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王建的诗 > 题金家竹溪·少年因病离天仗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金家竹溪·少年因病离天仗

朝代:唐代诗人:王建时间:2017-04-18
少年因病离天仗,乞得归家自养身。
买断竹溪无别主,散分泉水与新邻。
山头鹿下长惊犬,池面鱼行不怕人。
乡使到来常款语,还闻世上有功臣。

诗人王建资料

题金家竹溪作者王建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查看详情>>

王建古诗词作品: 《赠谪者·何罪过长沙》 《宫词·殿前传点各依班》 《送薛蔓应举》 《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赞碎金·一轴零书则未多》 《留别张广文·谢恩新入凤皇城》 《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一至十五夜玩月》 《寄远曲·美人别来无处所》 《寻橦歌·人间百戏皆可学》 《温门山

题金家竹溪·少年因病离天仗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金家竹溪·少年因病离天仗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冬日寺集观赵帅射》 - - 李梦阳 - - 万里横霜气,长风快顺毛。将军只弩发,叠中两鸿号。取石敲新火,开鲜弄宝刀。回头问僧者,何处得醇醪。
  • 古诗《暮秋集小山王孙第分得新字》 - - 谢榛 - - 悲秋仍兔苑,华发几茎新。黄菊频催老,青山久待人。交情且樽俎,世事各风尘。醉别王孙去,天涯草自春。
  • 古诗《十月二十四日蒙恩自温泉颁赐野鸡恭纪》 - - 张英 - - 白草韝鹰健,寒原野雉肥。遥从金弹落,近绕玉鞭飞。偕鹿登厨传,随车入禁闱。文禽颁侍从,拜赐有光辉。
  • 古诗《林太史以赏菊诗来示用韵并答》 - - 尹台 - - 曾从禁苑看新菊,犹记分题赋玉堂。紫阁十年人几在,青山一别意难忘。未妨宝剑花前舞,莫惜金钩月下藏。烂醉长安李供奉,还能染翰侍君王。
  • 古诗《握金钗·铁笛倚层楼》 - - 况周颐 - - 铁笛倚层楼,天涯怨芳草。定巢新燕能道。毕竟无尘是壶峤。花作伴,海流愁,人未老。竟夕听笙歌,怅怅何时晓。翠尊莫惜频倒。沈醉东风梦长好。春黯黯,事茫茫,难自料。
  • 古诗《忆江南·秋日即景》 - - 刘辰翁 - - 梧桐子,看到月西楼。醋酽橙黄分蟹壳,麝香荷叶剥鸡头。人在御街游。
  • 古诗《晚望东村·开门见东村》 - - 张昱 - - 开门见东村,晨光尚蒙昧。白云何处来,适与予心会。
  • 古诗《减兰·宵来风雨》 - - 郑骞 - - 宵来风雨。便不伤春春已苦。新夏新晴。绿叶盈枝照眼明。风和日好。放下尘劳须一啸。独倚层栏。淡淡西山起暮寒。
  • 古诗《登城·午潮潋滟绿波盈》 - - 管干珍 - - 午潮潋滟绿波盈,春树人家雨后清。草色满营飞燕子,落花如雪独登城。
  • 古诗《鸿·凉露初生夜》 - - 熊东遨 - - 凉露初生夜,曾过洛水滨。未能留指爪,只合忆风神。远顾霜林暗,低吟雪鹤亲。离群守孤洁,秋月自为邻。
  • 古诗《寄玉山·我爱玉山佳树林》 - - 陈基 - - 我爱玉山佳树林,草堂终岁有馀阴。巢安翡翠春云煖,窗护芭蕉夜雨深。宝篆焚香留睡鸭,綵笺行墨写来禽。万竿修竹休教洗,日日平安报好音。
  • 古诗《申葵衷·申子寒毡破》 - - 程康庄 - - 申子寒毡破,粗黡逼画屏。迎宾无杂座,赁屋半疏棂。始交若有契,坐久更忘形。独谓吾诗老,终当托汗青。
  • 古诗《新安铺·薄云斜日乱山川》 - - 孔武仲 - - 薄云斜日乱山川,投得荒亭晚息肩。地僻谁知藏好景,庭前花数折金钱。
  • 古诗《中秋与刘大会温陵因寄舍弟》 - - 王称 - - 相逢斗酒粤江滨,客里襟期有故人。天上几回今夜月,此生空笑百年身。且须纵醉清尊倒,漫说忧时白发新。却忆雁行同赏处,故山回首一沾巾。
  • 古诗《成德堂·帝谟亦言九德》 - - 许及之 - - 帝谟亦言九德,父教等谓三成。兹堂不愧扁榜,公家有贤弟兄。
  • 古诗《寄题李烟客水西别业步元韵》 - - 邓云霄 - - 果熟野麋衔献,花落游丝带飞。但觉园林寂静,不知人世轻肥。
  • 古诗《闻陈卜五表弟秋试报罢,余亦春试罢归,书以志感》 - - 许南英 - - 我望君诚切,君怀我更长。爱君如手足,误我是文章。转语聊相慰,何才那不偿?相期齐努力,鬓发未全苍!
  • 古诗《春晚简德孺》 - - 李处权 - - 人生有酒即佳辰,忽忽园林已暮暮。雨后落花浑帖砌,风前飞絮欲沾人。我如放浪陶彭泽,公是风流贺季真。伊水崧雪在何处,旧衣犹有洛阳尘。
  • 古诗《黄生曲·要知两侬心》 - - 贺铸 - - 要知两侬心,等是它山石。 此诚不可转,彼情无自入。
  • 古诗《边将·剑光如电马如风》 - - 秦韬玉 - -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无定河边蕃将死,受降城外虏尘空。旗缝雁翅和竿袅,箭捻雕翎逐隼雄。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