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郭印的诗 > 时升见惠芍药三朵作诗谢之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升见惠芍药三朵作诗谢之

朝代:宋代诗人:郭印时间:2023-04-05
百花零落已成尘,闻道君家解系春。
艳质娇娆应见惯,肯分粲者遗愁人。

诗人郭印资料

时升见惠芍药三朵作诗谢之作者郭印

郭印,字不详,号亦乐居士,成都双流人。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任仁寿、铜梁等地县令,左朝请大夫等。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刺史,年八十余卒。与秦桧虽曾同..... 查看详情>>

郭印古诗词作品: 《用韵·服田力穑是良农》 《次元守中秋观月韵》 《次刘子翼韵·逢迎欣晤语》 《水仙花·琉璃擢干耐祁寒》 《吐华月为题·山深隐麚麇》 《书怀·物齐人即我》 《吐华月·桃源渺何所》 《登咒土寺东台》 《冯当可游龙鹤山有诗赠安道人用韵》 《次韵仲明举西郊别墅

时升见惠芍药三朵作诗谢之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升见惠芍药三朵作诗谢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呈崔承制正份》 - - 李奎报 - - 十分宣劝岂敢辞,量浅杯深未易支。宴席醉欹元不省,危阶扶下亦何知。不思法从英游贵,犹作狂奴旧日姿。夜半梦醒方闇记,朝来颜厚自难施。柏台弹纠诚磨骨,药省论评甚剥肌。如此波澜能免陷,都缘喉舌善为辞。仁风已簸枯灰煽,恩露还沾病树滋。睇疾弥旬稽造谢,恃亲兼恃大人慈。 ...
  • 古诗《石屋洞·石屋岭下石屋洞》 - - 弘历 - - 石屋岭下石屋洞,洞乃宜也岭未宜。洞实可居斯屋耳,于岭奚有义足思。邃穴入幽还复朗,生白虚室夫何疑。或称壁镌东坡字,惜哉苔萝漫漶之。
  • 古诗《南吕一枝花·只教我立化做一块望夫石》 - - 石君宝 - - 只教我立化做一块望夫石。我便似病人冲太岁。他管也小鬼见钟馗。俺才料风短命欠东。
  • 古诗《集古·戏荅》 - - 李俊民 - - 公子王孙逐后尘,近来方解惜青春。春心不惬空归去,长伴吹萧别有人。
  • 古诗《采桑子·秋夕》 - - 俞庆曾 - - 西风猛撼疏窗梦,窗外铃声。铃外蛩声,并作新秋一夜听。枕函低映罗帱月,香是前身。烟是前因,人倚熏炉悟夙生。
  • 古诗《颂古·通宗透说》 - - 释印肃 - - 通宗透说,魂飞识灭。呈见无体,如水中月。金毛师子,说无说说。若人不会,弄巧成拙。
  • 古诗《梅花集句·梅花今正发》 - - 李龏 - - 梅花今正发,折尽向南枝。相送河梁晚,春风动柳丝。
  • 古诗《雨中·蓬窗竹户小园东》 - - 区仕衡 - - 蓬窗竹户小园东,湿尽残红又浅红。羡杀乌栖深树稳,豆花篱落雨声中。
  • 古诗《浣溪沙·新安驿席上留别》 - - 陈三聘 - - 不怕春寒更出游。兰桡飞动却惊鸥。烟光佳处辄迟留。屏曲未曾歌醉梦,眉尖空只锁闲愁。从教丝柳绊行舟。
  • 古诗《江行·止为偷闲狎鹭鸥》 - - 陈云仙 - - 止为偷闲狎鹭鸥,扣舷歌唱出沙洲。又从别浦寻幽兴,观采荷花女伴游。
  • 古诗《题王澹游岁寒三友图卷》 - - 倪瓒 - - 羲献才情似水清,暑窗葵扇与桃笙。中州父老黄华老,信是前贤畏后生。
  • 古诗《句·花柳晴光新态度》 - - 谌祜 - - 花柳晴光新态度,江湖春梦老英雄。
  • 古诗《漫兴·城外清江城内湖》 - - 李梦阳 - - 城外清江城内湖,水门通贯古名都。鱼跳浪阔终难网,鸟立沙长岂得呼。
  • 古诗《思家·夏日既苦长》 - - 秦延照 - - 夏日既苦长,夏夜何悠悠。岂伊时序乖,客子心多愁。当窗明月光,恍若曙影流。披衣出中庭,星悬屋角头。言念高堂亲,深居在层楼。忽望阴云生,思子尚北游。
  • 古诗《吴船花烛词为谈未庵赋》 - - 查慎行 - - 苏台人说是瑶台,银烛光中宝扇开。便把重阳当七夕,分明昨夜渡河来。
  • 古诗《孙康映雪·金盏浅斟欢有馀》 - - 王绂 - - 金盏浅斟欢有馀,光阴谁解惜居诸。家贫每慕孙夫子,雪照山窗夜读书。
  • 古诗《卧虎山·昂然虎踞一原东》 - - 王十朋 - - 昂然虎踞一原东,回首眈眈气象雄。不放众山随逝水,溪头高卧自威风。
  • 古诗《满江红·栖霞岭岳武穆王》 - - 吴藻 - - 血战中原,吊不尽忠魂辛苦。纷纷见旌旗北指,衣冠南渡。半壁莺花天水碧,十围松柏云山古。最伤心杯酒未能酬,黄龙府。金牌急,无人阻。金瓯缺,何人补。但销金锅里,怕传金鼓。墙角读碑斜照冷,墓门铸铁春泥污。爇名香岁岁拜灵祠,栖霞路。 ...
  • 古诗《盛暑夜起·大块劳形为有生》 - - 王义山 - - 大块劳形为有生,为生受役自纷然。几年寒暑人间世,一点灵明心上天。欲待足时无了日,只今悟处是直诠。烟霞终是吾归处,谁道丹砂可引年。
  • 古诗《偈颂·云门老子能施设》 - - 释正觉 - - 云门老子能施设,胡饼佛祖俱超越。 哆哆和和两片皮,狤狤獠獠三寸舌。 不是特地展家风,也非投机应时节。 生铁铸成无孔鎚,忒团圞兮难下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