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屈大均的诗 > 送王汾仲还新安因访石埭姚明府·相思似春水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王汾仲还新安因访石埭姚明府·相思似春水

朝代:清代诗人:屈大均时间:2020-12-22
相思似春水,一路送渔舟。
自此临流别,湖名非莫愁。
庭闱君自恋,京雒我空游。
珍重南陔去,崇兰正可求。

诗人屈大均资料

送王汾仲还新安因访石埭姚明府·相思似春水作者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 查看详情>>

屈大均古诗词作品: 《弄琴有怀石斋翁·秋声空外起》 《古意·面脂调藁本》 《所见·马上两蛾眉》 《出京江口·至此风涛阔》 《捕蟹辞·虎门潮水接牂牁》 《古意·柳花下阶砌》 《咏马伏波·麋冷双女自为王》 《怨歌·与欢百年期》 《席上赠叶仙·吹人无那素馨风》 《晚菊·岂为尊无绿

送王汾仲还新安因访石埭姚明府·相思似春水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王汾仲还新安因访石埭姚明府·相思似春水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王孟亭饮判花轩以几上汉璧分韵得花字》 - - 袁枚 - - 一双拱璧来谁家,凄凄古血生阴花。无心傲世去圭角,有光照人如云霞。匹夫手冷白玉堕,公子春归明月斜。惆怅汉庭好皮币,十三陵寝空烟沙。
  • 古诗《寓后隙地偶辟为园杂莳花树》 - - 龚鼎孳 - - 荒城垂柳碧初齐,小筑蓬蒿自灌畦。金角玉鞭忘紫陌,春花秋草忆青溪。
  • 古诗《次韵答林首座》 - - 行端 - - 一房閒寄长松下,残喘谁留如病何。为报南山旧玄侣,幻华光景已无多。
  • 古诗《中秋五益亭联句》 - - 宋登春 - - 醉月连霄未解醒,问奇还过子云亭。长松瑟瑟寒逾翠,细草菲菲晚更青。有客剧谈东海若,与君同勒北山铭。相逢况属中秋节,莫问天涯两鬓星。
  • 古诗《吕家藤花联·万菊充庭秋富贵》 - - 杨庚 - - 万菊充庭秋富贵;双藤蔓地古烟霞。
  • 古诗《高邮知军觅芍药一枝五花三绝》 - - 周孚 - - 芒种逢花已自难,瑞云攒处凭栏干。烦君问取同州例,一干三花奏牡丹。
  • 古诗《厓门吊古·胡骑长驱入海门》 - - 欧大任 - - 胡骑长驱入海门,舆图非复旧乾坤。月情只托方诸泪,春恨空销杜宇魂。精卫未捐填海愤,鸱夷犹抱入江冤。巫阳纵遣招难返,日落荒山听断猿。
  • 古诗《汉宫春·即事》 - - 辛弃疾 - - 行李溪头,有钓车茶具,曲几团蒲。儿童认得,前度过者篮舆。时时照影,甚此身遍满江湖。怅野老,行歌不住,定堪与语难呼。一自东篱摇落,问渊明岁晚,心赏何如。梅花正自不恶,曾有诗无。知翁止酒,待重教莲社人沽。空怅望,风流已矣,江山特地愁予。...
  • 古诗《送曹圣延刘济道归宜春》 - - 谢逸 - - 曹刘翰墨有家风,不学随时语更雄。莫似溪堂老居士,十年林下坐诗穷。
  • 古诗《希之小扇·野水寒烟洗岸沙》 - - 韩淲 - - 野水寒烟洗岸沙,萧萧风苇净霜华。无人独立飞来鹭,冷落心情一倍加。
  • 古诗《答于鳞慰哭子》 - - 王世贞 - - 谢庭三秀草,此夕九秋霜。埋玉丼憔悴,探环竟杳茫。寸肠存屡折,孤客斗谁强。为语西河泪,情今未可忘。
  • 古诗《荅崔都水·深夜竹亭雪》 - - 韦应物 - - 深夜竹亭雪,孤灯案上书。不遇无为化,谁复得閒居。
  • 古诗《寄李筱孙老友》 - - 陈永正 - - 碧树晴霞隐泮塘,此山此水是吾乡。相携少日寻诗地,五十年间李十郎。
  • 古诗《过梅知宫东轩》 - - 沈与求 - - 舍南舍北花无数,眼看游蜂上下狂。风信晚来帘额动,黄庭相对一炉香。
  • 古诗《御赐武当山榔梅》 - - 王洪 - - 仙果遥从福地来,宝函初向御筵开。捧盘中贵传宣赐,当殿群臣拜舞回。身对天颜沾雨露,袖携香气出蓬莱。金穰永协丰年瑞,万岁千秋贡玉台。
  • 古诗《南歌子·效石孝友》 - - 樊增祥 - - 钗朵翘金凤,裙花描石竹。西湖船样一间屋。睡起徘徊,双脸晕红玉。对镜羞匀粉,簪花偏爱菊。横炯眉黛石州绿。修到红梅,拚折一生福。
  • 古诗《题沩山立雪轩》 - - 释德洪 - - 沩山雪晓试凭栏,露地牛儿觅转难。脱体见前谁对立,一尘不受眼空寒。日长齿颊茶甘在,客去轩窗篆缕残。好在少林成想像,祖师时展画图看。
  • 古诗《颖川侯祠·群山映带锁高城》 - - 彭孙贻 - - 群山映带锁高城,处处台隍祀灌婴。阴殿鬼工扶刻桷,虚堂画粉剥题名。千寻古树凌烟直,一郡寒江过雨清。知是羁人怨摇落,白云红叶太无情。
  • 古诗《戏赠作·红两参差六出新》 - - 彭孙贻 - - 红两参差六出新,武陵洞口己深春。自怜身是迷津客,那许阳春和郢人。
  • 古诗《舟泊黄浦口》 - - 许传霈 - - 几椽茅屋自成村,鸦噪平林带夕曛。最是寒潮流不尽,声声偏向枕边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