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诗人 > 诸宗元的诗 > 王庵种花树诗·篱隙不种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庵种花树诗·篱隙不种花

朝代:现代诗人:诸宗元时间:2023-04-08
篱隙不种花,植此有苦心。
三年数柯叶,应作十亩阴。
春来摘新芽,味可充釜鬵。
薰莸慎自择,功罪惟汝任。

诗人诸宗元资料

王庵种花树诗作者诸宗元

诸宗元(1875-1932),字贞壮,一字真长,别署迦持,晚号大至。浙江绍兴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直隶知州、湖北黄州知府等。 查看详情>>

诸宗元古诗词作品: 《私淑魏先生龚先生之学自题所居曰默定书堂为此道意》 《北海·何言状北海》 《十二月四日写寄刘三》 《哀梁卓如·平生文字见瑰奇》 《四月三日哀迈》 《缶翁喜余至海上以诗见赠依韵》 《暑中以诗状之不加诠次》 《病中忆范丈无错昔年所见语者为诗纪之并效其体》 《戏投怀薮·月出高空助夕凉》 《楼居杂兴·聚书原塞屋

王庵种花树诗·篱隙不种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庵种花树诗·篱隙不种花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题唐岱仿古·米家家法有谁传》 - - 弘历 - - 米家家法有谁传,渲染烟岚逼老颠。最是披图堆湿润,江南五月熟梅天。
  • 古诗《冷节行示洪兄》 - - 李宗城 - - 都门一出便幽情,汀柳岩花媚晚晴。簪笏十年俱已老,松楸百里得玆行。朝霞隐约藏山䯻,夜雨披离急水耕。长路关心诗令在,判教三日百篇成。
  • 古诗《越中寒食·越王祠外草绵绵》 - - 陈子龙 - - 越王祠外草绵绵,忆昔江村作少年。红粉高楼花压酒,锦帆曲港柳回船。
  • 古诗《参议弟挽诗·新筑久同隐》 - - 洪适 - - 新筑久同隐,崇桃存旧栽。壶中春漫别,花下我频来。议幕三年隔,丧舟千里回。琴亡情话绝,泪落有馀哀。
  • 古诗《咏李·问李树》 - - 张鷟 - - 问李树,如何意不同?应来主手里,翻入客怀中。
  • 古诗《甲寅初度感怀》 - - 杨士奇 - - 翰苑春坊清切地,从来未有效涓埃。天朝三十三年禄,虚负君恩养不才。
  • 古诗《望楚·客浦舟凝滞》 - - 刘子翚 - - 客浦舟凝滞,凭高识楚乡。有愁关眺览,何地不凄凉。草木词人怨,江山霸主亡。悠然独搔首,暮霭一星光。
  • 古诗《长相思·怀远》 - - 葛宜 - - 雨声声。雨声沉。雨涨溪头溪水深。情牵绿柳阴。春色寒。春夜阑。静倚东风不忍看。一天雁影还。
  • 古诗《奉酬子厚咏雪之作》 - - 朱熹 - - 遥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仰视天正黑,寒气惨悲凉。飞霰忽下零,雪花亦飘扬。飘扬未云已,须臾满空翔。前山失旧姿,川谷流素光。念昔少小时,无事志四方。五年江海上,不见雪与霜。飘飖今日情,浩荡谁能量。凌晨饮一杯,竟日守空堂。伫立玩奇变,永言获新章。踌躇欲何报,玉树生琼冈。...
  • 古诗《送夫四绝句·走马离违日》 - - 斗娘 - - 走马离违日,黄花正晚秋。君心宜自适,莫为妾多忧。
  • 古诗《发三水戏作·辋川诗画老兼工》 - - 汤右曾 - - 辋川诗画老兼工,三载蛮乡记土风。草木亦如吾臭味,荔枝红并佛桑红。
  • 古诗《山中漫述用韵》 - - 邵宝 - - 千帆竟日南还北,堂在危厓坐不扃。玉枕为谁增地价,松醪从此失天刑。蒸蒸漫指云为雨,落落虚传石是星。使者采诗还自赋,清风应许到彤庭。
  • 古诗《咏史·唱到山花烂漫春》 - - 陈伟 - - 唱到山花烂漫春,黄袍一袭换金身。既移宝鼎烹鹰犬,更纵妖姬造彘人。去日霸图推老骥,当时率土剩奴臣。涂墙多少书生血,本纪重修四世秦。
  • 古诗《新正怀喻邦相方余过云间恍忽不及往晤拟至都下握手复以病归漫此奉寄》 - - 胡应麟 - - 孰是携书问帝都,聊同捧檄向江湖。愁多总入三秋鬓,病久那遵百折途。赤日虹光龙剑杳,青霄云色凤城孤。春风远忆朝元客,满锡黄金醉玉壶。
  • 古诗《西湖山居·道人缚屋南山里》 - - 孙一元 - - 道人缚屋南山里,西湖正对柴门底。藜杖经旬懒出门,门前看湖聊尔耳。秋风抚掌桂花开,坐对白石歌隐士。溪翁住近不相知,晨昏同饮西湖水。
  • 古诗《从阳曲呈邑大令·知己相将五日留》 - - 屈大均 - - 知己相将五日留,临歧却为父兄愁。从阳敢望长天幸,再得神明似细侯。
  • 古诗《读论语·仲尼初不离灵台》 - - 邹浩 - - 仲尼初不离灵台,请业门人日日来。一念回光是论语,何须尘简面前开。
  • 古诗《生宝信常前杏花盛开置酒招同官以诗先之》 - - 卷刚中 - - 晴光先已媚帘栊,炫书那堪杏吐红。 柳色半分高致外,鸟声全在艳香中。 催科共喜钱初减,种艺须闻麦已丰。 官府吾侪亦云暇,可来携榼对东风。
  • 古诗《夜送赵纵》 - - 杨炯 - -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 古诗《折杨柳·边地遥无极》 - - 杨炯 - -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