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弘历的诗 > 题绾春轩·偶来绾春轩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绾春轩·偶来绾春轩

朝代:清代诗人:弘历时间:2023-04-08
偶来绾春轩,遂绎绾之义。
或以注曰统,或以训为系。
其解虽不同,总具惜之意。
绾韵复同挽,放翁诗曾寄。
居然先获心,协此额轩志。
小憩仲月初,韶光未昌炽。
风拂柳丝丝,大似循名试。
善解坤初爻,履霜坚冰至。

诗人弘历资料

题绾春轩·偶来绾春轩作者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 查看详情>>

弘历古诗词作品: 《独乐寺·高阁耸云红》 《静室口号·一岁之间偶一来》 《雨·彻夜问云薄》 《春·触目意訢訚》 《金山妙高台和苏轼韵》 《北郊礼成回跸御园即目成咏》 《月山·远岸高低列假山》 《命蠲缓福建各府州县钱粮诗以志事》 《留佳亭·西湖山居额留馀》 《澄虚榭·水榭额澄虚

题绾春轩·偶来绾春轩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绾春轩·偶来绾春轩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月波楼口号·湖上层楼号月波》 - - 弘历 - - 湖上层楼号月波,月波之趣竟如何。偷閒来亦片时去,佳景终难一揣摩。
  • 古诗《川拨棹·从此罗衣空叠尘》 - - 屠隆 - - 从此罗衣空叠尘。从此薰笼香不焚。急面君王将此情陈。急面君王将此情陈。把玉带貂蝉还与君合前。
  • 古诗《上元镫词·春回十日蓲阳敷》 - - 弘历 - - 春回十日蓲阳敷,步渡平湖冰已酥。冰彻镫光镫映月,广寒界里夜游娱。
  • 古诗《华亭百咏·东岳行祠》 - - 许尚 - - 明主东封后,龟蒙望益尊。巍然此行宇,时许荐蘋蘩。
  • 古诗《哭于鹄·青山无逸人》 - - 张籍 - - 青山无逸人,忽觉大国贫。良玉沈幽泉,名为天下珍。野性疏时俗,再拜乃从军。气高终不合,去如镜上尘。我初有章句,相合者唯君。今来吊嗣子,对陇烧新文。耕者废其耜,爨者绝其薪。苟无新衣裳,曷用光我身。奠酒徒拜手,哀怀安能陈。徒保金石韵,千载人所闻。...
  • 古诗《酬东溪史处士》 - - 孟贯 - - 咫尺东溪路,年来偶访迟。泉声迷夜雨,花片落空枝。石径逢僧出,山床见鹤移。贫斋有琴酒,曾许月圆期。
  • 古诗《志公像·杖挑镜镊语无伦》 - - 钱大昕 - - 杖挑镜镊语无伦,谁识风尘有至人。却怪名心犹未断,蚤将身后付王筠。
  • 古诗《莆田县署联·牧民无事旧风霜》 - - 王常 - - 牧民无事旧风霜。
  • 古诗《临病咏怀·相彼同生人》 - - 黄省曾 - - 相彼同生人,时芳共俄倾。荣枯虽不齐,均此素秋殒。贵贱何必殊,执之无留影。所以达观流,彭殇归一轸。骄人何好好,风波冒挥骋。金玉靡有厌,冥酣溺无醒。大期一朝来,何炎不销烬。祸生自为胎,颓名谁与拯。所贵素心者,逍遥寄肱枕。旦夕无怔营,安安卧林境。...
  • 古诗《张家界古绝·闭目嗅青山》 - - 程滨 - - 闭目嗅青山,濯足聆溪水。幽禽掠水飞,直入青山里。
  • 古诗《天仙子·不受恐君情意竭》 - - 张克家 - - 不受恐君情意竭。甚么银子轻于叶。只因爱好有交情,风声劣。人心别。秘密些儿休要揭。
  • 古诗《谒韩昌黎祠用韵》 - - 庞嵩 - - 泷口泷头路旧通,千年山斗仰高风。衡云已见孤忠动,佛骨难回一疏雄。国是岩廊颠李相,庙碑潮海有苏公。驱车一过人心在,旅客香烟祀未穷。
  • 古诗《城西陂泛舟·柁响蛙声歇》 - - 宋荦 - - 柁响蛙声歇,舟停露气微。渚烟閒泛泛,汀柳故依依。白破晴沙远,青抽乱苇肥。群鸥吾共汝,莫漫拂波飞。
  • 古诗《同吴泉滨游灵源山紫云室访静上人》 - - 王慎中 - - 千峰高处一峰深,未到遥闻钟磬音。径路渐通难进步,山门忽睹已生心。色空矗矗迎窗岫,禅寂嘤嘤在树禽。愿与尔投庐远社,莫凭陶令傲东林。
  • 古诗《老僧·寺前萝径尽荒苔》 - - 王恭 - - 寺前萝径尽荒苔,懒向人间再渡杯。阶下双松今百尺,青青曾是少年栽。
  • 古诗《东明斋·青藜不复来人世》 - - 刘子翚 - - 青藜不复来人世,好学如君自少双。 赖有羲和鞭日毂,晓红常照读书窗。
  • 古诗《自述·陆海卧龙收爪甲》 - - 邵雍 - - 陆海卧龙收爪甲,辽天老鹤戢毛衣。 难攀骐骥日千里,易足鹪鹩巢一枝。 最好月侪同放适,博高台榭与登跻。 云山胜处追寻遍,似我清闲更有谁。
  • 古诗《感怀·短褐不御寒》 - - 赵蕃 - - 短褐不御寒,哀哉不言贫。 远客自多感,况此霜露晨。 惋彼篱下菊,粲粲晚始新。 余荣何足恃,枯槁同荆榛。
  • 古诗《杂诗·碧树泛鲜飙》 - - 权德舆 - - 碧树泛鲜飙,玉琴含妙曲。佳人掩鸾镜,婉婉凝相瞩。 文袿映束素,香黛宜fT绿。寂寞远怀春,何时来比目。  
  • 古诗《晦日宴游》 - - 杜审言 - - 日晦随蓂荚,春情著杏花。解绅宜就水,张幕会连沙。 歌管风轻度,池台日半斜。更看金谷骑,争向石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