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诗人 > 朱熹的诗 > 挽延平·闻道无馀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延平·闻道无馀事

朝代:宋代诗人:朱熹时间:2019-07-26
闻道无馀事,穷居不计年。
箪瓢浑谩与,风月自悠然。
洒落濂溪句,从容洛社篇。
平生行乐地,今日但新阡。

诗人朱熹资料

挽延平·闻道无馀事作者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 查看详情>>

朱熹古诗词作品: 《十二月旦袁州道中作》 《水口行舟·郁郁层恋隔岸青》 《小学题辞·凡此厥初》 《云谷·西寮》 《踺梅·玉笛未黄昏》 《读子厚诗卷用其卒章晨起之韵作诗寄之》 《次知郡章丈游山之韵》 《舟中晚赋·长风一万里》 《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 《与长子受之

挽延平·闻道无馀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挽延平·闻道无馀事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

  • 古诗《柳台春生窝·前江漕舶》 - - 李匡德 - - 饱载长腰万舶咸,快看风水迅云帆。不知是未还膏血,聊问催科旧按廉。
  • 古诗《送吴学士还山用唐刺史韵》 - - 孙星衍 - - 昼锦犹嫌耀碧岩,素衣争肯落尘凡。径修封事陈乌哺,不问除书有凤衔。名岳再经游十日,古碑此去获千函。明年芍药花时节,有约金焦饱放帆。
  • 古诗《素尚斋戏叠癸丑韵》 - - 弘历 - - 丑年偻指数,百半九犹贪。瞬眼祇如一,拈须今逮三。自兹拟绝笔,不厌再临庵。傥至默然去,空斋笑信堪。
  • 古诗《即事六绝·了无俗驾到蜗庐》 - - 王炎 - - 了无俗驾到蜗庐,隐几閒翻贝叶书。属付苍头休洒扫,绿苔随意上阶除。
  • 古诗《寄家中诸兄弟》 - - 郭之奇 - - 花时长忆弟兄群,绿岛春杯夜未分。一自梅风辞凤岭,于今柳雪滞鸿云。
  • 古诗《含韵斋玉兰·文轩偶凭景殊常》 - - 乾隆 - - 文轩偶凭景殊常,似入仙人白玉堂。怪底此花称木笔,最能描出好春光。
  • 古诗《客至·坐听寒鼓二更馀》 - - 边贡 - - 坐听寒鼓二更馀,一榻全胜两地书。愁到几时凭我解,病从今日为君除。雪泥满地淹行李,云岛如天阻卜居。莫怪明朝欲投辖,江湖回首雁应疏。
  • 古诗《午日同王条山登巾子山》 - - 钱大昕 - - 青山招手向吾曹,乍霁天教半日遨。游兴不随年纪老,诗情要与翠微高。鹤依古塔轩昂立,竹护禅扉结构牢。如此佳辰逢旧雨,扪萝登陟那辞劳。
  • 古诗《谢潘端叔惠红梅》 - - 楼钥 - - 旧家桃李种河阳,今日红梅自楚湘。根垡送春君意重,为移绝艳到吾乡。
  • 古诗《梅台·缅怀清绝姿》 - - 冯时行 - - 缅怀清绝姿,风流似居士。固宜命斯台,俗子视桃李。
  • 古诗《火交·铅汞细添龙虎火》 - - 顾印愚 - - 铅汞细添龙虎火;粉黄密验蝶蜂交。
  • 古诗《醉月楼·清夜何须秉烛游》 - - 姚纶 - - 清夜何须秉烛游,且邀明月共觥筹。口吞丹桂婆娑影,手掬金茎沆瀣秋。天上无梯登兔窟,人间有地筑糟丘。醒来不记更深浅,惊见东方白满楼。
  • 古诗《偶题·程日多清课》 - - 孙奇逢 - - 程日多清课,操功不厌深。看云消妄相,调鹤息机心。
  • 古诗《昼锦堂·初夏洪畏轩廷尉草堂初成即事》 - - 丁澎 - - 花扑雕檐,鸟窥青琐,画堂小筑初新。槐影沉沉向午,何限佳辰。宅似岷阳多贮酒,阁因仙史半栽芸。更堪恋,清簟疏帘,坐来迥隔红尘。幽芬。玉瓷满,春韭细,谁嫌扬子官贫。况有绛纱名俊,斑管才人。鹦鹉颇能嘲熟客,樱桃常摘佐芳樽。休沐罢,笑解簪裾高咏,竟夕娱宾。 ...
  • 古诗《呈胡希明馆长》 - - 余菊庵 - - 轮椅坐临四座惊,我之声价顿时升。清诗读遍久仰企,永记乾杯一碰情。
  • 古诗《减字木兰花·丙午六月吴敬轩师由台来港》 - - 王韶生 - - 岧峣画舫。翠巘映波平如掌。争识归舟。能为槐花更少留。神清体健。紫气黄云如拂面。欢酌新醅。万树垂杨傍水栽。
  • 古诗《挽故司徒侍中赠尚书令韩魏公》 - - 强至 - - 西北油幢叠总戎,六年幕府从裴公。 谈兵玉帐知何在,宴客金钱定已空。 麟阁英姿随爽气,凤池陈迹想清风。 白头无路酬恩地,一寄哀情薤挽中。
  • 古诗《秋色·空烟翔水裔》 - - 曹勋 - - 空烟翔水裔,海月飞冰轮。 大旆连天山,羽校罗秋旻。 霜辉明缟练,彩错光鳞鳞。 一扫龙庭空,海宇无纤尘。
  • 古诗《再题青城山》 - - 范成大 - - 万里清游不暇慵,双旌换得一枝筇。 来从井络直西路,上到江源第一峰。 海内闲身输我佚,山中佳气为人浓。 题诗试刻岩前石,付与他年苏晕重。
  • 古诗《雨中不出呈斯远兼示成父》 - - 赵蕃 - - 兄发久已白,弟颜那得红。 从今喜朝夕,不复恨西东。 耕稼真吾事,诗书是祖风。 扶犂有余暇,把卷不妨同。