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乾隆的诗 > 日影·望雨过夏半原文及翻译赏析

日影·望雨过夏半

朝代:清代诗人:乾隆时间:2023-04-06
望雨过夏半,无心问风景。
雨足倚閒庭,忽见上阶影。
悬光已含清,表晷略减永。
斯宁始于斯,金柅义堪省。

诗人乾隆资料

日影·望雨过夏半作者乾隆

乾隆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6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皇帝第四个儿子,母亲孝圣宪皇后钮..... 查看详情>>

乾隆古诗词作品: 《惠山园·墨妙轩》 《舟过万寿寺·露虫声里岸旋移》 《题纳翠楼·楼名纳翠岂虚言》 《丰泽园演耕·岁举何须习》 《景明楼赏荷·层构巍临内外湖》 《祈谷斋居·微霰虽飘望密零》 《赐直》 《文徵明松阴听瀑图》 《是日宴间复成六韵》 《玉冠峰·一峰高下叠

日影·望雨过夏半原文及翻译赏析

日影·望雨过夏半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乌夜啼·人主荒淫威性》 - - 褚人获 - - 人主荒淫威性,苍天巧弄盈危。群英一点雄心逞,戈满起尘埃。攘攘不分身梦,营营好乱情怀。相看意气如兰蕙,聚散总安排。
  • 古诗《题山水·南山苍翠北山高》 - - 王恩诰 - - 南山苍翠北山高,一水中流起怒涛。镇日楼头诗酒客,焚香煮茗读离骚。
  • 古诗《拜方正学祠·秋气凛毛发》 - - 朱厚章 - - 秋气凛毛发,祠门吊落晖。何人加白帽,大节在麻衣。草乱疑瓜蔓,庭空绝燕飞。景公遗庙近,化鹤并来归。
  • 古诗《辛酉和侯葆三先生五十反省草》 - - 龚锡圭 - - 爱我相亲妒我嗔,悲欢离合溯前因。五旬回首浑如梦,逝水愁云一怆神。
  • 古诗《严氏别墅逢隐士陆竹亭留茗却赠》 - - 方仁渊 - - 陆生思却疾,斸药此山巅。花莳金钱菊,茶烹玉蟹泉。地幽邻古佛,心远即游仙。语及尘寰事,悠然不记年。
  • 古诗《句·山寺明媚木芍药》 - - 温庭筠 - - 山寺明媚木芍药,野田叫噪官虾蟆。
  • 古诗《临汴亭送客还马上作》 - - 贺铸 - - 衮衮尘埃与愿违,可堪持酒送将归。壮心已服驽骀老,羁思常先鸿雁飞。十口无厌太仓粟,四邻分采故山薇。何时偃卧柴桑里,自讼渊明昨日非。
  • 古诗《失调名·待醉里小王》 - - 无名氏 - - 待醉里小王,书写副神荼郁垒。
  • 古诗《闻蛩·沉沉向秋暮》 - - 释智圆 - - 沉沉向秋暮,切切声相续。夜静草堂深,闲床照孤烛。
  • 古诗《榜下·三十功名志未伸》 - - 司空图 - - 三十功名志未伸,初将文字竞通津。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
  • 古诗《题画松·云雨无寸权》 - - 吴希鄂 - - 云雨无寸权,蛟螭复狂吼。一夕风霆来,拿云破空走。
  • 古诗《长歌寄寿子进家兄五十》 - - 王祎 - - 戊申之岁暮春初,二月四日天气舒。我兄行年五十旦,今日初度喜乐胥。东风吹绿盈桑榆,蔼蔼佳瑞充门闾。堂上拜母答劳劬,儿侄妇女联裳裾。亲朋杂遝亦来趍,献寿既毕坐亭庐。筵前清酒列百壶,剩刲鹅鸡剥羊猪。俗乐次第鸣琶竽,年当富贵非可诬。此乐之外复何如,惜哉仲弟留京都。不及奉觞同...
  • 古诗《仪真逢卢彦四邀题龙江别卷》 - - 符锡 - - 我望建康路,君从几日来。晓风千嶂合,寒练一帆开。牛首山椒寺,凤凰江上台。旧游谁复在,潮打石城回。
  • 古诗《杂咏·海外青山入版图》 - - 郑兼才 - - 海外青山入版图,红毛遗迹属模糊。峰头雨暗怨鸯岭,有客来寻打鹿埔。
  • 古诗《三到罗浮口号》 - - 黄培芳 - - 名山似约我长来,四百芙蓉拂面开。傥遇麻姑话尘世,三番清浅见蓬莱。
  • 古诗《重阳日寄瑞安留宰留宰以是日宴新第人并见招》 - - 陈傅良 - - 落帽沾衣总失真,追随萸菊亦劳神。 酒无肴核依然好,家有溪山岂是贫。 沆瀣从空来夜气,青冥随处际秋旻。 不知此是登高否,为问慈恩塔上人。
  • 古诗《酬杨立之进士见赠》 - - 强至 - - 词场绿发竞才雄,幕府朱衫觉道穷。 孤愤扫除诗句里,壮图流落酒杯中。 宦游已倦年将暮,人事随生日又东。 珠玉满篇劳宠赠,建溪风格袭文公。
  • 古诗《获稻·朝阳过山来》 - - 李觏 - - 朝阳过山来,下田犹露湿。 饷妇念儿啼,逢人不敢立。 青黄先后收,断折僵偻拾。 鸟鼠满官仓,于今又租入。
  • 古诗《郭熙画秋山平远》 - - 苏轼 - - 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 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 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疏林寄秋晚。 恰似江南送客时,中流回头望云巘。 伊川佚老鬓如霜,卧看秋山思洛阳。 为君纸尾作行草,炯如嵩洛浮秋光。 我従公游如一日,不觉青山映黄发。 为画龙门八节滩,待向伊川买泉石。...
  • 古诗《即景·今年去年酒债》 - - 杨基 - - 今年去年酒债,三月两月春愁。 看山看水出郭,听雨听风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