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方一夔的诗 > 田家四事·耕原文及翻译赏析

田家四事·耕

朝代:宋代诗人:方一夔时间:2023-04-07
古人以农仕,仕即为公卿。
未仕有常业,安得不躬耕。
我耕常及时,破块当初晴。
坟垆土性异,勤怠人力并。
泥涂淤手足,雾露沾裳缨。
妇子挈午饷,劳苦宽我情。
罢耕亟放牧,吾牛亦饥鸣。
投耒重回首,深山空月明。

诗人方一夔资料

田家四事·耕作者方一夔

方一夔,字时佐,淳安富山人。方逢辰侄。幼承家训,壮与何梦桂诸老游。因屡举不第,由有司推荐,领教群庠,续荐为考试官。不久,退隐富山之麓,自号知非子,授徒讲学,门人称为富山先生。元至元十五年(1278),浙西廉访..... 查看详情>>

方一夔古诗词作品: 《杂兴·不仙不释不居官》 《寄题沃祥卿梅泉二大字盖何潜斋笔也》 《贺山房先生得孙》 《木犀·苍苍珠树俯寒流》 《初夏杂兴·作计吟诗逐故贫》 《杂兴·由来势退不英雄》 《看笋·丁宁莫采箨龙儿》 《过钱塘旧京》 《寄何稼隐·忆昔相逢霜露寒》 《粤王墓·何年遗此粤王墓

田家四事·耕原文及翻译赏析

田家四事·耕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绝句·范老龙梅意绝怜》 - - 钱载 - - 范老龙梅意绝怜,中丞堂外见来然。种花人去春风在,却数潼关辨贼年。
  • 古诗《睦州千峰榭·层基突兀倚晴空》 - - 韦骧 - - 层基突兀倚晴空,碧嶂回环势复重。秀色有时侵画隼,苍烟尽日卧乌龙。严公滩近增幽概,方叟诗存得旧踪。贤守葺遗殊众好,政閒把酒看千峰。
  • 古诗《春草曲·霰雪枝头寒已老》 - - 薛季宣 - - 霰雪枝头寒已老,平芜一夜铺春草。江梅著子怯东风,花落满庭浑不埽。
  • 古诗《句·荔陈贡篚清香馥》 - - 王绎 - - 荔陈贡篚清香馥,峰倚三山秘篆奇。
  • 古诗《为王惟颙题米友仁苕溪春晓图》 - - 吴宽 - - 古今画法凡几变,顾陆以来皆有传。纷纷众史后何多,丹青点染徒相绚。澹然水墨谁所为,直以霜毫付星砚。谢家林下有清风,号国马前还素面。閒情逸韵觉翛翛,岂似长安水边见。只今破纸蝉翼如,一疋犹胜好东绢。楚山清晓别有图,当时曾入宣和殿。惜哉画谱弃斯人,正坐涪翁党遭谴。吁嗟此事亦...
  • 古诗《奉和圣制清明》 - - 宋祁 - - 解律调元品汇春,青阳右个启初辰。庖烟息禁农耕盛,蚕器增修岁务新。迟日东门催柳色,微寒南陌敛车尘。柏梁侍从瞻天什,拜手赓歌轧思频。
  • 古诗《秋日·六桥烟柳逐风忙》 - - 费墨娟 - - 六桥烟柳逐风忙,秋景萧条剧可伤。更有一番惆怅处,猿啼木落满山岗。
  • 古诗《题云閒图为高员外赋》 - - 刘崧 - - 影落松林初散漫,阴浮野水暂稀微。时来天上从龙去,五色祥光夹日飞。
  • 古诗《伊州三台·丹桂洲三台·丹桂》 - - 赵师侠 - - 桂华移自云岩。更被灵砂染丹。清露湿酡颜。醉乘风下临世间。素娥襟韵萧闲。不与群芳并看。蔌蔌绛绡单。觉身轻梦回广寒。
  • 古诗《湖山·东西二十里》 - - 陆游 - - 东西二十里,相望两平桥。傍水多投钓,穿云有负樵。
  • 古诗《沙边·晚雨涨平堤》 - - 张斛 - - 晚雨涨平堤,沙边独杖藜。长风催雁北,众水避潮西。楚客相逢少,吴天入望低。故园无路到,春草自萋萋。
  • 古诗《次韵寄川无竭并送所撰旃檀林记》 - - 方回 - - 多生曾结短檠缘,埋没书蟫不记年。左郁右邻窥奥藏,南浯北峄问奇镌。更饶曼倩三冬学,未抵天龙一指禅。丝尽茧成终有日,与公同作老蚕眠。
  • 古诗《题高房山夜山图》 - - 王易简 - - 高侯妙笔生夜光,李侯正倚斗牛旁。凄凉看尽吴山月,玉镜台前翠凤凰。
  • 古诗《桃渡临流·遥忆江头用楫人》 - - 朱之蕃 - - 遥忆江头用楫人,桃花春水满通津。笛声不隔烟波阔,灯影相连画舫新。文岸朱栏欢永夜,中流白月净纤尘。征歌不问根兼叶,应胜思王赋洛神。
  • 古诗《浪淘沙·芳意久阑珊》 - - 谭献 - - 芳意久阑珊。病卧江关。绿波芳草强留欢。盼得春来春又老,如此春寒。风雨更漫漫。烛灺香残。一声笛唱念家山。庭院无人花有泪,孤负雕栏。
  • 古诗《环山馆·峰峦回合耸云屏》 - - 李质 - - 峰峦回合耸云屏,岩霭溪光面面横。开户忽惊千仞翠,凭高方见九重城。
  • 古诗《张异之·乘槎博望有家风》 - - 夏孙桐 - - 乘槎博望有家风,精悍时流翰墨中。好是砚池冰解后,乞留碑版照江东。
  • 古诗《忆金陵·烟云渺渺水茫茫》 - - 王安石 - - 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
  • 古诗《次韵酬张郎中赋水蕉》 - - 张镃 - - 往年植处倚苍屼,曾蔽秋苔两席宽。 别后不因贪水宿,儿孙那得许萧寒。
  • 古诗《春草池绿波亭》 - - 顾达 - - 浮飙偃兰薄,飞烟生水涟。 红沾雨花湿,翠侵衣桁鲜。 翡翠晚迷径,蜻蜓酣倚船。 援笔摅藻思,临流怀惠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