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弘历的诗 > 壬子春帖子·东陆初传德原文及翻译赏析

壬子春帖子·东陆初传德

朝代:清代诗人:弘历时间:2023-04-08
东陆初传德,西师愿报祥。
律音含太簇,物意向句芒。

诗人弘历资料

壬子春帖子·东陆初传德作者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 查看详情>>

弘历古诗词作品: 《独乐寺·高阁耸云红》 《静室口号·一岁之间偶一来》 《雨·彻夜问云薄》 《春·触目意訢訚》 《金山妙高台和苏轼韵》 《北郊礼成回跸御园即目成咏》 《月山·远岸高低列假山》 《命蠲缓福建各府州县钱粮诗以志事》 《留佳亭·西湖山居额留馀》 《澄虚榭·水榭额澄虚

壬子春帖子·东陆初传德原文及翻译赏析

壬子春帖子·东陆初传德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秋兴集古·升高临四野》 - - 申佳允 - - 升高临四野,秋色老梧桐。索莫竟何事,清川思不穷。
  • 古诗《湖上分韵得香字》 - - 张舆 - - 晴麓云横万里长,出门步步是春光。近湖酒阁多红杏,隔岸渔家尽绿杨。箫鼓声寒心自醉,绮罗魂冷骨犹香。漫游不是矜年少,嬴得闲情似洛阳。
  • 古诗《杂诗示儿·春风降和气》 - - 庄德芬 - - 春风降和气,佳树生庭中。天意亦已厚,所赖尤人工。清泉灌根柢,香露滋芳丛。英华乘时发,枝叶何青葱。美人爱馨香,采撷归房栊。秋兰共纫缀,贵与良玉同。
  • 古诗《寒夜小饮次英梦堂相国韵》 - - 孙星衍 - - 小筑池亭避俗嚣,曾闻画壁为龙标。凤城若觅题诗处,便是南塘第五桥。
  • 古诗《凌江道中·远客千行泪》 - - 朱彝尊 - - 远客千行泪,离程一叶舟。生憎江上水,不肯向东流。
  • 古诗《慈恩寺·两月闭门苔藓涩》 - - 董难 - - 两月闭门苔藓涩,雨晴骑马过新村。山翁注茗清诗肺,野寺询碑摩篆痕。沃土早禾无蟘子,短篱嘉竹有龙孙。隔墙呼取一鸱至,潦倒茅檐树色昏。
  • 古诗《蝴蝶·拂绿穿红丽日长》 - - 徐夤 - - 拂绿穿红丽日长,一生心事住春光。最嫌神女来行雨,爱伴西施去采香。风定只应攒蕊粉,夜寒长是宿花房。鸣蝉性分殊迂阔,空解三秋噪夕阳。
  • 古诗《不寐·四远寂然群动收》 - - 司马光 - - 四远寂然群动收,只馀严鼓度坊楼。无由更续三更梦,何处飞来一点愁。
  • 古诗《奉和张大司马莫春游茂屿山庄》 - - 杨明 - - 山郭骋遐望,郊原总是春。带烟芳草绿,收雨碧山新。鹤引登皋杖,风吹漉酒巾。蓬丘移茂屿,尘世有仙人。
  • 古诗《杂忆诗·曾淹静夜语移时》 - - 凌义渠 - - 曾淹静夜语移时,不定花魂猝未持。是鬓生香香附鬓,微粘枕畔气丝丝。
  • 古诗《烹茶桐江舟中》 - - 赵宽 - - 寒碧净澈底,洒然怡我心。乘船临中流,操瓢汲其深。野火爇筠桂,芳茗烹璚琳。俄顷发蟹眼,拍拍光耀金。一酌洗烦虑,再酌开云襟。但觉俛仰间,罗列万象森。舒啸排寒飙,放歌激商音。四山正寂寂,明月生东岑。...
  • 古诗《罗浮·看山归去兴犹狂》 - - 张采庵 - - 看山归去兴犹狂,倒坐山兜看夕阳。十里老人峰下路,南风吹面稻花香。
  • 古诗《感事·沧海匆匆又起尘》 - - 黄侃 - - 沧海匆匆又起尘,九金神鼎付何人。鱼书往日空张楚,鹑首今兹已赐秦。梦里华胥非故国,眼前黔首是新民。申徒徐衍从君笑,障塞狂澜赖此身。
  • 古诗《行香子·自题所作词》 - - 顾随 - - 故国重新,事业如云,百忙中肯作閒人。莫言衰老,且自精神。且忘风华扫风月,走风尘。但是知音,都属人民,更何辞歌遍阳春。丝丝入扣,字字传真。看一番歌,一番好,一番亲。
  • 古诗《留别黄山周氏兄弟》 - - 王恭 - - 候馆逢霜落叶深,更堪憔悴对青衿。荒村野水残阳路,远树孤云故国心。绝地也怜频送酒,情多谁忍更分襟。惠连群从皆清俊,别后相思总解吟。
  • 古诗《赠写真胡生二绝句》 - - 王庭圭 - - 欲貌卢溪真面目,非儒非佛亦非仙。莫将踏碓卢行者,唤作骑驴孟浩然。
  • 古诗《季冬廿三日致用堂梅花盛开,谢夫子召饮侍坐,即事十二韵》 - - 何振岱 - - 隆冬嘘阳和,嘉辰践良会。梅花十三本,诸生八九辈。仪瞻圣哲像,摩挲敦□器。韩书展孤拓,朱注玩残字。密薰多古香,默识欲神契。少焉命殽核,山厨盛腊味。美绝洪都酒,藉甚中丞菜。盘匜寓文献,饮瞰□训诲。夫子山斗姿,谭谐弥温蔼。一座皆尽欢,小子尤烂醉。堂前风煽春,帘外山横翠。吟继衢樽...
  • 古诗《东归·文章无力命有在》 - - 赵元 - - 文章无力命有在,一点浩然天地閒。风雪满头人不识,又㩦诗藁出西山。
  • 古诗《舟中赠鲜于孝叔》 - - 张嵲 - - 六年相见倍相亲,欲话离忧恐怆神。 莫惜维舟连夜语,三巴雅旧更无人。
  • 古诗《和玉汝赠收上人》 - - 韩维 - - 道得都来是八成,圣无功用已非灵。 凭君谛视丹霞路,依旧云山点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