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梅尧臣的诗 > 齐云亭·城隅结危栋原文及翻译赏析

齐云亭·城隅结危栋

朝代:宋代诗人:梅尧臣时间:2017-11-07
城隅结危栋,仿佛凌烟霓。
平观飞雨来,俯窥巢禽栖。
浩荡孤思发,幂历蔓草齐。
长安去不远,何言西北迷。

诗人梅尧臣资料

齐云亭·城隅结危栋作者梅尧臣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 查看详情>>

梅尧臣古诗词作品: 《送临江军监军李太博》 《咏怀·自余居田野》 《昆阳城·试看昆阳下》 《送邓生·哀哀彼邓子》 《答中道小疾见寄》 《十三日雪後晚过天汉桥堤上行》 《水荭·灼约有芳艳》 《自感·我不嫌髭白》 《韩子华约游园上马后雨作遂归》 《送阆州驻泊荆供奉

齐云亭·城隅结危栋原文及翻译赏析

齐云亭·城隅结危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竹枝词·典商利重易生财》 - - 叶调元 - - 典商利重易生财,法外施恩百制台。每月三分冬减一,十冬腊月赎衣来。
  • 古诗《三山哭翟象陆副使》 - - 施闰章 - - 几岁还家梦,终成瘴海身。桐园谁杖屦,涑水遂荆榛。世业传经好,官钱垂橐贫。高堂应恸绝,八十白头人。
  • 古诗《菩萨蛮·菰蒲雨过红衣卸》 - - 严元照 - - 菰蒲雨过红衣卸。荷塘一半秋香谢。翠盖颤亭亭。鸳鸯梦未醒。采莲双玉腕。罗袖黄金钏。画桨怨来迟。渌波风起时。
  • 古诗《病中友沂见过值雨因留小饮》 - - 龚鼎孳 - - 伏枕清秋日,蓬门一客来。药囊花下减,酒禁雨中开。萝薜全晞发,江山亦忌才。兴幽从偃蹇,直作比邻回。
  • 古诗《南浦归舟图为李上舍作》 - - 朱彝尊 - - 已别东湖夜月,将挐南浦归舟。好占日色风色,直溯饶州信州。
  • 古诗《笔·锋芒虽早露》 - - 吴惟信 - - 锋芒虽早露,用舍见升沉。白秃千茎发,丹留一寸心。策勋芸阁久,洁己石潭深。却笑江淹辈,区区梦里寻。
  • 古诗《阻风乡口一日诘朝船进雨作再小泊雷江》 - - 杨万里 - - 朔吹憎船进,东暾让雨行。云移青嶂动,鸦度白云明。淹泊宁吾愿,吟哦且客情。江边一株柳,憔悴似馀生。
  • 古诗《秋日·反照入闾巷》 - - 耿湋 - - 反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 古诗《挽二叔侧室纪孺人联》 - - 倪星垣 - - 绣褓育佳儿,贵至孝文,驰谕何曾讳侧室;织罗随大妇,贤如络秀,归真犹得伴夫人。
  • 古诗《寒岩·信宿到寒岩》 - - 释元肇 - - 信宿到寒岩,灵踪出晓岚。悬崖嵌似凿,著屋巧如龛。石月观心处,霜钟是对谭。遍寻双隐句,风叶已䰐鬖。
  • 古诗《访史恭甫于铜官山中》 - - 皇甫汸 - - 仙潭如镜不飞尘,花径深藏洞壑春。灵运凿山因作主,郑庄置驿远通宾。新题殿角悬金额,旧倚窗扉化玉人。闻道太常方禁酒,步虚声里夜朝真。
  • 古诗《悼周尧夫·倾耳乡评旧》 - - 孙应时 - - 倾耳乡评旧,登门恨末繇。公今成梦觉,人共泣川流。剡水阴功远,山堂胜具留。喜观双玉树,接武在英游。
  • 古诗《寄怀王大宗伯昊庐金陵》 - - 陈廷敬 - - 结绮临春事已休,轻烟淡粉对荒丘。凭君收入人天偈,楼子因缘在上头。
  • 古诗《春寒·十日沙头数雁归》 - - 李东阳 - - 十日沙头数雁归,瘦躯仍却换冬衣。天清昼阁先闻漏,寒重霜林未解围。北地人烟随路别,东园草色傍春微。高城匹马冲风急,书社萧条事不违。
  • 古诗《刘彤轩以画梅及诗卷见赠用卷中过梅岭韵答之》 - - 丘逢甲 - - 万里归槎客写梅,海云浓处墨花开。年来羹鼎因和误,孤负春风说占魁。
  • 古诗《代丐呈官·乞食京师数载多》 - - 伯昏子 - - 乞食京师数载多,无端差遣渡滹沱。念余本是飘零客,干尔公卿高会何。
  • 古诗《点绛唇·南陌柔桑》 - - 韩淲 - - 南陌柔桑,粉墙低见谁家女。燕飞莺语。依约提篮去。老觉多情,梦也无分付。君知否。楚襄何处。一段阳台雨。
  • 古诗《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 - 苏轼 - -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保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 朝来又绝倒,谀墓得霜竹。 可怜先生槃,朝日照苜蓿...
  • 古诗《石竺山·狼来咋吾羊》 - - 刘克庄 - - 狼来咋吾羊,猩来窃吾酒。 汝为百兽王,不闻一声吼。
  • 古诗《观杭州柘枝》 - - 张祜 - - 舞停歌罢鼓连催,软骨仙蛾暂起来。红罨画衫缠腕出,碧排方胯背腰来。旁收拍拍金铃摆,却踏声声锦袎摧。看着遍头香袖褶,粉屏香帕又重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