - 一粒灵丹寄我尝,湛然回简谢西堂。杀活一草真难会,药病相治未易量。子细嚼时元不碍,浑沦吞下也无妨。圣安骨董知多少,卖弄千年旧药方。
  • 古诗《金陵五题·桃叶渡》 - - 熊盛元 - - 琅琊泪向碧波倾,为问何时打桨迎?桃叶青青青似梦,今宵休负月华明。
  • 古诗《己亥杂诗·可惜南天无此花》 - - 龚自珍 - - 可惜南天无此花,腰身略似海棠斜。难忘槐市街南宅,小疏群芳稿一车。
  • 古诗《春色将还无端兴感风前花下率意口号汇而录之》 - - 姚浚昌 - - 雷惊露断燕飞还,意兴无端似转环。三月春阴山阁暝,一庭花气荜门闲。片云孤出难成雨,野鹤闲飞易返山。底事流莺相唤急,故园归到又江关。
  • 古诗《观山秋眺·破晓秋光泼眼鲜》 - - 李枝青 - - 破晓秋光泼眼鲜,俯窥鳀壑立霞巅。轻烟一点扶桑岛,凉籁千山落木天。劫火才烧亭畔佛,引风还望海中仙。老僧遥指惊涛外,认得归来日本船。
  • 古诗《送李用晦游幕粤西兼怀吕芳子》 - - 李洸 - - 雒容西去瘴为乡,乱日高滩接打荒。悄对疏梅分聚散,好寻旧雨问行藏。一官牢落百寮底,千里相从三月粮。君往我归我别语,刺船照影坠苍茫。
  • 古诗《拟古·涉江采芙蓉》 - - 赵处澹 - - 涉江采芙蓉,皎皎外名利。 采之遗所思,共此无尘意。 所思在芝田,道远莫之致。 悠然对芳草,绿满江南地。
  • 古诗《和赵知府延绿韵》 - - 何澹 - - 柴门三月麦秋寒,日与渔樵自往还。 千骑肯来延绿阁,一杯相属对青山。 句工烟雨空濛际,笔妙龙蛇夭矫门。 从此小园增倍价,不妨长作老农闲。
  • 古诗《自遣·莫将一病苦忧煎》 - - 杨万里 - - 莫将一病苦忧煎,山尚能游石可眠。 匹似病风兼病脚,老夫犹是地行仙。
  • 古诗《送原辉南还》 - - 吴宽 - - 清秋欲尽向南旋,别泪何堪重泫然。 吾已行年当五十,汝今归路又三千。 亦知禁酒胜良药,好为修书附便船。 旧业东城劳葺理,相期岁晚在园田。
  • 古诗《别东林后回寄修睦》 - - 齐己 - - 昨夜从香社,辞君出薜萝。晚来巾舄上,已觉俗尘多。 远路萦芳草,遥空共白波。南朝在天末,此去重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