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李锴的诗 > 上方寺·风磴残云外原文及翻译赏析

上方寺·风磴残云外

朝代:清代诗人:李锴时间:2019-03-10
风磴残云外,虹梁瀑水西。
险愁岩石堕,冷逼洞猿啼。
白日行如梦,青天瞰欲低。
上方信幽绝,消得昔人题。

诗人李锴资料

上方寺·风磴残云外作者李锴

李锴,字铁君,号眉山,又号豸青山人,晚号焦明子、後髯生,汉军镶白旗人。由笔帖式,举博学鸿词,复举经学。晚隐于盘山,筑斗室曰睫巢,与陈梓称南陈北李。通四声,辨小篆,性倜傥,勤读书,不事生产。好游览山水。工诗古..... 查看详情>>

李锴古诗词作品: 《焚诗歌为石东村作》 《扫草子·北风晨萧萧》 《初秋晚坐新亭咏怀》 《捕鱼·江潭之水琉璃碧》 《陈州佐橘洲兄弟》 《和答陈石闾》 《小园口号·静理入閒趣》 《寄怀陈橘洲·横琴一弄雉朝飞》 《和答·閒馆莓苔合》 《溥元五侄寄藤杖却寄

上方寺·风磴残云外原文及翻译赏析

上方寺·风磴残云外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望上方寺未至》 - - 弘历 - - 志一气从闻已熟,高年究怯陟崎岖。遄飞逸兴松寮侧,抚景成吟夫岂殊。
  • 古诗《悦霁亭·又是中元节》 - - 弘历 - - 又是中元节,兼逢快霁时。有风皆送爽,无物不含怡。黍陇农驱雀,兰蹊仆发辎。前题一再读,睫眼两年驰。
  • 古诗《寄贡弟·劲云翔空林》 - - 刘敞 - - 劲云翔空林,积雨荒茂草。哀鸣闻离兽,惊栖见羁鸟。时逝运自颓,物壮势还老。感至境寥怆,悲来色枯槁。玩此岂有极,辨之苦不早。如何复伤别,咫尺成远道。
  • 古诗《写望云图寄温陵刘子中》 - - 王翰 - - 开窗见停云,美人别经载。以兹一时意,聊寄千里佩。暧暧春复深,悠悠岁云迈。迟尔浩荡心,空山日相待。
  • 古诗《赠洪子需·楼倚晴空月满湖》 - - 洪咨夔 - - 楼倚晴空月满湖,一尘飞不到庭除。虞初九百浑高阁,且读人间本分书。
  • 古诗《夏邑道中早行》 - - 郭谏臣 - - 东郊旭日迟迟起,好鸟枝头啼不已。三杯浊酒渐微醺,顷刻前行数十里。鞍马晨冲杨柳烟,旌旗夜湿梨花雨。风光到处自堪怜,随时欢赏人能几。
  • 古诗《辛卯春尽歌·春风作态栋花飞》 - - 钱谦益 - - 春风作态栋花飞,清醥盈觞照别衣。欲我覆巾施梵咒,要他才去便思归。
  • 古诗《弟萧远雪夜同宿》 - - 张籍 - - 数卷新游蜀客诗,长安僻巷得相随。草堂雪夜携琴宿,说是青城馆里时。
  • 古诗《为程母陈太夫人寿》 - - 屈大均 - - 春雨多萱草,秋霜复女贞。黄金儿范蠡,白发母陶婴。端水嘉鱼美,梧州寄酒清。八旬犹戴胜,旁有董双成。
  • 古诗《东归次瀛上·煖烟轻淡草霏霏》 - - 吴融 - - 煖烟轻淡草霏霏,一片晴山衬夕晖。水露浅沙无客泛,树连疏苑有莺飞。自从身与沧浪别,长被春教寂寞归。回首青门不知处,向人杨柳莫依依。
  • 古诗《谢何察推鲫鲙》 - - 王迈 - - 君家一箸万钱拚,分我银丝侑客欢。芳饵得来珍丙穴,金刀落处照辛盘。腹腴差迫诗肩瘦,鳞活能生酒面寒。玉手行厨如许巧,说教鱼婢学应难。
  • 古诗《同日展长嫂钱孺人墓见幼妹附殡倾圮复成一律》 - - 许传霈 - - 爱妹反欺妹,荒凉一破棺。那堪三岁小,耐受十年寒。浩劫经时变,崇封愧我难。尚依阿嫂氏,长夜慰漫漫。
  • 古诗《临江仙·记梦》 - - 王季思 - - 斗草阶前春去,落梅笛里眉颦。梦中情事几分真。枕痕伤别泪,灯影隔花人。锁恨重楼寂寂,酿愁细雨纷纷。子规啼血到黄昏。如何三月尽,犹有未销魂。
  • 古诗《送人游天台·暂游行李少》 - - 翁卷 - - 暂游行李少,几日到天台。船带落潮发,月从前浦来。花源香不断,药地绿成堆。莫学他刘阮,经年忘却回。
  • 古诗《送周掾赴阙》 - - 彭汝砺 - - 白驹一掷起尘埃,紫凤高鶱出草莱。盛德日随流水远,清声时逐好风来。百年正属文明际,万事犹须干济才。荐牍几多闻九极,宠章何日下三台。
  • 古诗《七夕书感·络纬风帘未上钩》 - - 彭孙贻 - - 络纬风帘未上钩,不眠终夕望牵牛。忽惊画角生秋思,何处孤城倚晚愁。乌鹊暗翻天汉白,莲房晴湿露华浮。谁怜独夜空斋客,惟有残星傍晓留。
  • 古诗《水仙花·袜罗尘冷不胜嚬》 - - 李龏 - - 袜罗尘冷不胜嚬,更向东风占尽春。三十六湾明月下,女冠逢著谪仙人。
  • 古诗《蔡泽庙·从横事捭阖》 - - 李廌 - - 从横事捭阖,揣摩相抵巇。 兹为富贵术,咄嗟乃自知。 相形直误人,俾无百年期。 遂汝齿肥心,庙食饱牲牺。
  • 古诗《九日诸友屏峰上方登高得登字》 - - 仇远 - - 天借重阳一日晴,因过竹院远寻僧。 翠屏晚对无人共,画栋朝飞与客登。 旋摘菊花浮腊醖,待分贝叶读秋灯。 余生有暇须行乐,漫向松冈叹废陵。
  • 古诗《闻歌竹枝》 - - 蒋吉 - - 巡堤听唱竹枝词,正是月高风静时。 独向东南人不会,弟兄俱在楚江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