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孟贯的诗 > 送吴梦誾归闽·瓯闽在天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吴梦誾归闽·瓯闽在天末

朝代:唐代诗人:孟贯时间:2017-05-23
瓯闽在天末,此去整行衣。久客逢春尽,思家冒暑归。
海云添晚景,山瘴灭晴晖。相忆吟偏苦,不堪书信稀。

诗人孟贯资料

送吴梦誾归闽作者孟贯

孟贯(约公元九五七年前后在世)字一之,建安人。(唐才子传作闽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周世宗显德中前后在世。客居江南。性疏野,不以荣宦为意。周世宗至广陵贯时大有诗名,世宗亦闻之。贯录诗一卷..... 查看详情>>

孟贯古诗词作品: 《山斋早秋雨中》 《夏日登瀑顶寺因寄诸知己》 《寄山中高逸人》 《送人游南越》 《寄张山人》 《山中夏日·深山宜避暑》 《春江送人》 《山中荅友人·偶爱春山在》 《怀果上人》 《怀友人·浮世况多事

送吴梦誾归闽·瓯闽在天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吴梦誾归闽·瓯闽在天末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偶唫·净土溪山胜》 - - 李崇仁 - - 净土溪山胜,开天院宇清。少年曾寄迹,今日最关情。岚翠千峰色,松风万壑声。凝寻香穗去,结愿已三生。
  • 古诗《驾浮阁夜望·大地平沈相》 - - 沈曾植 - - 大地平沈相,高楼昧爽辰。憬然千劫世,已尽百年身。露上清花气,风微整角巾。还将瓢饮意,相与井亭民。
  • 古诗《西郊杂诗·不须桃李斗夭斜》 - - 张英 - - 不须桃李斗夭斜,底事芙蕖飐晚霞。最是野田芳草畔,一枝閒澹女郎花。
  • 古诗《游章台寺和小修韵》 - - 袁宏道 - - 云捲三分地,尘飞六国王。自然归灭劫,不必问巫阳。古叠荒遗搆,澄波照冷篁。廿年双屈指,头白话儿郎。
  • 古诗《还丹复命篇·一物分为二》 - - 薛道光 - - 一物分为二,能知二者名。鼎炉藏日月,漏滴已三更。夫妇同交媾,婴儿始结成。脱胎并洗泽,携养镇长生。
  • 古诗《藕泉·云瀑樵西唱采茶》 - - 陈子壮 - - 云瀑樵西唱采茶,道情三老便移家。香山近日饶铛鼎,扫拾莲峰瓣瓣花。
  • 古诗《三哀诗·许侍郎》 - - 陈宝琛 - - 骞超奉使乍归来,谁信深宫祸已胎。直到燎原方扑火,可怜聚市竟成雷。国殇他日宜同传,款局从今更乏才。江上分携垂廿载,平生文酒总堪哀。
  • 古诗《宁远县署门联》 - - 吴恭亨 - - 柳子以种树传喻民治,是曰息事宁人;次山亦大兵后来舂陵,不妨高瞻远瞩。
  • 古诗《寒食雨窗偶书》 - - 广閒 - - 去冬犹作省亲诗,讵料今朝只有儿。记得桑条如此绿,年年阿母浴蚕时。
  • 古诗《谢万曰忠并询之》 - - 王世贞 - - 一唱天鸡海日红,中原曙色满千峰。无端更遇姑苏客,依旧青山夜半钟。
  • 古诗《贺新郎·痴绝二三子》 - - 卢青山 - - 痴绝二三子。为中秋一宵费却,月馀心事。卢子曰吾备佳酿,肖子诺邀侪辈。我拽出毛绒箱底。谁意当头月无赖,偶云间一瞥而已已。犹坐到五更止。隔坪篝火光齿齿。断微萤露脚斜飞,夜长如水。月蚀月圆两不得,想像之中奇丽。拼杯盏东歪西倚。长笛一吹群山竦,看翕张毛发如猬起。得此景,亦...
  • 古诗《君子行·蚁居识海水》 - - 王邦畿 - - 蚁居识海水,雀巢识天风。阴阳岂无端,胡昧处其中。君子防未然,舍世求其躬。世崄君子夷,世竞君子慵。世刻君子仁,世慢君子恭。世谀君子直,世迫君子容。光明以为怀,疑似避若锋。富贵不为荣,贫贱不为穷。先己而后人,尤悔何繇丛。...
  • 古诗《同赋虎帧·何事斑然虎》 - - 孔武仲 - - 何事斑然虎,来依静者堂。英姿犹詟物,画手必殊常。快笔挥如雨,新缣洗似霜。浅山迎暮黯,丛苇得秋黄。炳焕霞纹缛,晶荧镜目光。前趋疑抟取,却顾尚摧藏。仙子休骑去,将军莫射伤。相随千里客,更欲卷还乡。...
  • 古诗《遣兴三绝·吾道陵迟事事讹》 - - 释契嵩 - - 吾道陵迟事事讹,而今无计遏颓波。徇人玩法成流俗,但泣金书奈尔何。
  • 古诗《和答邦直·系出拾遗扬马后》 - - 王庭圭 - - 系出拾遗扬马后,清词丽句复名家。岂惟草木遭题品,大笔行当判五花。
  • 古诗《诉衷情·乱红深紫过群芳》 - - 张孝祥 - - 乱红深紫过群芳。初欲灭春光。花王自有标格,尘外锁韶阳。留国艳,问仙乡。自天香。翠帏遮日,红烛通宵,与醉千场。
  • 古诗《夏日鹄山·合昏枝上数花白》 - - 张埴 - - 合昏枝上数花白,领略山中每日看。阅历春风人眼恕,相传此法度荒寒。
  • 古诗《偶书·春事有底忙》 - - 李处权 - - 春事有底忙,清和风已扇。小雨出花竹,微寒生几砚。直道每多违,修门难自厌。栖迟无与言,袖手看归燕。
  • 古诗《谢仲南和诗》 - - 张耒 - - 曾约西湖薄主人,只今湖色已知春。 会须多载连车酒,绝胜寒仓满目尘。
  • 古诗《铜雀台·铜雀台成玉座空》 - - 汪遵 - - 铜雀台成玉座空,短歌长袖尽悲风。 不知仙驾归何处,徒遣颦眉望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