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王质的诗 > 送胡正仲·万安松槚已参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胡正仲·万安松槚已参天

朝代:宋代诗人:王质时间:2019-07-18
万安松槚已参天,属眼昆仍故宛然。
荣尹堂前周两纪,甘王楼下跨三年。
八风翻海如如定,一月当空在在圆。
太极清都天尺五,柂牙捩转去翩翩。

诗人王质资料

送胡正仲·万安松槚已参天作者王质

王质(1127年-1189年),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人,寓居兴国军。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王质少年聪颖好学,23岁那年,进入宋朝最高学府学习。他博通经史,文思敏捷,才华横溢,与九江王阮齐名,深..... 查看详情>>

王质古诗词作品: 《送徐圣可·君玉风标世所希》 《六角扇·一自昭陵掩閟都》 《集少陵佳句题和政堂呈使君》 《竹扇·脱尽龙儿锦绣衣》 《送陶茂安知永州》 《江城子·席上赋》 《和郭子应·出门吹面已薰风》 《柳逊竹·柳逊竹》 《山水友馀辞·甜椎》 《舟中作·昨日到今日

送胡正仲·万安松槚已参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胡正仲·万安松槚已参天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寓斋桂四株·四株丹粟倚檐栽》 - - 赵翼 - - 四株丹粟倚檐栽,百斛浓香满屋来。最是今年时令正,中秋节候恰花开。
  • 古诗《冲虚观前有东坡亭传是公遗迹也即用公游罗浮山示子过韵》 - - 赵翼 - - 峨眉仙人下瑶京,来作人世鸾凰鸣。晚年南寻抱朴老,罗浮山下梅花明。至今遗迹一亭在,绕阶绿影莓苔生。惜哉我生何太晚,梅花村已翻田耕。忆公来游少朋旧,逐臣四散车彭彭。仅偕昙颖守安辈,行歌逐伴芒鞋轻。我时若获奉杖屦,应许洒笔赓清吟。七百馀年一瞬耳,相思但有月满庭。古松或曾手...
  • 古诗《配京和赋伯长学士研诗因借抄其集》 - - 全祖望 - - 六诏山深处,王郎故物存。谁披韨水帖,又遇越公孙。十笏精灵聚,中原文献尊。需君学成日,重酹片云根。
  • 古诗《失题·高拂柳丝齐》 - - 卢象升 - - 高拂柳丝齐,莺声满御堤。风送名花落,香红衬马蹄。
  • 古诗《江行·宦海多白波》 - - 郑善夫 - - 宦海多白波,客路多黄尘。波白解覆舟,尘黄解污人。
  • 古诗《次韵谢文仲惠酴醾》 - - 邹浩 - - 绕架应怜不记归,故分新摘慰栖迟。慧香妙质无人共,赖有青笺寄我诗。
  • 古诗《仙井晴霞·精灵长傍落星池》 - - 张鹏翮 - - 精灵长傍落星池,散作霞光映日时。节与英名垂国史,魂应绝地享崇祠。松风夜静闻金马,仙井年深见古碑。若使当年身怕死,世间何处有男儿?
  • 古诗《孟子·大成》 - - 陈普 - - 任与清和犹是器,偏于所执不相通。大成之德该全体,万理同归一贯中。
  • 古诗《赴楚出门即事有感》 - - 王世贞 - - 亦晓功名际,踟蹰计未真。暑憎腰带重,衰怯鬓丝新。欲作思归语,其如送远人。娇儿白似雪,遮莫唤爷频。
  • 古诗《题洪大隐传后》 - - 贝琼 - - 黄冠野服共逍遥,七十何曾谙市朝。倾国楚妃端不嫁,入山商皓若为招。田中云实收双玉,树底风声厌一瓢。化鹤却归辽海路,上林无处问渔樵。
  • 古诗《观钓鱼·凑饵惊跳去复回》 - - 周南 - - 凑饵惊跳去复回,直疑芒粒是浮埃。江湖多少潜渊地,何事持身水面来。
  • 古诗《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 - - 黄遵宪 - - 六月中兴洗甲兵,金陵王气复升平。岂知困兽犹能斗,尚有群蛙乱跳鸣。一面意开逋寇网,三边不筑受降城。细民坚壁知何益,翘首同瞻大帅旌。
  • 古诗《占岁·秋田已歉期新岁》 - - 林希逸 - - 秋田已歉期新岁,人道占书必有年。料事每难凭者半,知几谁见吉之先。米荒邻送荷包饭,铜泄市无纸裹钱。解使乡居长得稔,不妨吟钓老溪边。
  • 古诗《金花潭·传是瑶华迹》 - - 王士禛 - - 传是瑶华迹,江潭独黯然。仓皇浮五马,憔悴掩双蝉。玉辇归松漠,金花没剑川。忘机羡鸥鸟,不识靖康年。
  • 古诗《题待渡图·停骖长林下》 - - 袁华 - - 停骖长林下,送目大江表。故园虽在望,山径尚深窈。招招舟子来,一苇横波小。松菊倘犹存,归耕远纷扰。
  • 古诗《跳珠·分得天池水》 - - 王十朋 - - 分得天池水,跳成月峡珠。一清夔子国,炎瘴自今无。
  • 古诗《南歌子·集调名》 - - 李符 - - 绿意长亭柳,红情满路花。朝霁散馀霞。镜中人百媚,浣溪纱。
  • 古诗《步蟾宫·为高澹人内翰题半榴图》 - - 李良年 - - 房皴玳瑁移宫扇。疏雨过赐来秋苑。分明三十八珠胎,到写入吴绡才半。边鸾几颗轻红染。记旧谱宣和曾按。争如冰碗擘初匀,带露叶欹斜一剪。
  • 古诗《窗·玉女潜窥久》 - - 丁谓 - - 玉女潜窥久,偷儿窃觇频。绮疏环禁掖,青琐近严宸。静听翰音异,遥观列岫新。好开虚白室,云母若冰轮。
  • 古诗《杨梅·火珠簇压翠微鲜》 - - 陈著 - - 火珠簇压翠微鲜,丹粒团成蜜颗甜。 争为渴饕供燕豆,谁知赪汗困偿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