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秦鸿的诗 > 台杭道中口占·白鹤孤飞没莽苍原文及翻译赏析

台杭道中口占·白鹤孤飞没莽苍

朝代:现代诗人:秦鸿时间:2023-04-06
白鹤孤飞没莽苍,天台已过指新昌。
龙穿峡上盘龙岭,蜿转诗萦九曲肠。

诗人秦鸿资料

台杭道中口占作者秦鸿

秦鸿,字子云,号军持,别署雪泥斋、樗斋、履错堂、小员峤室。1967年6月生,江苏泰州人。毕业于华东工学院机械制造系。曾从事机械工程师、企业管理咨询师、职业经理人等工作。。中..... 查看详情>>

秦鸿古诗词作品: 《再寄庶之·岂堪三岁纆》 《三姝媚·自题词集》 《梦中作·只有一枝梅》 《游仙·扪云深处梦汤汤》 《冬夜据床独酌》 《如玉歌·大围山翠浏水潆》 《品令·于法兄新婚在即届时必有谐谑之礼恐其面嫩讷言因檃括其语代制小词聊充俳优》 《江神子赠郑来鸿》 《菩萨蛮·吴门徐松盦邀咏湖石予独爱延陵李鬼柳“老夫怀抱沧浪月”一阕以为最得风人雅致因用其调续其貂焉》 《晚渡用旧韵·官柳垂堤卸乐哀

台杭道中口占·白鹤孤飞没莽苍原文及翻译赏析

台杭道中口占·白鹤孤飞没莽苍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延赏斋·处处堪延赏》 - - 弘历 - - 处处堪延赏,渠宁于是斋。却因虚且静,足纳景之佳。暖旭烘窗朗,和风入户谐。能无役耳目,惟是憪吾怀。
  • 古诗《公无渡河哭纤夫》 - - 宋湘 - - 公无渡河,公死渡河。摇摇来舟,公无渡河。
  • 古诗《渊明图·满地风霜菊绽金》 - - 唐寅 - - 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琴。南山多少悠悠意,千载无人会此心。
  • 古诗《龙安寺佳人阿最歌》 - - 李群玉 - - 既为金界客,任改净人名。愿扫琉璃地,烧香过一生。
  • 古诗《望江南·王张亚》 - - 卢前 - - 王张亚,兼括众人长。蘅圃评题疑不类,柘西身世岂悲凉。浙派费平章。
  • 古诗《叠韵吴宫词·肤愉吴都姝》 - - 陆龟蒙 - - 肤愉吴都姝,眷恋便殿宴。逡巡新春人,转面见战箭。
  • 古诗《晓鹤·晓鹤弹古舌》 - - 孟郊 - - 晓鹤弹古舌,婆罗门叫音。应吹天上律,不使尘中寻。虚空梦皆断,歆唏安能禁。如开孤月口,似说明星心。既非人间韵,枉作人间禽。不如相将去,碧落窠巢深。
  • 古诗《大河上蒋宝文》 - - 徐积 - - 大河者大事,我辈安足明。野人好狂言,夫子知本情。念此有官守,不可从公行。心方愧古人,渤海之王生。
  • 古诗《呈竹湖李端明》 - - 赵汝腾 - - 淳祐清忠推杜李,岿然名德赖公存。岁时阔会英耆社,风月稀游独乐园。一榻自观心主静,诸贤欲扣我忘言。仆归借屋西湖畔,半载才能两造门。
  • 古诗《题许秋岩太守画帧》 - - 孙星衍 - - 成阴杨柳是谁栽,池上夫容趁晓开。已制新纨驱溽暑,清风况有故人来。
  • 古诗《送高之安邑和魏韵》 - - 朱彝尊 - - 骊驹九日郭门催,问子西征几月来。最好河东苦桑落,怀人一倍引深杯。
  • 古诗《望云思亲图》 - - 王翰(明) - - 白云天际闲舒卷,却似摇摇行子心。云气有时还变灭,子心无日不登临。高林度过含疏雨,远岫飞回落晚阴。不羡梁公为令子,但存忠孝古犹今。
  • 古诗《江宁邢园春宴诗》 - - 尤维雄 - - 青溪笛步富笙歌,几辈词人载酒过。自昔江山春梦短,至今文采寓公多。楼台到眼皆云气,耆旧关心有逝波。不审随园旧游处,林花鱼鸟近如何。
  • 古诗《读韩文·眇焉五帝上》 - - 石介 - - 眇焉五帝上,尝观二典辞。焕乎三王间,尝观二雅诗。道德既淳厚,声光何葳蕤。烈烈日精散,闳闳雷声施。施焉如飞龙,潜焉如蟠螭。祖述兼宪章,后世唯吾师。永言二典往,群言或隳离,亦既二雅末,六义多陵迟。寥寥千馀年,颠危谁扶持。揭揭韩先生,雄雄周孔姿。披榛启其涂,与古相追驰。沿波穷其源...
  • 古诗《江城子·鹧鸪声里别江东》 - - 汪莘 - - 鹧鸪声里别江东。绿阴中。夕阳红。一点离愁,相对景重重。目断大罗天上客,朝玉帝,把芙蓉。紫阳山下偶相逢。醉金锺。跨苍龙。归去故山,犹带白云封。洞口桃花如恨我,飘满地,任春风。...
  • 古诗《春日即事·怒风吹老屋》 - - 李廌 - - 怒风吹老屋,急雨闹空庭。 莫叹林花尽,悬知陇麦青。
  • 古诗《入涌泉道中·谁何不欲蚤忘机》 - - 程师孟 - - 谁何不欲蚤忘机,今已高年古亦稀。 翠柳阴中黄鸟过,青山影里白鸥飞。 新春已到无高下,故里重过有是非。 人意不如毛羽意,声声犹道不如归。
  • 古诗《闲居·桃李争先不待催》 - - 陈造 - - 桃李争先不待催,梅花转首已青苔。 即今蜀种胭脂树,压倒群芳尚懶开。
  • 古诗《杂感·志士山栖恨不深》 - - 陆游 - - 志士山栖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 不须先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
  • 古诗《睡起晏坐》 - - 白居易 - - 后亭昼眠足,起坐春景暮。新觉眼犹昏,无思心正住。 澹寂归一性,虚闲遗万虑。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本是无有乡,亦名不用处。行禅与坐忘,同归无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