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吴文英的诗 > 探芳信·探春到原文及翻译赏析

探芳信·探春到

朝代:宋代诗人:吴文英时间:2018-03-29
探春到。见彩花钗头,玉燕来早。正紫龙眠重,明月弄清晓。夜尘不浸银河水,金盎供新澡。镇帷犀护紧东风,秀藏芝草。
星斗粲怀抱。问雾暖蓝田,玉长多少。禁苑传香,柳边语听莺报。片云飞趁春潮去,红软长安道。试回头一点蓬莱翠小。

诗人吴文英资料

探芳信·探春到作者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 查看详情>>

吴文英古诗词作品: 《探芳新·九街头》 《青玉案·新腔一唱双金斗》 《还京乐·黄钟商友人泛湖命乐工以筝、笙、琵琶、方响迭奏》 《一剪梅·赠友人》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花心动·郭清华新轩》 《扫花游/扫地游·春雪》 《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 《祝英台近·上元》 《高阳台·风袅垂杨

探芳信·探春到原文及翻译赏析

探芳信·探春到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雪集茂之馆·白门三度雪》 - - 钟惺 - - 白门三度雪,皆以待幽人。閒理闭门事,堪迟见客身。澹然相语默,别自有宵晨。竹石残冬里,清寒见远神。
  • 古诗《三绝句·殿前兵马虽骁雄》 - - 杜甫 - -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 古诗《宣华苑·共醉宣华苑》 - - 孙枝蔚 - - 共醉宣华苑,嘉王好酒悲。韩昭方用事,涕泪莫空垂。
  • 古诗《仲春斋居·迁坐此致斋》 - - 乾隆 - - 迁坐此致斋,封土将举祭。当春虔祈春,因地凛事地。端居敕政务,萦念筹民计。吁兹畿辅间,连岁遭灾沴。麦收斯更要,藉以青黄继。仍吁大田登,庶稍复元气。三时尚遥遥,时若安可必。微诚讵能通,厚贶实深觊。...
  • 古诗《郡圃晓步·百五佳时更绝晨》 - - 杨万里 - - 百五佳时更绝晨,园丁犹未放游人。瘦藤拄上披仙阁,四面花光照杀春。
  • 古诗《再和三篇·兵厨酿酒宅连池》 - - 苏颂 - - 兵厨酿酒宅连池,为郡优悠每自知。铃下文移归幕府,案前颐指走签师。农桑课罢聊行乐,朱墨閒来好序棋。饱食将何报丰禄,歌时惟咏阜财诗。
  • 古诗《长安春感·出京无计住京难》 - - 杜荀鹤 - - 出京无计住京难,深入东风转索然。满眼有花寒食下,一家无信楚江边。此时晴景愁于雨,是处莺声苦却蝉。公道算来终达去,更从今日望明年。
  • 古诗《思归天台·山中小筑枕溪流》 - - 曹勋 - - 山中小筑枕溪流,却踏红尘笑拙谋。鬓点吴霜今已老,儿皆楚语祇堪愁。猿惊鹤怨事偶尔,燕语莺啼春罢休。每与儿曹话归计,一帘清梦绕沧洲。
  • 古诗《璇上人院菊·灼彼东篱花》 - - 皇甫汸 - - 灼彼东篱花,眷兹西土见。青莲同净姿,金粟等明茜。色普象王供,香堪鹿女荐。何异休公枝,一令鲍生羡。荣悴各有因,开落互相禅。我本解宦人,归情胡能遣。
  • 古诗《牂柯江上偶然作》 - - 全祖望 - - 万山深处鬼神凭,夜半风来枫树鸣。蓦地一天雷电降,枫人束带更垂缨。
  • 古诗《春夜闻笛·月涵河水水涵天》 - - 唐之淳 - - 月涵河水水涵天,邻笛声声起别船。更莫苦吹肠断曲,从来孤客夜无眠。
  • 古诗《渐至涪州先寄王员外使君纵》 - - 戴叔伦 - - 文教通夷俗,均输问火田。江分巴字水,树入夜郎烟。毒瘴含秋气,阴崖蔽曙天。路难空计日,身老不由年。将命宁知远,归心讵可传。星郎复何意,出守五溪边。
  • 古诗《并蒂莲·淤泥不染两朱丹》 - - 陈维英 - - 淤泥不染两朱丹,此种应教号合欢。若使亭亭还解语,同心相对臭如兰。
  • 古诗《题扇画东坡·形神雪山松》 - - 陈著 - - 形神雪山松,衣巾赤壁风。望之凛凛然,扫退炎尘红。
  • 古诗《舟过姚湾·踏遍山程又水程》 - - 吕贤基 - - 踏遍山程又水程,还家有梦不胜情。千条官柳轻烟色,万橹漕艘急浪声。书味岂因莼菜改,莱斑犹胜锦衣荣。天心定解离人恨,莫遣潇潇夜雨惊。
  • 古诗《玩云石·璇房瑶室为谁开》 - - 欧大任 - - 璇房瑶室为谁开,五色莲花石上台。若问此中何所有,只堪怡悦待君来。
  • 古诗《竹枝词·一番风信过江城》 - - 汪琬 - - 一番风信过江城,无数长条折又生。记取春阴好时节,粥香饧白近清明。
  • 古诗《填榜·针石相投有夙因》 - - 钱大昕 - - 针石相投有夙因,飞花茵溷那能均。宋家坦率休轻诮,我亦当年落解人。
  • 古诗《红梅·骨清何碍泼胭脂》 - - 何永沂 - - 骨清何碍泼胭脂,铁干横斜点点绯。借得东风烧赤壁,倩谁煮酒论英雌。
  • 古诗《春歌·兰叶始满地》 - - 萧衍 - - 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枝。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