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崔峒的诗 > 送韦员外还京·十年离乱后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韦员外还京·十年离乱后

朝代:唐代诗人:崔峒时间:2023-04-06
十年离乱后,此去若为情。
春晚香山绿,人稀豫水清。
野陂看独树,关路逐残莺。
前殿朝明主,应怜白发生。

诗人崔峒资料

送韦员外还京作者崔峒

崔峒,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 查看详情>>

崔峒古诗词作品: 《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 《寄上礼部李侍郎》 《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 《题空山人石室》 《赠元秘书·旧书稍稍出风尘》 《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 《初除拾遗酬丘二十二见寄》 《赠元秘书》 《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 《越中送王使君赴江华

送韦员外还京·十年离乱后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韦员外还京·十年离乱后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读史·太宗剪隋乱》 - - 叶懋 - - 太宗剪隋乱,英武如神明。惜哉绝世主,所学竟非成。赏忠乐谏争,廷辱疑臣卿。蕴古未为过,亟死遭严刑。汉主六七作,文帝臻隆平。恭俭出天性,懿德久逾真。二君屹相望,允称汉唐英。功业在青史,班班如日星。...
  • 古诗《山中话别吴生北上》 - - 林大春 - - 天路纷纷绕玉珂,多情犹自入烟萝。看花得意男儿事,自古男儿事更多。
  • 古诗《自遣·江湖肆鲸鳣》 - - 王畛 - - 江湖肆鲸鳣,沟渎难容身。人情不千日,世事有两心。朝暮有显晦,日月常升沈。天道我欲问,其理幽且深。
  • 古诗《挽李待制浦·乡党推耆旧》 - - 赵鼎臣 - - 乡党推耆旧,朝廷重老成。闺门无政事,孝悌有平生。万卷常充宇,千金不满籯。种成兰玉后,华发看升平。
  • 古诗《署中滴翠轩杂咏》 - - 邓云霄 - - 暑气晚来薄,萧萧树自鸣。风随微雨到,月向破云明。簿领闲曹少,园林野兴清。已能齐显晦,渐觉厌逢迎。
  • 古诗《南乡子·咏双荔支》 - - 无名氏 - - 深结花工知。赐与衣裳尽是绯。曾向玉盘深处见,隈随。两个心肠一片儿。从小便相依。酒伴歌筵不暂离。只恐被人分擘破,东西。怎得团圆似旧时。
  • 古诗《雨中吟·高栋烧银烛》 - - 何巩道 - - 高栋烧银烛,层檐送雨声。壁空孤影见,帘静薄寒生。铁笛吹三弄,铜龙报二更。庭花将欲落,莫遣夜啼莺。
  • 古诗《重九因思已故杨鹤亭》 - - 吴琏 - - 鹤去亭空在,亭空鹤不回。茱萸一插遍,难强菊花杯。
  • 古诗《东山谒先庄介公祠有感》 - - 刘廷僖 - - 万峰回合处,峡水自西行。历历湖光远,潇潇树影横。云开孤寺出,月落半山明。烟火秋城里,无端百感生。
  • 古诗《春郊即事·梅柳夹门植》 - - 曹家达 - - 梅柳夹门植,寒华徒自荣。冷风送馀善,浥露缀其英。众鸟欣有托,晨鸡不肯鸣。逍遥自闲止,持此竟何成。
  • 古诗《于景瞻以闺情》 - - 倪谦 - - 偏讶愁随一线长,肯同桃李竞新妆。此心非石安能转,自保坚贞比卫姜。
  • 古诗《云开见华山·夹道人家水竹间》 - - 李频 - - 夹道人家水竹间,马头山色画应难。天公故故开云幕,乞与莲峰仔细看。
  • 古诗《寒食饮梨花下得愁字》 - - 侯穆 - - 共饮梨花下,梨花插满头。清香来玉树,白蚁泛金瓯。妆靓青蛾妒,光凝粉蝶羞。年年寒食夜,吟绕不胜愁。
  • 古诗《方岩山·筑亭疏沼隔尘埃》 - - 戴炳 - - 筑亭疏沼隔尘埃,白白朱朱次第栽。人面春风俱不老,板舆日日看花来。
  • 古诗《强弱·坚木兮不可为圈》 - - 葛立方 - - 坚木兮不可为圈,练铁兮不可为钩。圈不成兮箕之得,钩不成兮何鱼之求。委吴以莞{上生下龠}兮复越,事狄以皮币兮兴周。故曰拯乱兮不如图治,锐进兮不如观势。以弱为强兮以予为取,边廷无犬吠兮息旗与鼓。...
  • 古诗《天仙子·彩笔恹恹慵赋咏》 - - 刘过 - - 彩笔恹恹慵赋咏。斗草闲来寻小迳。西园春事只供愁,当好景。成孤另。春又那知人欲病。 洗尽残妆临晚镜。淡玉一团浆水莹。强持檀板近芳樽,云遏定。君须听。低唱月来花弄影。  
  • 古诗《谢许君瑶》 - - 折彦质 - - 东坡遗物来归我,两手摩挲思不穷。 举取吾家阿堵物,愧无青玉案酬公。
  • 古诗《杨柳词·苑路黄黄隔翠霏》 - - 宋祁 - - 苑路黄黄隔翠霏,三眠初熟倚春晖。 枝枝柔曼皆堪爱,不分羌人拗折归。
  • 古诗《和陶渊明饮酒·黄雀啐野田》 - - 方回 - - 黄雀啐野田,见人辄惊飞。 飞飞一不早,恐有虞罗悲。 眯目饕餮子,缪谓得所依。 岂不知必尔,甘往终无归。 志士馁欲死,未觉劲气衰。 手口自斟酌,勿令心事违。
  • 古诗《处士妻·死无衾覆首》 - - 刘克庄 - - 死无衾覆首,贫乃士之常。 妇谥为康子,何须问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